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化料」認識加料紫砂壺

不少壺友對“化料壺”象對癌症一樣恐懼。在沒有認識“化料壺”之前,這種沒有根據的恐懼,就象怕子虛烏有的“鬼”一樣,是沒有道理的。

“化料壺”極難定義。因為所有原料均是嚴格意義上的“化料”,所以用“化料壺”表述在紫砂中加料是模糊和不科學的,還是叫“加料壺”更合適一點。

對紫砂壺而言,加料,就是在紫砂原礦中加入非紫砂原礦料。

加料不是見不得人的事。瓷器玻璃器要加料,一般的陶器也要加料,這是把東西做好的正常工藝。紫砂有特殊性,是少有的可以單礦成陶的陶土,可以不加,但加一點也是正常的。所以“加料”是一個與“原礦料”相對應的中性概念。

加料的目標,是讓紫砂品質(泥性色澤等)更好或看起來更好,目的則是獲取更多的收益。“品質更好”當然能夠接受,但“看起來更好”就意味著要出更多的冤枉錢。

所以玩壺人都面臨著兩個問題:主觀上是否接受加料壺,客觀上如何鑑別加料壺。即使主觀上不接受但不知道鑑別,買加料壺還是不可避免。鑑別的問題各有心法,另文再述;本文重點談米蘭對加料壺的認識,與壺友交流。

米蘭主張玩原礦。因為只有在“原礦”層面上,紫砂與其它陶土相比才具有獨特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只有原礦才能體現大自然的造化,才能體現紫砂“貴在天然”的價值;才能契合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對加料壺一概排斥,又會失去很多“好玩”的東西。怕加料,無非是怕“破財傷身”——以次充好為破財,有毒有害為傷身。在加料盛行、化料氾濫的市況下,這種自我保護非常重要。但如果能看清楚,也可以適度接納。米蘭的取捨原則是:

1、泥性不失。

2、無毒無害。

這是技術原則,也是道德原則。在這兩個原則的框架內,紫砂加料可以接受。根據紫砂加料的類型,米蘭將加料分作基泥添加劑和著色添加劑兩種類型,分別討論。

基泥添加劑。米蘭研究認為,紫砂的獨特性原本就十分脆弱,紫砂宜茶原本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敬請壺家不要在基泥上大做文章。

關注“化料”認識加料紫砂壺

單一原礦料,原礦互配料是最好的基泥。且不論其品質如何,這就是紫砂!原礦就是原礦,品質固然有所差別,但這種差別對紫砂宜茶的影響十分有限(另文論述)。加料對紫砂天然特性的改變,只會抹殺紫砂區別於其它陶土的獨特性和人文基礎,因為紫砂的價值在於其天然品質和色澤,蔑視紫砂的天然特質就是對紫砂的褻瀆。

加料只能讓紫砂“看起來更好”,實用意義並不大。想掩蓋原礦雜質嗎?哪有單礦成陶的原礦沒有雜質?掩蓋只會弄巧成絀,把紫砂天然“共生”和“包容”的美搞沒了;想讓紫砂更宜茶嗎?這是噱頭!紫砂本宜茶,瓷器玻璃器也宜茶,各有千秋罷了。把紫砂加得象瓷器對壺友毫無意義,唯一的好處是爛砂賣了好砂價,瓷器賣了紫砂價。

當年一廠曾為規模化生產配製紫砂,數位如今已是大師級的人物嘔心瀝血數年,但最終不得不放棄。除了高檔工藝品的機械化生產不符合國際慣例之外,還因為配方紫砂的泥性已經不象紫砂了。

基泥加料原本是想通過十分有限的加料調節泥性,以獲取更多的外觀特質。有人喜歡鏗鏘悠揚之聲,加點水玻璃(泡化鹼)又何妨?但只能是“點綴”,總不能拿這種耐酸防腐劑做壺吧。但目前“點輟”氾濫成了“替代”,原料已經不侷限於石英、水玻璃、長石等相對穩定的無害化合物,而是能成陶的東西就一頓亂加,然後強力著色以求形象。是不是紫砂無關緊要,有沒有毒害全然不顧,這樣的貨色稱作“垃圾壺”實不為過!

加料基泥粉漿特徵明顯,大多可以規模化生產,一般採取注漿、拉坯和模具成型。但注漿和拉坯不是紫砂的成型工藝!

基泥加料利少弊多。米蘭從化學工程的角度看:人工加料可能配製出與天然紫砂相同的化學成份,但達不到紫砂經過億萬年自然演進所形成的聚合狀態,而聚合態正是紫砂的獨特性之所在。

關注“化料”認識加料紫砂壺

別以為“人定勝天”!

著色添加劑。紫砂色澤主要來源於紫砂中所含的金屬氧化物。紫砂高含鐵,所以氧化鐵是紫砂的主色調,同時還有其它金屬氧化物輔助著色。因各種氧化物含量不同,燒成氣氛不同,紫砂可以呈現出多種色澤。

喝茶東西,無毒無害是起碼的要求。與壺友的交流中,多認為著色添加劑是有毒的,因此首先要搞清毒害的來源。由於目前著色添加劑也是“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米蘭不敢妄言。只能以常見的拚紫、紅拚、黑料、墨綠泥中加入的著色劑——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鈷———為例討論。

如果說原礦中就含有以上金屬氧化物,我們還會那麼緊張嗎?

如果說這些物質人類已經使用了幾千年,我們還用那麼緊張嗎?

據科學分析,紫砂屬“高嶺土——石英——雲母”類型。高嶺土主要成份為氧化鋁,石英雲母主要成份為氧化硅,此外還含有鐵鈣鎂錳鉀等等金屬氧化物。礦物伴生是必然現象,特別是原子序數相鄰的元素(25錳26鐵27鈷)天生就喜歡在一起。

中醫上說“是藥三分毒”,任何物質攝入過多都會打破人體平衡造成危害。但人體免疫機能可以吸收或排除的就不可怕,甚至是有益的。聽說過缺鐵性貧血嗎?

其實只有鉛、鎘等人體無法排除的重金屬才對人體有害。至於說鈷有放射性,這種說法與氧就是臭氧、水就是重水、氫就是氕一樣不分青紅皂白。鈷(60)有放射性,而鈷(59)和鐵差不多。一把紫砂壺的放射量相當於曬了幾次太陽,其它微量析出物的危害肯定比不上青菜中的殘留農藥。

關注“化料”認識加料紫砂壺

不可怕!

米蘭為著色劑鳴不平,是因為它充當了替罪羊。

其一:“以次充好”用了爛泥,只好大量使用著色劑。著色劑量大了對人體有副作用,但爛泥中的有害物質更多,害了人就推到“著色劑”頭上。

其二:粗製濫造未燒結,泡茶時胎體成份析出。析出物超標,對人體終究不是好事。但這隻能怨人。

其三:氧化錳、氧化鈷等傳統的著色劑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有嚴格的工藝規範,對人體幾乎無害;但市場檢測監管缺失,不明著色劑氾濫,無害著色劑也受牽連。

理解歸理解,米蘭還是不喜歡著色紫砂。原因有三:一是喜歡天生麗質,不喜歡濃妝重彩,還討厭“人工美女”;二是替罪羊在為爛泥替罪,而除了特定的藝術目的,好泥是不用著色的;三是水平有限,不知道不明著色劑裡有些什麼東西。

人工著色最大的特徵是濃妝重彩。

說到底,想要茶喝得踏實,還是玩原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