邢台的人每天都能吃到这些吗?让我这个吃货羡慕的很啊

邢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亦是源远流长,极具文化内涵。各地小吃众多。2010年第二届烹饪技术大赛曾评出十大名小吃为:邢台锅贴、白牌烧鸡、威县火烧、广宗薄饼、临西饼卷肉、清河菜豆腐、邢台包、黑家饺子、隆尧羊汤、临城腌肉。

邢台的人每天都能吃到这些吗?让我这个吃货羡慕的很啊

邢台锅贴颇有名气,也是颇有来头。是河北十种地方名吃之一。1934年,冯玉祥的厨师南宫人张汉英随军来到邢台,在邢台南关市场院开设了“六合居”饭庄,专做锅贴。出铛的锅贴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因而吸引了牛城百姓。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邢台饭庄,1991年被评为全省优质风味产品。 

锅贴的做法倒也简单,和饺子的做法类似。先和面,面和好后饧十分钟。在此期间调馅。荤素均可,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因为要用油煎,所以馅中不宜放油太多,以清鲜为宜。馅调好后,面也就饧好了,然后擀饺子皮。包时取一张饺子皮,放入馅,中间捏住成月牙形,两边留口,就OK了。然后就是煎制了。在平底圆锅底部抹一层油,然后把包好了的锅贴在锅里整齐地码好,小火煎3分钟后,锅贴底部基本已变色,再向锅中加入半杯热水盖上锅盖焖煎,2分钟再打开,中间翻锅一次,如此反复2-3次即可出锅了。 

除了火候,馅料的调配也是好吃的关键,再说给大家几条调馅的小TIPS:牛肉要加姜汁,猪肉要拌葱姜水,香油要多放,去腥才能彻底,质地才够润滑,千万不要加蛋,否则馅太干无汁。葱姜水不妨多放,一斤肉至少要拌进半碗水,顺方向调匀,然后稍放冰箱冰过,会比较好包,吃的时候咬开也才会有汤汁。

邢台的人每天都能吃到这些吗?让我这个吃货羡慕的很啊

白牌烧鸡,又称邢台道口烧鸡 ,是河北邢台的肉食名品,早在1959年即获河北省食品一等奖;1980年,又被评为河北肉类名牌食品。邢台的烧鸡源于河南道口镇,是道口“义兴张”烧鸡的分支。 

制作方法:

1、选料:须用生长半年以上、两年之内的嫩雏鸡和肥母鸡,重量在1~1.25千克的健康无病之鸡,病、死、残之鸡一律不用。

2、宰剖:将活鸡宰杀,放净血,趁鸡体未凉时即入58~60℃的热水中浸烫,煺净鸡毛,技术熟练者每分钟可煺净1只鸡。然后洗净鸡体斩去鸡爪,在鸡颈上方割口以切断食管、气管,在鸡臀部开7~8厘米口子,取出内脏,拉出气管、食管冲洗干净。

3、整型:先用利刃将鸡肋骨、椎骨中间处切断、按折,选一段高梁秆,放鸡腹内,撑开鸡身;再在鸡下腹脯尖处割一小圆洞,将鸡腿交叉插入洞内;两翅交叉插入腔内,使整鸡成两头尖的半圆形,洗净后悬挂,晾干表皮水分。

4、油炸:把晾好的白条鸡均匀地涂上蜂蜜水(水和蜂蜜的比例为6∶4),然后入150~160℃的热油锅内翻炸约半分钟,炸至柿红色即可。

5、卤煮:将鸡按大小顺序摆于锅内,加上煮鸡老汤,对入盐水,放入药料袋,上用竹箅压住鸡身,使汤浸到最上层鸡身的一半,先用大火将汤煮沸,加入约12克硝,改小火焖煮约3~5小时(时间依季节、鸡龄而定),即可出锅。

6、捞鸡:捞鸡时先备好专用工具,手、眼配合好,一只手用叉子夹住鸡颈,另一只手用双筷端住鸡腹内秫秸,迅速离锅放好,以保持鸡型完整。

产品特点:邢台道口烧鸡,造型美观完整,色泽浅红而带嫩黄,肉质软烂,味美鲜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变,冬季存放时间更长。

邢台的人每天都能吃到这些吗?让我这个吃货羡慕的很啊

威县火烧,又叫牛舌头火烧 。烧饼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饆饠等为胡食,自西域传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这里说的“胡饼”即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白居易诗中“面脆油香新出炉”说的就是这胡饼了。 

而说起火烧,这个烧饼的“近亲”,其渊源却是出自威县。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做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人们都称其为“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用吊炉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据说,在民国初年,威县打火烧的名师以黄街石老美、西街和友林最负盛名。解放前后,又有刘振英、李保海、马佩琴名重一时。近年又涌现出李柱等一批后起之秀。 

现在的威县火烧又多了几个新品种,如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等,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

邢台的人每天都能吃到这些吗?让我这个吃货羡慕的很啊

广宗薄饼 ,也叫“风吹大油饼”。这名字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它的“薄”吧——直径一尺半的一张油饼,仅重三、四两,可想而知其薄的程度——竟能够隔饼看报,真是比纸还薄了,风一吹怕就跑了。若是用此薄饼做饼卷肉,那里面的肉透过薄饼显出一种诱人的色泽来,真是叫人顿生馋意。 

广宗薄饼源于广宗城东北的李怀村。从明朝中叶开始,李怀集市规模扩大,每逢集日,四方商贾云集,李怀集热闹非凡,而广宗薄饼在李怀集上以它独特的风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青睐,生意日渐兴隆,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中播出后,就闻名全国了。 

广宗薄饼不仅金黄透明,薄厚均匀,卖相极佳,更重要的是味香质软,极为可口。要做到这几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广宗薄饼从和面开始就与一般的饼是不同的,它不是用手和面,而使用面杖搅面,夏天放入少量食盐,冬天则用温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较柔韧。面和好后,用面杖将其从盆中挑到案板上,然后揪下拳头大小一块面,掺入适量面粉,稍揉片刻,用擀杖擀开,在上面洒上少许细盐,滴入几滴香油,再用擀杖甩制成直径约一尺半的薄如纸张的圆饼。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香飘飘了。然后,把擀好了的的面饼用擀杖轻轻挑起,运用腕力轻轻放在抹匀油了的鏊子上,开始加火。俗话说“三分和面七分火候”,这烙饼最关键的就是火候了,火大了,烙出的饼易黑糊干硬,不易入口,火小了,烙出的饼就成了“白秃子”,不但难看,而且外熟里生,不能入口。只有火候掌握好了,才能烙出面相好、味道佳的薄饼来。 

尽管广宗薄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它平民、大众的属性从未改变,价格依然还是那么便宜。广宗薄饼,出于民间,最终于还是属于民间。

转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