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诸葛亮

我们对诸葛亮的认识或来自于演义小说,或来自于民间传说,或来自于正经历史。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诸葛亮的形象作一个综述。以便为大家正确区分历史人物与文学文化人物提供一些信息。

从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诸葛亮

一、演义小说中的诸葛亮

一般来说,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是来自于罗贯中先生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不免需要追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形象,作者不惜违背真实历史,把一些与诸葛亮无关的事情记载在诸葛亮头上,甚至虚构一些故事来加工诸葛亮的形象。如同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点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我也认为,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夸奖,并没有把诸葛亮给写神了,而是把他给扭曲了,最后一不小心写成了一个神棍。下文将以三国志为蓝本,对照论证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以此说明演义里的诸葛亮仅是文化上的诸葛亮,而非历史上的诸葛亮。

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回的记载,火烧新野一战缘于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刘表正此时去世,立刘琮为主,而刘琮软弱,降献荆襄九郡与曹操。曹操率兵来领,对驻扎在新野的刘备造成了极大威胁,刘备只好领兵带着新野百姓前往樊城暂避,并在新野城内埋伏军马,待曹军至便与曹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正此时孔明献计火攻,即“孔明曰:‘主公且宽心,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曹军又来,必教他中这条计。’”。但三国所描述的事情的经过是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中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唤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三国志·蜀书·刘备传)对比这两处可以发现,刘备本是驻扎在樊城而非新野,更并没有发生新野一战,由此判断,这一场战役是否存在尚是存疑的,更遑论与诸葛亮有关。

从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诸葛亮

二、民间传说中的诸葛亮

单独列出这一部分略有牵强附会之嫌,因为上文也已经提到,罗贯中先生创作三国演义借鉴了很多民间的传说中的故事。民间传说中的诸葛亮往往是罗贯中先生创作诸葛亮之形象的蓝本,而在此之后,民间的诸葛亮形象又往往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因此这两者是互通有无的。但与演义中极力塑造诸葛亮足智多谋,无所不能的神奇形象相区别的是,民间更注重塑造诸葛亮的忠、义等个性特征。民间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承载着儒家的理想人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

对民间故事的记载,在前期往往是诗歌形式,后期又往往被改编成戏剧作品。以诸葛亮为题材的诗歌非常之多,这类诗歌主要歌颂诸葛亮之建功立业与其忠义之品格。如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以及更广为流传的杜甫的《蜀相》、《八阵图》等,陆游的《书愤》等。以诸葛亮为题的元曲也有不少,也大致是歌颂诸葛亮的功业。如蒙古族诗人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王举之的《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等。由于元杂剧更加市民化,因此关于诸葛亮的元杂剧里记载的故事多与《三国演义》之风格类似,如《博望烧屯》、《黄鹤楼》、《隔江斗智》、《七星坛诸葛公祭风》等,这类作品强调故事性,也把诸葛亮树立成无所不能的智多星。

从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诸葛亮

三、正史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不足以用神来形容,但对他在各方面取得的造诣,还是不需我们吝惜溢美之辞的。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达芬奇式的全才。曾经有一个调查显示,诸葛亮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人,这里的诸葛亮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而不是文化上的诸葛亮。在日本学者内藤湖,这个评价虽然已经很高了,但也并不全面,除了政治军事才能之外,诸葛亮在经济思想,法制思想,甚至在哲学与伦理思想上也是十分杰出的,而他的文学造诣也有《出师表》等文为证。

在军事上,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在军事指挥中,诸葛亮对古代兵法“八阵”的研究,和八阵图的发明,是他最出彩的地方。这里的八阵图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实用的军事战斗的阵法,这种阵法配合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更是能发挥奇效。“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的发明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蜀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在练兵择将方面,诸葛亮也是一把好手,在他的操练下,蜀国有了一支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强军劲旅。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司马徽(字德操)到玄德营中拜会徐元直时,玄德问孔明其人,司马徽口中的孔明。

从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诸葛亮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到隆中拜访孔明时闻得农人唱孔明所作歌,可见其志向。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孔明后来的践行和成就对得起他当初的志向。一日,有人送犛牛尾至,玄德取尾,亲自结帽。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不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 玄德投帽于地而谢曰:“吾聊假此以忘忧耳。”——对话的背景是曹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之前。知乎有个对平庸人的定义:在小事儿上揪住不放,在大事上马马虎虎。此时的刘备并没有发展的眼光,孔明却已经开始招兵教演阵法了。有志者,都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