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從古至今,買房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大事。詩聖杜甫曾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只恨自己沒有一棟寬敞的大房子容納天下的能人志士;唐宋八大家的韓愈為官三十年,買了一套房,寫下“辛勤三十載,已有此屋廬。此屋豈為華,為我自有餘。”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種種的一切,足以證明中國人對於能擁有一間象徵著“家”的房子這件事的重視,是上下五千年來都一脈相承的。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你或許不相信,幾千年的老祖宗,也和我們現在一樣,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重磨難,才能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甚至古代買房,也是要限購的!今天,歷史君就來和大家聊聊古代買房也限購的那些事!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據歷史考證,古時候比較系統的“房屋限購令”出現於唐朝時期,不過此“限購”卻不是我們傳統定義上的意思。記述唐代各項制度沿革變遷的史書《唐會要》中寫道:“天下諸郡,應有田宅產業,先己親鄰買賣。”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的所有房屋和土地,要出售的話,必須先問你親戚和鄰居有沒有意向。

這是因為古時候的土地私有制多以宗族為單位,個人的土地房屋,多為祖輩遺留的房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屬於大家族。如若要轉讓給他人,就意味著宗族財產的流失,很有可能在同族之間引發矛盾。所以仔細想想,如果你家人口單薄,沒有親戚能把房子賣你,而其他宗族也不願向外族出售房屋的話,就算你有再多的錢,也只能幹瞪著眼,而沒有任何方法得到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屋。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到了宋朝,“求田問舍,先問親鄰”的政策就更為嚴謹了:你不僅要問過你的親戚,你還需要問你的左鄰右舍。而除此之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速增長,房屋開始供不應求,房價也開始逐年攀升,甚至連宋代的朝廷也受商業驅動,投入了房地產市場,併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自此,政府宏觀調控房地產行業的現象,開始正式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宋代朝廷在歷史上,總共頒佈過兩道“房屋限購令”,第一道為“禁內外臣市官田宅”,也就是朝廷中的官員們不允許購買政府出讓的公屋。當時的朝廷在中央和地方修建官方的“店宅務”,專門經營公屋租賃,類似於今天的公租房,朝中官員們一律不允許申購“店宅務”,而是需要將其申請資格留給民間中低收入的平頭老百姓。在宋朝超高房價的背景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宋朝的一項惠民政策。

而宋朝的第二道政策,就更接近咱們今天的“房屋限購令”了:“詔現任近臣除所居外,無得於京師置屋”。什麼意思呢?也即是現任朝廷官員,除了正在居住的房屋,禁止在京城裡再購置第二套房。怎麼樣?是不是看著無比熟悉?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在這樣的房價高昂和房屋限購的背景下,不少朝廷官員只能被迫成為租房一族,終其一生沒有一處完全屬於自己的容身之所,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名垂青史的歷史名人。

三蘇中的蘇軾和蘇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兩個例子:東坡先生蘇軾年紀輕輕26歲就當上了水部員外郎,在當時相當於副市級幹部,俸祿豐厚。然而即便如此,在高昂房價和高壓政策面前,蘇東坡依然無力為自己買房子,連兒子結婚,都是找同鄉範鎮借的房子,才操辦的喜事。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比起哥哥,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在京師任職的蘇轍同樣也是買不起房,住了小三十年的出租屋。自己的朋友李廌喬遷新房,蘇轍在賀詞中無不表示出自己的羨慕嫉妒恨:“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後來果然如蘇轍所言,當他晚年退休,離開寸土寸金的京都,回到河南許昌老家,散盡一生的積蓄,總算蓋成一間百餘里的院子,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年逾七十的老房奴蘇轍不禁老淚縱橫,又欣喜又心酸地寫下了“平生未有三間屋,今歲初成百步廊。欲趁閒年就新宅,不辭暑月臥斜陽”的詩句來感慨人生。

租房不易,買房艱難,古代買房也限購!連蘇軾、蘇轍都深受其苦!

從夏商周時期土地私有化雛形的出現,到唐宋時期嚴苛的房屋限購,到新中國初期的統一分配,再到房地產行業火爆“一房難求”的今天,歷史的車輪不斷前行,卻又似週而復始。唯一不變的,卻是從古至今中國人內心深處對於一席容身之所的重視和渴求。你還知道什麼關於古代購房的有趣歷史知識嗎?不妨來留言告訴歷史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