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刀80多斤,张飞的矛6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张飞的长矛,丈八蛇矛,一丈八尺长,表长度不表重量。 关羽的大刀,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表重量不表长度。 小说是为了分别突出两个人的特点而做这样的描写的.让人们分别觉得此二人是如何如何了得.张飞本就力大,对于一把矛来说,重量根本不是问题,而从长度去写出他的使矛时得轻巧.而关羽身长八尺,对于长刀来说,根本就是十分合适的大小,而作者则从重量方面来描写他的神武.从而可以看出老罗的用心良苦和用词考究啊,但可以说明的是,典韦的那副双戟才是真正的一对重家伙,而关张两人的兵器只是笔者的吹捧而已 .

关羽的刀80多斤,张飞的矛6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张飞的丈八蛇矛。丈八蛇矛来源于矟,东汉刘熙《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即张飞所用的就是一种骑兵所用的,长一丈八尺的长矛,也叫“马矛”。按汉代一尺约23厘米计算,约长4米多一点,应是一种极为细长的矛,此种兵器自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军队中极为盛行,由于其柄很长,在马背上运用,应有较高的技巧,而张飞应是这方面的高手。《三国志》中说“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也共决死’!”,甚有英雄气概。近世艺术家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绘成如蛇扭曲的形状,是受到所谓蛇矛的影响,实际上蛇矛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只表达细长之意,历史上是不存在矛头象蛇一样的武器的。

关羽的刀80多斤,张飞的矛6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关羽的偃刀大刀。在后世的描绘中,关圣人的青龙偃月刀已与其本人完全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但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是用刀作战吗?在汉末,骑马用刀作战者,均用环首刀,这种武器属短兵器,刀直窄长,长约一米,单刃无护格,柄首均是与刀茎连铸一起的环型。骑兵作战时的用法类似现在的马刀一样左右挥舞,向下劈砍,即使关羽用刀,也只能用这种刀。长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现,关羽的掩(偃)月刀之名见于北宋《武经总要》,是当时名家健斗之人自制以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这种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练武之用,不能用于战阵。实际上,关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战的,《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与关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说的很明白,一个“刺”字就足以证明关羽是不用刀的。

关羽的刀80多斤,张飞的矛6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通过这些记载,人们不禁好奇一个问题:为何古人的兵器都这么重,难道是因为越重的武器杀伤力越大吗?而且,这么重的武器,他们都拿得动吗?又或者说用起来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吗?

关羽的刀80多斤,张飞的矛6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打个比方来说,他们拿着这么重的武器在战场上厮杀,就相当于如今举重队员在举重的时候还要用来攻打和防御,完成这个工作的难度自然是很大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各个英雄豪杰的武器都如此之重,但是汉末的重量计算方式和如今也不大相同。按照汉末的度量衡来说,当时的1斤大约等于现在的220克,也就是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虽然号称八十多斤,但是倘若人们按照如今的单位来进行换算的话,也就是不到二十千克(四十斤)罢了。而张飞的丈八蛇矛就更轻了,才不到十五千克(三十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