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宸濠爲何造反?一百多年前,朱棣做了一事不厚道

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後裔,明朝第四代寧王,在位時間始於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終於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

身為寧王,朱宸濠卻很不安寧。在南昌,朱宸濠強取豪奪,擅殺官員,私立武裝,結黨朝臣,不僅在藩國造成極大的民怨,也讓明廷意識到了其對皇權的嚴重威脅。為防不測,武宗下令裁撤寧王護衛,並警告其老老實實。

生母是娼妓,身份是庶子,朱宸濠卻對皇權常懷覬覦之心。武宗在執政方面的荒唐表現,以及其沒有子嗣的現實問題,都讓野心很大的朱宸濠覺得有機可乘。有一段時間,朱宸濠想讓自己的兒子入繼皇統,充當武宗的繼承人,但最終沒有實現。朱宸濠若想染指皇權,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反,奪取皇位。

說起明朝皇室造反,朱棣算是頭一號。百餘年前,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多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論起輩分來,寧王朱宸濠是武宗的叔祖,他為何就不能以武力奪了武宗的江山?關鍵的一點,朱宸濠對朱棣一脈,有著不可調和的怨恨。這種怨恨,就源於朱棣造反成功後對朱權的不厚道,出爾反爾。

朱棣決定起兵造反時,力量遠不及建文帝。以燕國一隅兵力對抗全國兵力,朱棣沒有勝算。鑑於此,朱棣起兵前,脅迫十七弟、節制北方沿邊兵馬、駐守大寧(今赤峰市寧城縣)的寧王朱權出兵相助,並許諾攻下國都南京後,與其分天下而治,好處大大的。在威逼利誘下,朱權上了朱棣的船,一起靖難起兵。

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皇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權自恃“靖難”有功,頗為驕恣。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的事情,而且還將朱權徙遷至江西南昌,並盡奪其兵權。好處沒得到,反遭到朱棣猜忌和打壓,這是過河拆橋,或者說是鳥盡弓藏。從此,寧王一支活得很憋屈。

傳到第四代寧王朱宸濠時,南昌不再安寧。明廷顯然窺探到朱宸濠的企圖,於是下令收其護衛,朱宸濠決計效仿朱棣起兵造反。朱宸濠聞訊後,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興兵,殺江西官員,革正德年號,集眾號稱十萬,叛亂開始。僅月餘,朱宸濠大敗於鄱陽被俘,押送北京,廢為庶人,伏誅,除國。

從性質看,寧王朱宸濠叛亂是明朝武宗年間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場皇權爭奪戰,雖然歷時短,但對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引起社會混亂。

朱棣靖難,發生在己卯年(1399年)秋;朱宸濠謀反,也發生在己卯年(1419年)秋。推算時間,二者相隔兩甲子,一百二十年。然而,朱宸濠雖有朱棣之志,但無朱棣之才,且天時、地利、人和皆不佔。朱宸濠謀反時,其妃婁氏曾哭泣勸阻,朱宸濠不聽。及至事敗被擒,朱宸濠在檻車中泣對人語:昔商紂王用婦人(妲己)言而亡天下,我以不用婦人(婁妃)言而亡其國,如今悔恨莫及!

昔年,朱元璋鄱陽一戰,成就帝業;朱宸濠卻敗於鄱陽,成為階下囚。不甘現狀,不肯安分,覬覦皇權,到頭來丟了卿卿性命。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紅樓夢》中的這一句話,字面雖然淺顯,但道理深奧。在私慾面前,人們常常會喪失理智,而忘了自己幾斤幾兩,等撞得頭破血流時,悔之晚矣。(劉秉光)

寧王朱宸濠為何造反?一百多年前,朱棣做了一事不厚道

寧王朱宸濠為何造反?一百多年前,朱棣做了一事不厚道

寧王朱宸濠為何造反?一百多年前,朱棣做了一事不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