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在末代皇帝溥仪心里,大清的江山社稷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了“复国”,溥仪什么都愿意做,在被赶出紫禁城、祖宗陵墓被盗之后,尤为激愤。寓居天津时,哪怕是口头应承溥仪,恢复祖制的军阀头目,都能从溥仪那儿拿到价值不菲的文物财宝和现金;但往往竹篮打水。所以刚到东北时,一方面溥仪复国之心愈发强烈,另一方面觉得国人负他,反倒把希望都寄托在日本人身上了,他立下誓言:要修身养性,忍耐一切苦厄,兢兢业业,恢复祖业,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为了促成溥仪来东北充当傀儡,日本人想尽了很多办法。他们收买了溥仪身边最信任的侍卫祁继忠及一批心腹大臣,整天给溥仪宣扬革命党人要质溥仪于死地的小道消息,与此同时,又不断渲染日本的好心。溥仪生于乱世,由于身份特殊,总是担心被人报复,身首异处,所以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对日本有了好感。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对国际局势,日本人策划还政于溥仪,扶持他在沈阳登基的把戏。而且向溥仪承诺,九一八事件只针对张学良父子的横行,是为了保护日本侨民,一旦溥仪到了东北,将立即拥戴溥仪为帝。听的可以在大清龙兴之地复国的消息,溥仪兴奋起来了,他不顾师傅陈宝琛、父亲醇亲王的劝阻,执意去了东北。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然而,到了东北之后,溥仪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溥仪是悄悄来到东北的,所以并没有城门十里之外跪迎的盛况,虽然把他安排在高档别墅中,却形同软禁,并经常以“保护宣统帝安全为由”,限制他出门,甚至下楼。溥仪也曾感慨,“倒不如在天津做个有钱的寓公”。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日本人还没商量好,还在讨论给溥仪什么头衔,也就是国体未定,这让溥仪相当“震怒”,毕竟主张借助日本势力复国的大臣郑孝胥已经再三保证,日本人已经万事俱备,就等溥仪前往沈阳登基了。不久之后,在日本人的指示下,恢复大清变成了建立新的国家,即伪满洲;不仅如此,郑孝胥还背着溥仪与日本人秘密签订了《日满密约》,这是个比“二十一条”还恶毒的协议,凭着它日本人获得了国防、治安、矿产、铁路等全方位的特权,溥仪只是充当门面而已。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对于《日满密约》,溥仪虽然气愤,对着郑孝胥拍桌子:究竟谁当家?但却只是愤怒郑孝胥擅权,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过,关于“国体未定”一事,溥仪是发自心底的抗拒。在溥仪看来,来东北就是为了当皇帝,而且是学清朝祖先,入主中原,恢复正统,如果当了“新国家”的总统,无疑是自废帝号,自毁正统。怕你溥仪觉得欺人更甚的是日本人不准溥仪自称皇帝,而是给了伪满海陆空元首一类的称号,同时还不准溥仪穿龙袍登基,只得穿伪满元首的标准礼服。

初到东北时,溥仪什么都答应,唯独此事不肯答应日本人

于是乎,溥仪心里越想越气,打心底不肯配合日本人了。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郑孝胥的“协调”和日本关东军的威胁下,溥仪虽然说出了二十条不能自弃祖宗、恢复正统的理由,甚至还直接派人去日本东京活动,但都是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声明以一年为期限,当一年的最高行政官,如果到时候还不能称帝,就要辞职不干。但是,随着日本人越来越嚣张,溥仪的愿望还是落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