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也瘋狂|孫宏斌的口袋裡放著一個計算器

数字也疯狂|孙宏斌的口袋里放着一个计算器

過去一週,寫了三份財報,分別是:

數字也瘋狂 | 恆大令人臉紅的指標與四巨頭的心理陰影面積

數字也瘋狂 | 三個巨頭各自找了一個新寵物

數字也瘋狂 | 華夏幸福正式趟過了「輿論河」

繼三巨頭髮榜後,我們來看看融創的中考表現。

數據層面,相當厲害。截止到今年6月底,融創的營業收入,毛利潤、淨利潤都是最低2倍以上的漲幅。

銷售口徑,半年賣了1915億元,如果我們把7月與8月的數據一併考慮進去,融創前半年,進賬妥妥超過2500億元。

如此一來,距離今年融創4500億元的內部目標,完成度已高達56%。

数字也疯狂|孙宏斌的口袋里放着一个计算器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厲害的。

在昨天一款神器被投放戰場中,我賣了一個關子說,融創的中報業績裡藏著一個大數字,那個數字決定著未來三四年地產利潤榜的座次。

這個數字是,已售待結算的銷售額。

這一波中考發榜,恆大風光無限,最大的資本就是半年高達530億元的淨利潤。眾所周知,房地產是預售制,一兩年後才交付,淨利潤是待房子交付客戶後,合同銷售額結算成營業收入而得來的。

也就是說,已售待結算的銷售額,構成了未來數年一個開發商的利潤想象空間。只要順利交房,這個數字越大,通常可以大致測算它後續的淨利潤規模。而它後面的分紅與股價,往往與此高度關聯。

這個數字,在本質上相當於自己給公司打造了一個業績曲線調節計算器。

對開發商而言,對外公佈這個數字最大的價值在於:能夠向股票投資人傳遞一個信念,看,公司的利潤曲線多麼優美!

正是在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

萬科這麼多年一直對外公佈自己在不同時點的已售未結銷售額,截止今年六月底,萬科是5200億元。

恆大與融創的報表上沒有公佈,但是,我們根據年度業績會的披露知道,截止到2017年年底,這個數字口徑,恆大是5000億元,而融創是3500億元。

我們分別扣除它們在過去六個月的結算營業收入規模,再加上今年上半年賣掉的房子金額,加加減減後,大致得出一個結論,截止今年六月底,恆大已售未結是4542億元,而融創約是4736億元。

做個表格給大家。

数字也疯狂|孙宏斌的口袋里放着一个计算器

你看到了什麼呢?歡迎你留言講講。

我看到的是,未來三到四年,融創與萬科的利潤想象空間十分巨大,並不輸於當下風頭正勁的恆大。

這些巨頭最終誰高誰低,還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未來幾年,你的新增銷售額增長是什麼水平,你控制財務成本、管理成本與銷售成本的能力究竟如何?這些講究均好性的技術性因素,也構成了一家地產巨頭創造股東回報的能力差異。

此刻是重要的,但是未來也很重要,是不是?!

2018年上半年,融創的結算毛利潤率是24.7%,提升了2.5個百分點。這個數字有點低,但是這裡面是因為攤銷了一筆負商譽利潤,扣除之後,毛利潤率升至34%。

今年下半年,融創擁有369個項目待售、合計貨值超過4900億元。融創所有的土地儲備平均成本是4470元/平米,上半年融創的銷售均價達到了16000元,有足夠理由相信,融創的下一個行情季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這似乎正是孫宏斌每次都推薦大家買融創股票的信心來源。他在香港發佈會上說,我們現在是批什麼價格都賺錢,不用擔心。

数字也疯狂|孙宏斌的口袋里放着一个计算器

也許,正如孫宏斌預言的那樣,未來幾年,地產行業一定會出現千億利潤的公司。

2017年,香港會計準則更新了諸多條款。其中,對房地產影響最大的是第15條。

新規定意味著,房地產公司可以不用按照以往交付使用為時間節點,來結算銷售額,而是允許企業在符合三個條件後,可以按照工程建造進度來確認收入。

新規定要求,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必須在年內啟用新的會計辦法。新規定本質上意味著,上市房企確認收入的速度提高了,對結算利潤的實現,是一個大好事。

恆大與碧桂園都是第一批收下這份政策紅包的企業,因為他們的房子蓋的更快,他們也更早引入了新的會計辦法。

按照規定,融創中國也更新使用了會計準則第15條,但是與恆大不同,融創為了上半年同期數據口徑對比的一致性,回溯調整了去年的數據口徑,這樣一來,在營業收入、毛利潤等指標中,融創的增幅表現就沒佔到足夠便宜。

事實上,如果不調整去年的口徑,融創為股東掙到的利潤,將在去年基礎上暴增近400%

相比之下,恆大還是更為聰明一些。不過,對孫宏斌而言,這場利潤王之戰,人已落座,牌局才剛剛開始。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