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清影
首先,用不思進取這個詞來形容年過五十的人們,感覺略沉重了一些。不過,人一旦上了年紀,不如以前有衝勁是必然的,就像你跑步,大多數人還是越跑越累的。
第一,年紀一上來,身體各個方面就跟不上了。年輕的時候,大家都能熬,加個班什麼的都不是問題,可是人一旦過了50,熬一次夜要好久才能緩過來,所以跟那些年輕人去比拼誰更努力,顯然已經完全沒有優勢了,很多年紀稍大的就不愛跟年輕人去爭了,讓其他人感覺就是不思進取,實際上是真的力不從心了。
第二,年紀越大,記憶力、尤其是學習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差,在崗就要不停的學習,畢竟這個時代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換代。但是跟記憶力強的年輕人比,同樣學習東西,年齡大的人可能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如果再加上不敢熬夜加班學習,想趕上年輕人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很多高齡工作者選擇順其自然,學得慢點兒就慢點兒,看起來是不思進取,不積極學習,實際上他們已經很努力了,只不過確實是學得比較慢。
第三,臨近退休,希望安全下崗。五十歲馬上面臨的是退休,一般人的想法是安全退休就行,如果還要積極爭取,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就有可能出現一些錯誤,這樣會威脅到他現在的地位,有可能職位會下滑,相對於去冒險爭取那一點點晉升,不如安穩退休來的更實在。
綜上來說,大部分人都有趨利避害的習慣,相對於小概率的晉升來說,大多數人更喜歡安穩的混到退休,這樣最起碼不會有損失,同時也是最舒服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期待自己能有所大成就。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App
很多行業都存在退二線的情況,很多五十多歲的人也熱衷於退二線,提前享受退休生活。這種情況的出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現實原因。
一是職位提升遇到了天花板,無力突破瓶頸,工作積極性下降。
二是很多行業不用五十多歲的人,所以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到了一定年齡,危機感就特別強,就盼著退二線,趕緊退休。
三是精力不足,工作強度無法適應,承擔不了繁重的工作。
四是五十多歲的人,很多人都有孫輩了,需要在家孫子。有些人的父母也八十歲上下了,需要人照顧。
但不論怎麼說,只要還在工作崗位上,就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儘量幹好本職工作。
理性生活029
50多歲,職業生涯已經處於最高峰了,再往上,基本也到頭了,實際上,一個人的仕途分水嶺是在50歲,你這個人,有沒有前途,50歲已經見分曉,人到了50歲,基本給你定型,處於這個年齡段,再往上,最多一個級別,就到頭了。
所以,看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在50歲就可以判定了。那麼,到了50多歲,喜歡退居二線,是什麼心理呢?
1、50多歲事業到頭。50是事業分水嶺,其實,自己也知道,最多再升一個級別,就徹底到頭了,很多人,就會在50歲的時候,再好好好幹一點,出點成績,衝一把,爭取兩三年內,或者三五年內,給個高一個級別的待遇或者職位,當三五年內給了後,也就是53歲到55歲,有了人生最頂峰的職位後,再不會衝上去了。
所以,在這個年齡段,也就是提問的50多歲,到了職位的頂峰,你再和幹、再拼,乾的再好,也到頭了,也不會再升值職了,所以,就不會再好好幹活了,退居二線。
說白了,50歲到55歲,再拼一把,純粹是為自己最後的職位做奮鬥,當得到後,會不會再去拼了。
2、退居二線,是給自己減輕負擔。舉例,如果55歲,你是一個局長,你再拼搏兩三年,還是局長,你圖啥?那還不如退下來呢,最主要的是,你佔據著位置,就意味著你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我又沒有升職空間了,我幹嘛還要去承擔責任了?還不如好好地享受生活,把職位讓下來,給願意幹、有能力幹、年富力強的人去幹,過清閒自在日子。
3、確實是幹不動了。無論男女,其實,當你在53歲到58歲時,整個身體素質已經不行了,人生一輩子的打拼,在這個時候,各種精力也已經耗盡,你的血液已經被榨乾,身體被掏空,已經沒有那個激情和精力去雄心壯志,大幹一番了,即便你有這個這雄心,但身體卻不允許了,幹不動了,那就不如不幹,退居二線,給有能力的人去幹。
4、退居二線,可以給新人留機會。實際上,人到了這個年齡,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再使勁幹,也就那麼回事,你佔著茅廁坑不拉屎,也不會遭人罵,很多年輕有能力的,有激情有才華、有學識,又想大幹一番,想明白了,還不如給他們去施展才華呢。
5、看透仕途的紅塵。主要是在這個年齡段,已經看清楚了人生仕途,再奮鬥,也不會有大作為,也不會有太高工資,如此,還不如退居二線,每天打個考勤,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年紀大了,很多人又是熟人,也不會說什麼,何況,這也是整個普遍現象,即便當領導的,都可能以前是他的下屬,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過自己的快活活神仙的日子,迴歸生活本質。
綜上所述,他們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想的太明白,看的太透徹,所以,才會退居二線。何況,二線工資也不比一線少多少呢。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這個問題要具體人群具體分析,很多人喜歡退居二線,很多人可是戀戀不捨呢!
一,什麼人喜歡退居二線。毋庸置疑,當然是普通的勞動者,比如教師、普通機關幹部、企業普通員工。一輩子也沒熬個一官半職,到了知天命之年,忽然明白了,功名利祿也好,榮華富貴也罷,什麼都是過眼煙雲!這時才明白,人生前五十年,為了學歷、職稱、待遇、仕途,付出了太多,可是,得到的是什麼呢?細細思量,似乎什麼也沒得到,到頭來還是白丁一個。於是徹底想開了,看破了,早早的退路二線,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何必再看領導的臉色呢。
二,什麼人不喜歡退居二線。當然是那些有職有權的領導。延遲退休,誰最歡迎?肯定不是底層勞動者,最歡迎這項政策的就是領導!在臺上多好,眾星捧月,前呼後擁,出行有公車,吃喝能報銷。可是,一旦退居二線,立刻門前冷落車馬稀,吃飯不能報了,過節沒人看了,這個心理落差還是非常大的。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吝嗇你的關注。點擊右上角紅色關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管理知識啦
歡迎大家關注、交流、評論、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在中國,像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長達半個多世紀了。因為根據當下的政策,如果已經是五十多歲了,那他們的退休年齡,男性是60週歲,女性是50-55週歲。所以,無論男女一旦進入“待退休”的心理狀態,自然就不會太有進取心,也願意退居二線,給其他同事一些升遷的機會。
首先,五十多歲的人了,大多在職場上已經工作了近30年了,職場上的風風雨雨也都經歷過了,其目前所處的職場位子也已基本定型了,自然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也少有再往上攀的慾望了。其次,就職場發展階段而言,這個年齡段的職工也不再屬於上升期,也沒有更多的職場發展機會提供給他們。再者說,無論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還是來自於職場上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都是希望五十多歲的老職工可以退居二線了,把職場上更有發展的機會留給其他年富力強的同事們。而且,五十多歲的人在職場外,或許因為需要承載更多的家庭責任,他們對太多的事情也都力不從心了。他們的孩子往往有可能面臨求學(高考)的壓力,還有戀愛的風險;他們的父母(包括岳父母、公婆)有可能歲數大了,身體也都不好使了;他們的伴侶也有可能會遭遇到各種中年困境……他們確實也會有意識地把生活重心和精力漸漸地從職場上剝離出來,從而投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自己身心健康的保養上。
所以,五十多歲的人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照顧家庭的,他們明顯會把精力放在出去旅遊啊、參加老朋友聚會啊、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啊……他們的進取心用在自身健康的投入上,而職場發展於他們而言,已經是“過去式”了。
鵜鶘心理
首先按照我的性格和心理狀態,肯定也會是去退居二線的,畢竟在年輕的時候已經努力奮鬥了,想要爭取的錢名利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口袋裡,歲數到了一定的年紀,有舍才有得,保重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待。
一、五十歲你還想做一線工作,前提是你有高學歷,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有了資本才能談可以不可以在一線工作就業,工作的崗位和形式也要發生轉變,你有了人脈資源,就有了說話的權利,懷揣著不服輸的心態,去創業,體驗一下人生的別樣旅途,或許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另外一種就是像我這種類型的,在職場沒有合適的機會,自己也沒有職場競爭力,與其死撐著還不如選擇安逸的生活,沒有壓力,身心愉悅,活的輕鬆自在,讓年輕人去拼吧!
歡迎關注【職場實戰經驗】頭條號,每天為大家分享更多職場實戰經驗,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可以,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職場實戰經驗
作為一名50後,我來講幾句吧!其實大家說的原因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我覺得還有一條原因更重要:那就是“三觀”的變化!常言道: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個年紀的人,對年輕時非常看重的東西:名利、地位、成敗等等,都看得透了,看得淡了。人生成功的已漸失創新的闖勁,人生不如意的也只好認命了。
shelbys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我在職場多年,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是我的領導,有的是我的同事,還有的是我的下屬,五十幾歲了,沒有任何的進取心,安排他工作,能推則推,能躲則躲。
從表象上看:
有的人是認為晉級無望,所以就是混到退休;
有的人是撈不到好處,覺得現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各方面制度,約束管理的越來越嚴,多幹也得不到更多的好處,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還有的人確實是精力,思維,身體都跟不上了,幹也幹不動了。
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工作與事業的關係沒有弄清楚!
人們都在忙乎工作,卻不是在忙自己的事業,工作是為別人乾的,而事業是為自己乾的,很多人身在職場,卻乾的不是自己的事業,或者是自己沒有事業,那麼退休自然就是最奢望的了。
真正以事業為重的人,真是活到老看到老,因為這是屬於他自己的。
在官場上的人,尤其是找不到自己幹事業的感覺乾的所有的事業不是自己的,所以懈怠之心就非常重,59歲現象頻出。
在私企工作的他們總覺得是打工者,那麼也會有這種懶惰之心。
因此現在高明的私企老闆通過股份的方式,把大家的心拴在一起。每個員工都是股東。員工和老闆的利益都是緊密的聯繫關係。自己乾的都是自己的事兒。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一是靠價值觀使命引領,第二個還是要靠機制來激勵。
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有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經常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歡迎關注我的老理空間)
老理空間
這個很簡單呀:精力不行了。本人現在50歲了,年輕時喜歡看書,隨時學工科的,但是喜歡文史書籍,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沒少看,我自己也買了很多書(文史類的有2000多本),幾乎每天都看書。另外本人對外語有興趣,學過好幾種外語。夠勤奮的吧?可是這一到了50,我發現精力真不行了,看書走神嚴重呀,拿到一本書,還沒開始看,自己就愁夠嗆,覺得“這啥時能看完呀?”。工作效率也大不如以前了,也是有些走神。所以呀,延遲退休這事,絕對不靠譜,吃虧的只能是用人單位,最後吃虧的就是國家。
zm139682913
首先舉個例子,看看日子,馬上到十一長假了,你還有心思工作嗎?是不是有些得過且過,有很多事都想拖著到節後再弄?
所以,50多歲的人,離退休只有5到10年,已經年過半百,幹了一輩子,終於熬到了快退休,簡直“歸心似箭”。
先看看什麼樣的人想要退居二線
可能一輩子都是個小職員,沒有升職,最後這5到10年也沒什麼升職的機會。那還不如在家抱抱孫子,跟其他大媽大爺跳跳廣場舞開心。
可能空有一顆向上爬的心,結果本身沒什麼競爭力,又沒什麼體力。終其一生,都在掙扎,終於“看破了紅塵”,向命運低頭,退居了二線。
可能是個小領導,但眼看著升遷無望,大家也沒有很重視。有人在追捧著更上面的領導,有人在等著自己退休覬覦自己的位置。反正大家對自己很敷衍,只能不尷不尬的在位置上待著,還不如重心放在家庭,退居二線。
那什麼樣的人不想退居二線
還在實權領導的位置上,還有很多年才可以退休。一心想要繼續往上爬,趁著最後的“青春”,爬到職業生涯的頂端。
還信奉著青春不死,即使並沒有身兼要職,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想要奉獻一輩子。
但其實大多數還是第一類人
但其實大多數都是第一類人,因為種種原因,就等著退休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