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作者∣溫伯陵

來源|溫乎(wenhu491001)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1905年,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日本艦隊擊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消息傳回日本後舉國沸騰,天皇特地為他舉辦了慶功宴。大家問他:“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東鄉平八郎默默的舉起一塊腰牌:“一生俯首拜陽明。”

1908年,在日本留學的蔣介石目睹了一生難忘的景象:“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1917年,青年毛澤東在讀過王陽明後,揮筆寫下一篇千古雄文《心之力》。他的老師楊昌濟被此文的氣概所震撼,給了他滿分100,另額外加了5分。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秘密武器,讓中外牛人都俯首帖耳?

01

1472年,王雲出生於浙江餘姚。據說他在母親肚子裡呆了10多月,才戀戀不捨的爬出來。也許是離開媽媽的懷抱後不開心,所以直到5歲時,他還不會說話。

一天,有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路過餘姚,遠遠就看到這個小孩根骨不凡,就摸摸他的頭說:“好苗子,可惜洩漏了天機。”回到家後,王雲就對爸爸王華說:“爸比,有個怪叔叔摸我的頭,還說了許多莫名其妙的話。”

在聽完兒子講述之後,王華決定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就給王雲改名叫“王守仁。”王守仁,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王陽明。注意:不是十三香的王守義。

果然,牛人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481年,王華考中狀元。做了京官、有了工資,趕緊託人買了套三環的學區房,準備給兒子最好的教育:“科舉,要從娃娃抓起。”

就這樣,王陽明跟著家人來到了大城市北京。他在學校表現很好,學《四書五經》總能舉一反三,老師暗暗得意:“收了一個好學生,獎金有著落啦。”可王陽明偏偏不走尋常路,很快他就開始沉溺於五件事:“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事。”

王陽明自從領教過自己的聰明後,就開始不好好學習了,而是在看!閒!書!他在《論語》下面藏了一本《孫子兵法》,嘴上念著“子曰”,心裡卻在想“兵者,詭道也。”課餘時間,也不再跟小夥伴們丟沙包,而是在練習槍棒功夫,看著樣子,他是打算在高考時報軍校。

兒子的一切變化,王華都看在眼裡:“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為了給王陽明一個下馬威,王華決定帶他去塞外,見識一下真正的前線。

在居庸關外,年少的王陽明第一次看見萬里草原,領略了縱馬馳騁的快意,衛青、霍去病、徐達、藍玉的豐功偉績,一一閃現在心頭。

回到家後,他就對王華說:“爸比,我給皇帝寫了報告,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就能橫掃漠北。”

傻小子瘋了,王華反手就給了他一個大耳瓜子。

02

王陽明的軍人夢,就此煙消雲散。但沒過幾天,他又有了更偉大的夢想:做!聖!賢!王華真的要瘋了:“我一個老實巴交的讀書人,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熊孩子。”

為了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王華決定給兒子找個老婆,讓他有了牽掛,就不會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了。他挑選了一位朋友的女兒,然後通知王陽明:“我決定了,你去江西結婚。”在那個年代,婚姻大事完全是父母說了算,王陽明只好收拾行李,坐綠皮火車“哐茲哐茲”來到江西南昌,如果你在京九線上,一定能看到他託著腮幫、凝視窗外的畫面。

他的岳父大人估計不怎麼去北京,根本不知道他的那些糟爛事,看著王狀元的帥兒子,滿意極了:“馬上結婚。”結果到了拜堂那天,所有人都到齊了,只缺一個新郎官。岳父大人急的滿頭大汗,派人全城搜捕。

等到第二天早晨,才在郊區的道觀裡找到王陽明。他穿著結婚的紅袍,盤腿坐在蒲團上向道士請教成仙之術,兩人聊的不亦樂乎。真是有趣的秒人,王陽明很快成為南昌城裡吃瓜群眾的飯後談資,大家驚歎:“真乃異人也。”

1489年,他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餘姚,路上遇到理學家婁諒。在與婁諒的交談中,他提出自己的疑問:“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婁諒回答他:“成為聖賢的方法,都在朱熹的書裡。”王陽明欣喜若狂,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成聖賢的方法。

朱熹的方法只有四個字:格物致知。他認為,世界上的每個物體都有道理,水往東流、春生夏長、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學問。只要一點點的學,就能在腦海中積攢內力,當你的學問足夠多時,內力就會雄渾澎湃,一發不可收拾的貫通任督二脈,將一切融會貫通,成為舉世無雙的大高手,從此不與凡人同。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王陽明回到餘姚,就開始刻苦的格物。他來到自家後院的一篇竹林中,盤腿坐下後,目不轉睛的盯著竹子看:“我倒要看看你有這麼道理。”

就這麼看啊看、格啊格,七天七夜以後,王陽明終於倒下了,發出一聲無數人喊過的口號:“中計啦。”這就是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03

王陽明康復以後,心情極度抑鬱,更加沉溺於神仙、佛祖的虛幻之中,希望這些大咖能夠發發慈悲,為他指點一條出路。

有一天,他來到一座寺廟裡,看到一位和尚在那裡打坐,滿面端莊。王陽明站在旁邊看了半天,突然問道:“和尚,家裡還有什麼人嗎?”

和尚說:“老孃還在家裡。”

王陽明接著問他:“那你想她老人家嗎?”

過了一會,和尚羞愧的低下了頭:“兒子怎麼能不想娘呢?”

第二天,和尚就放棄禪師的身份,回家看老孃去了。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寺廟的方丈嚇壞了:“從來都是剃度別人出家,這次倒讓人給勸回去了。”為了不關門歇業,方丈連推帶搡的把王陽明趕出寺廟。

經過這次事情,王陽明徹底明白了:“人性是永遠不可能被泯滅的,他將永遠屹立在天地之間。”

王陽明收穫很大,可王爸爸很憤怒:“我堂堂一個狀元,兒子卻整天不務正業。”他給王陽明下了死命令:考不上進士,不許進家門。

好吧,我拿出真正的實力給你們看。經過幾年的刻苦攻讀,1499年,王陽明終於考中了進士。熟讀兵法、一身武藝、遊歷天下、考中進士,28歲的王陽明,早已默默的拋棄了大部分的同齡人。

王陽明身在官場,卻沒有半點“為人民服務”的覺悟。他每天都很忙:格物、習武、讀書、修仙、打坐,期待著打通任督二脈的那天。可他卻越來越迷茫:“東西格了無數,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他逐漸意識到:朱熹的理論可能有問題

1505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繼位。這個少年皇帝,整天和太監們胡鬧,還把國家大事交給劉瑾,人稱“立皇帝。”戴銑等大臣上書朱厚照,要求嚴厲處罰劉瑾,沒想到上書不成,自己反倒被打入死牢。

這種拯救世界的事,怎麼能少了王陽明?這個耿直Boy義憤填膺,上書為戴銑等人辯護,結果被劉瑾特別照顧:“重打40大板,發配貴州龍場驛。”前途一片光明的王陽明,就此落入人生的谷底。

來到龍場驛站,他發現更為嚴峻的問題:這裡人煙稀少、猛獸叢生,方圓數里都是無人區。而且這裡的人聽不懂他說話,能聽懂的大都是在中原犯了事,跑到貴州來的。王陽明看著眼前的滿目瘡痍,大笑一聲:“天下之大,雖離家萬里,何處不可往,何事不可為!”

王陽明帶領隨從們砍樹木、建屋舍、建學校,為貧困老區的人民帶來中原的優質資源,逢年過節還要到老鄉家裡送溫暖,早已麻木的老區人民感動的熱淚盈眶:“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04

在龍場驛,王陽明除了努力工作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悟道。可朱熹的理論已經不能給他幫助,他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奮起一搏。

王陽明親手打造了一幅石棺槨,沒事就坐在裡邊冥想、思考。這麼一副景象,實在是太嚇人了,鬼看見都繞著走。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陣大笑驚醒了熟睡的人們,可王陽明卻沒有擾民的覺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意思就是:聖賢之道,就藏在我的本心之中,根本不用向外部求取。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虛度19年時光,走遍天下卻始終找不到“道”在哪裡,原來聖賢之道並不存在於世間萬物,而在人的心中,從不曾離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本心”,能夠分辨善惡、美醜、忠奸,能夠判斷世間的一切事物。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

中華哲學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王陽明的名字,也將烙印在天地之間,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他就會被人無數次的說起,無休無止。權利、財富、功業,終有一天會煙消雲散,唯有學問,才永恆。

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徹底解脫了。他每天跟老鄉聊聊天、種種菜,沒事還收幾個學生,傳授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因為講課生動、語言幽默,王陽明成為遠近聞名的山區教師,有人甚至從湖南跑去貴州,就為了聽他講課。

1510年,王陽明被任命為廬陵縣令。縣令的椅子還沒坐熱呢,他又升官了:南京刑部、北京吏部、南京太僕寺……

他坐著公費的火車,全國來回跑。1516年,他竟然當上了三品大員——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奉命巡撫贛閩湘粵四省交界處。

王陽明原本以為跟之前一樣,不過是走走場、鍍鍍金,然後繼續升遷,事實證明,他想多了。因為這裡的特產,是土匪。王陽明知道真實情況後,默默的對兵部尚書王瓊豎起了中指:“沒你這麼坑人的。”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王陽明雖然是哲學家,但升官這麼快,就是因為兵部尚書王瓊特別欣賞他。

不間斷的提拔他,就是為了讓他能夠去江西剿匪。

面對佔山為王、攻城略地的土匪政權,王陽明沒有莽撞出兵,而是大力整頓內部。他仔細研究了以往的戰例,發現一旦官府出兵,土匪總是能提前得到消息,並且從容撤退。王陽明得出結論:官府中有內奸。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發佈兩道命令:所有青壯年全部編入民兵隊伍,擇日出擊;所有家庭全部實行連坐制度,互相監督。

王陽明釜底抽薪,讓土匪的實力大為削弱。一切就緒,他開始動手了:“同志們,明天出發剿匪。”第二天,大家收拾好行李後,卻遲遲等不到出發的命令。原來,這是王陽明的計謀:假裝剿匪,讓內奸去通風報信,結果在半路上全部把他們抓回來。

但王陽明最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殺掉內奸,而是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並且用家人安全威脅他們。軟硬兼施之下,這些內奸就當了官府的臥底,成為雙面間諜。

有臥底、有戰士、有糧草,王陽明氣勢如虹的發起平亂戰爭。歷經“漳南戰役”、“橫水桶岡戰役”等戰爭後,猖獗幾十年的土匪暴亂,被王陽明徹底平定。

05

江西剿匪,在戰爭史上並不顯眼,但它對王陽明卻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剿匪的兩年裡,他發現成天思考理論,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理論既不能吃飽飯,也不能打敗土匪,要想達到目的,還必須腳踏實地去做。

於是,他在“心即是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心學”的第二層理論——“知行合一”。不僅應該“知”,還應該“行”;如果知而不行,與不知何異?如果行而不知,與莽夫何異?應該把明白的道理,運用到實踐中去;用實踐得到的經驗,補充到理論中來。

這個道理,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知行合一”,短短4個字卻影響了無數的英豪。

1519年,寧王朱宸濠舉兵反叛。當時王陽明的剿匪兵符已經上交朝廷,活脫脫的光桿司令。於是,他甩出了三板斧:

一、假傳聖旨:皇帝給了我16萬大軍,要去打南昌啦;

二、收買內線:寫信給朱宸濠的謀士,讓他們勸朱宸濠去打南京,效果就是,朱宸濠被迫害妄想症犯了,懷疑身邊人是間諜,堅決不去打南京,這樣一來,他就只能死守在南昌城。

就在朱宸濠猶豫不定的時候,王陽明放手發動群眾,趁機招了8萬大軍。朱宸濠等了十幾天,才知道王陽明在耍詐。被一個光桿司令騙了,我的面子往哪擱?他親自率領6萬軍隊從九江出發,目的地:南京。

王陽明等的就是這一天,於是他甩出了終極第三招:黒虎掏心。

趁著朱宸濠向南京進發的時候,他帶著8萬大軍直搗南昌,佔領朱宸濠的老巢。看來朱宸濠實在不是幹大事的料,被歷史無數次證明過的軍事常識,他居然不懂。

老巢被佔,他氣瘋了,老婆、孩子、房子、票子都被王陽明搶走了,不過沒關係,重新搶回來行。

恩,王陽明也是這麼想的,他埋伏在鄱陽湖,堵住了朱宸濠回援南昌的去路。有準備打沒準備,其實結局已經註定。三天後叛軍徹底失敗,朱宸濠被捆成粽子,跪在王陽明腳下唱征服。

就這樣,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在王陽明談笑間灰飛煙滅。

叛亂平定後,朱宸濠被移交給御駕親征的朱厚照。可這個愛玩的皇帝不答應,非得自己親自抓一遍才過癮。於是,荒唐的一幕上演:手無寸鐵的朱宸濠在前奔跑,朱厚照騎馬在後邊追,他一鞭子把朱宸濠抽倒,然後宣告‘朕親自掃平天下’。

這樣的朝廷、這樣的皇帝,王陽明是真心不想伺候了。他4次請求辭官回鄉,都被狠狠的駁回:不允許。

1522年,王華病逝。王陽明趁機回家丁憂,並在餘姚講學。少年時意氣風發,青年時求真向學,中年時被貶悟道,老年時功名滿天下。如今,再也沒有什麼能夠動搖他的心志,他唯一的牽掛,就是把一生所學傳下去。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1522年,一個叫王艮的人來到餘姚,請求拜王陽明為師。他裝扮實在怪異:頭戴紙糊的帽子,手拿笏板,身穿黑袍,猶如黑白無常降臨世間。王陽明沒說什麼,就允許他留在門下學習。

可沒過多久,此人又穿上那身怪異的行頭,說要去傳播老師的學問。王陽明一眼就看穿他的目的:“你不過是想出名罷了。”

王艮徹底呆住了,他確實是想借王陽明的名氣,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眼見花招被拆穿,他也不好意思繼續呆下去了,就向王陽明告別,準備回家。可王陽明卻說:“這裡也是你的家,留下來吧。”

不論貧窮、富裕、尊貴、低賤,從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只是儘自己的全力,傳道、授業、解惑而已。

王陽明在講學期間,進一步的擴展了“心學”的範圍。在“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基礎上,他提出“致良知”的概念。這樣,就形成“心學”理論、行動、目的三個環節,按照這三個環節,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只要找到人生的理想,然後去努力奮鬥,最終實現理想的圓滿、內心的安寧。

“心即是理”,是用本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知行合一”,是將內心的善意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提高修養和能力,成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就是“致良知。”

至此,影響後世500年的“心學”徹底完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無數英雄好漢,將沿著王陽明開闢的道路,在這個風起雲湧的世界,創造出波瀾壯闊的歷史。

06

1527年,朝廷任命王陽明為兩廣總督,要他去幹老本行——平叛。在廣袤的嶺南大地,他再一次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戰場實踐相結合,成功使用“知行合一”的殺手鐧,只用3個月,就平定了折騰了幾年的兩廣叛亂。

王陽明原本就身體不好,這次南下平叛又耗盡他所有的精力,他真的撐不住了。在生命垂危之際,他只有一個想法:回家。

王陽明向朝廷推薦勳陽巡撫林富接替自己,報告剛交上去,他就往浙江趕,如果走的慢,他真的害怕回不去了。可他終究沒能夠回去。

明朝一哥王陽明:I Have a Dream

1528年10月,他走到了江西南安。那一天,弟子們聚集在王陽明的身邊:“老師,您還有什麼話要交代嗎?”

他微微一笑,指著胸口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在去兩廣平叛之前,王陽明把兩位嫡傳弟子叫到身邊,交代他們:“這一去,也許就回不來了。我一生所學,全都交給了你們,但還有四句話,是心學的精髓,望你們用心領會,將其發揚光大。”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轉身離去,只有一句話在天地間迴響:“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溫乎:守護每個人的真心、誠意與勇氣。

在文字裡歲月靜好,在溫暖中風華絕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