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飛行中的健康殺手——深靜脈血栓

长途飞行中的健康杀手——深静脉血栓

本來充滿能量準備好好玩耍,沒想到,經歷一趟長途旅行的折磨,小命已去半條,落腳後還得花半天才恢復元氣。長途旅行確實容易造成身體的不適和健康問題,深靜脈血栓就是其中一種。

深靜脈血栓

血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平時所說的心梗、腦中風通常指的是動脈發生血栓,堵住血管導致心臟或腦缺血。其實靜脈也會發生血栓,尤其是我們的下肢深靜脈容易發生血栓性疾病,通常表現為下肢突然腫脹、疼痛,同時有明顯小腿壓痛。

长途飞行中的健康杀手——深静脉血栓

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因為經常連續長途飛行於奧地利、中東埃及等地,引發了下肢的深靜脈血栓。有報道稱,平均每4500次飛行就會發生1例下肢靜脈血栓,連續飛行4小時以上者,血栓發生率明顯增加。

為什麼坐飛機容易得深靜脈血栓

機艙空間狹小,腳不能自由伸展,被限制的坐姿下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3個90度的彎曲,血液不能順暢迴流,下肢血液循環減慢,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途飞行中的健康杀手——深静脉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會進一步阻礙下肢的血液循環,導致下肢腫脹疼痛症狀加重,而其最大的危害還是,血栓脫落後朝心肺流去,導致肺栓塞,大面積的肺栓塞可誘發急性心衰,導致猝死。這就是所謂的飛行中的隱形殺手——經濟艙綜合徵。

慢性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還可繼發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炎及靜脈潰瘍(潰瘍常反覆發作、難以癒合)等併發症。

哪些是高危人群

深靜脈血栓在國外發生率更高,可能與遺傳差異有關,也可能與我國對此疾病認識不足有關。在美國,每年有10~3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相關住院人數超過50萬人,可見其發病率還是很高的,那麼哪些人做飛機更需要注意預防這種疾病呢?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肥胖(BMI大於28)、妊娠、口服避孕藥、腫瘤患者、既往有血栓形成的病史、近期 (1月內) 存在手術病史、激素治療、年齡大於40歲等。

如何預防

1、避免血液粘稠

機艙內較為乾燥,加重了脫水,血液變得更稠,因此應該通過多喝水,減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入,避免血液粘稠,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2、活動小腿

當然,最主要的預防措施還是要主動活動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我們的小腿肌肉堪稱“第二個心臟”:靜脈瓣功能完好的情況下,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會擠壓血管促進血液迴流。腳背屈伸這樣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讓小腿肌肉加速“泵血”。

长途飞行中的健康杀手——深静脉血栓

因此為降低下肢血栓形成,在飛行途中應主動、定時做小腿肌肉收縮與伸展運動,調動小腿肌肉泵加速下肢的血液循環。

坐長途車,長途火車時也是一樣,同樣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而預防的方法也是一樣的,多起身活動行走,伸展肢體,或者每半個小時活動一次下肢。

3、彈力襪

醫用彈力襪也是長途飛行預防深靜脈血栓的不錯選擇,緊裹下肢的彈力襪,減少血液從肢體表面的靜脈迴流,促進血液從深靜脈迴流,增加深靜脈血流的流量和流速,從而起到預發血栓的作用,同時還有減輕下肢水腫的作用。

長途飛行中的健康殺手——深靜脈血栓------消化病公益科普1486帖

馬醫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