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这句词,无论是否读懂它背后的意思,光念一遍就觉得很美

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其词作以浓艳华丽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温庭筠的几首《菩萨蛮》便是他词风的代表作。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这句词,无论是否读懂它背后的意思,光念一遍就觉得很美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俞平伯先生曾评论说,这两句词,无论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知是好言语。温庭筠不仅才华卓绝,还通音律,而古代的词本来就是和乐歌唱的歌词,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词和音乐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温庭筠的词作为歌词来看,可以说是再美妙不过了。这开头的两句词,声音和形象都非常唯美,不用明白词背后传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读一遍,就感受到它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是女子闺房中非常晶莹华美的装饰。如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顾况《宫词》:“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颇黎"即玻璃,如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一样光明洁净,水晶帘中一个美丽的女子睡在玻璃枕上,渲染出了一种玲珑晶莹的环境。

温庭筠这句词,无论是否读懂它背后的意思,光念一遍就觉得很美

前一句给人的是一种冰凉感,后一句却暖香袭来,香炉里焚着香烟,绣着鸳鸯的锦被也透着香味,外面的环境是如此美好,然而环境中的女子却被“惹梦”。惹,招惹,挑逗,如贾至《春思》:“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一个“惹”字点出了女子的烦恼,身在锦绣丛中,她却并不幸福,这样的闺中女子,不禁让人想起了林黛玉念的那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藕丝秋色浅”,藕合色近乎白色,因此是“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描写了人物活动,温庭筠这首《菩萨蛮》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延伸而出。女娲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温庭筠这句词,无论是否读懂它背后的意思,光念一遍就觉得很美

“双鬓隔香红”,香红,指花,顾况《春怀》:“园莺啼已倦,树树陨香红。”用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女子美丽的容貌,“双鬓隔香红”的“隔”字与“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度”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赋予了鬓发于生命和主动性。“玉钗头上风”,承接鬓发之后写女子的头饰,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字名词化作动词,玉钗在风中微微颤动,让女子婀娜多姿的情态跃然纸上。

温庭筠写词最擅于渲染,没有一句描写女子的容貌,只是通过她居住的环境、打扮装饰不断渲染女子的美丽,没有一笔点名她的心事,只是通过她剪春胜的动作渲染她的孤独,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所写不过十分之一,而剩余的十分之九只留给人想象,这正是温庭筠词的美妙所在。

温庭筠这句词,无论是否读懂它背后的意思,光念一遍就觉得很美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非常有才华的词人,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别名“温八叉”,但是言行上却过于放浪形骸,因为恃才傲物、嘲讽权贵而屡遭排挤、仕途坎坷,他所写的词多是通过女子相思写自己的遭际。叶嘉莹先生评论温庭筠是“用女子相思写尽才士不得志”,通过闺中思妇美女的怨情,寄托和排解自己人生的不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