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文:王老师(zhhczx002)

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

导读:

很多不求上进的老员工已经摸透了大公司的规矩,以及查核要求,基本马马虎虎过关,没有什么把柄,面子上他都过得去,但他的状态和情绪会影响新进来的员工,带坏团队的习尚。HR拿他们没办法,老板一提起这些事就头疼,实在不知道该拿这些“老油条”怎么办。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很多老员工现状:

1. 摆老资格,自认为累计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高,喜欢强调自己在公司内部的面子和位置

2. 在老板下达任务时,找老板讨价还价

3. 对市场麻木,缺乏创新意识

4.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固化,且更新热情低

5.排挤新员工,直接打击新员工的工作和创新热情

6. 带头违反规章制度,炸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7. 拉帮结派,形成非法小团队

8. 人事成本太高,薪酬满意度低

9.对抗管理,有时候老板都叫不动

10. 摸透了工作和老板的规律,能懒则懒、能拖则拖,影响其他员工的斗志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案例:

朋友在一家创业公司当开发,团队只有4个人,工资都不高,年前一起和老板商量,说能不能每人加薪500,老板安抚了一下,说现在经济情况欠好,赚了钱就给大家加薪。

结果,朋友出去转了一圈,找了个工资多4000的工作,立马就跳槽了。

剩下3个人不干了,纷纷出去找工作,也找到了比之前多4000的工作,准备离职。

老板一下子慌了,连忙答应加薪,每人涨4000,但只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其余2个人都走了。

没办法,老板只能再请两个新人回来,估计价格也不低。

朋友和我说起这事时,一脸幸灾乐祸:

“本来花500就能处理的事情,现在要花上4000,活该。”

宁可1万月薪请新人,也不肯给5年老职工加薪,这是不少公司都存在的问题。

拒绝给老职工加薪时,估计老板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赚到了,殊不知这样只是给公司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不愿给老职工加工资的老板,不是蠢就是坏

恕我率直,宁愿花高薪请新职工,也不愿给老职工加工资的老板,不是蠢就是坏。

所谓坏,就是有些老板就爱装傻充楞,他知道职工做得很出色,公司给到的工资确实配不上他的能力,但既然职工不提,他也乐得装没看到。

一旦职工提了,他就开始哭穷,最后勉为其难加一点,能把人哄住就得了。

所谓蠢,就是有些老板,把职工只当做一枚棋子,总觉得中国那么多人,要找到人干活再容易不过,老职工想加工资就是造反,要走就走,另外再招人就算了。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什么?老职工走了,事务没人管,只能花大价钱重新招人,新人价格贵不说,还需要磨合,一时半会也不能上手,事务也耽误了。

时间本钱、机会本钱、试错本钱、磨合本钱...这些加起来,难道还比不上给老职工加几千块工资吗?

目光短浅至此,不是蠢又是什么?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一、赶走老员工,请一个新员工,成本到底有多高?

《财富》杂志算了一笔人力成本账:

“一个员工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离任人员工资的93%到200%;

一个核心人才的丢失,至少需求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

此外,企业招新员工所花费的招聘费,相当于一个员工4个月工资;

即便如此,企业招聘一个新员工,依然存在超过40%的失败率。”

简单来说,老员工离任,需求重新招人,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找到的人不仅工资高,还不一定合适!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二、新员工一定比老员工好?

这个问题,让马云来答复最合适,因为他曾在这上面狠狠摔过一跤。

创立阿里两年后,马云曾在一次讲演中告诉“18罗汉”,别想着靠资历任高职!

“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

他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做了。2006年前后,一大批国际级人才被引进阿里巴巴。

卫哲、吴伟伦、曾鸣、谢文、崔仁辅、黄若、武卫等...但这些人除了曾鸣外,现在早已离开阿里。

2014年阿里在美国上市,当年的18罗汉有7位被写进合伙人名单。

马云后来在讲演中回忆:真没想到,10年以后,我们变成了今日这个样子。

他小瞧了自己,也小瞧了当年和自己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员工。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其实这正如每种产品都有保质期一样,人才也有生命周期:

初入职时,员工的冲劲最大,热情最高;在为企业服务3-5年后,其作业能力逐渐成熟,作业热情趋于平缓;作业6-8年甚至更长时间后,作业热情则明显阑珊,作业成了惯性行为,思维也构成定式,缺乏创新和激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善对老员工的现状是刻不容缓的,那可以从哪方面入手呢?

  • 从管理入手: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从观念上改变。但个人觉得这种收效不会太大,价值观和习惯很难改变。即使短期有效果,但过一段时间仍然可能恢复老样子。

2、制造职业危机感

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培育新人,恰当缩减老员工人数。又譬如,去年华为让工号靠前的七八千人辞职再从头签约,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从头激发老员工的危机感与作业动力。

作为老员工老板,一定要改变“大当家”的职责定位,要成为一个战略家、规划家,更多的具体事务要交给这些老人去打理,让他们“连轴转”,通过给予其更多的责任,让其承担更多的作业责任。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从鼓励机制入手:

1、股权鼓励

对公司创业初期的老职工和一些中心的人才进行股权鼓励,对职工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是股权鼓励的操作繁琐,退出麻烦,职工持股今后还简单助养懒人,职工可以躺在股权里面赚钱。所以股权鼓励要慎用,做股权鼓励之前,建议先做OP合伙人。

2、建立具有鼓励性的薪酬模式

老职工之所以变成“老油条”除了职业倦怠,还有就是传统薪酬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薪酬弹性小,固定部分较多,做多做少对薪酬影响不大,薪酬对他们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是的吸引力。

对于鼓励性薪酬模式,笔者推荐无论老职工、新职工都适用的“薪酬全绩效模式”:

高层:KSF+年薪制+股权鼓励。以KSF价值办理为导向,结合年薪制模式。以价值为指向、以结果为导向、以多层次分配为方向,全面调动职工的状况,实现绩效快速改善。

中层:KSF+产值+超价值剩余价值再分配。主要以KSF价值办理为导向,结合产值量化。

基层:一线岗位,产值+计件提成+内包+KSF;二线岗位,PPV+KSF。主要以个人产值量化为导向,结合价值办理。

在薪酬之外,增加多元化的双向驱动鼓励模型,丰厚职工的价值与收入系统,实现职工收入由自己决定、自我计薪。

  • 案例模板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3、合伙人机制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老板很痛心:老员工离职威胁加薪,好逸恶劳、是换人,还是换机制

合伙人机制既留人、吸引人,更强调激励人,将传统的虚拟股份、岗位增值股、在职分红股高度融合,让员工掏钱,参与公司经营,享受增值分配,从为老板打工转变为经营者,使管理团队实现高度利益趋同。

对于老员工的激励和管理,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私信回复小编关键字“绩效”更可以免费获赠独家视频学习资料,还将机会获得咨询师线上辅导一小时服务,更有机会和书中作者面对面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