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芦方文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后的是胡国公秦叔宝。秦叔宝无论是在厉害上还是演义中,都是很能打的,但要说他是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就不太适合了。

李世民手下有四大高手,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翟长孙。李世民让他们统帅自己的精锐——玄甲骑兵。

在这其中,李世民最为倚重和看好的不是秦叔宝,而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就曾经对尉迟敬德说过:“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显然,尉迟敬德才是李世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

至于为什么秦叔宝排在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主要还是在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武将中,他的功绩与贡献确实相对最低。

比如在关键性的洛阳-虎牢关之战中,前期战斗,李世民带五百骑兵巡视战区地形,遭到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突袭,是尉迟敬德驱马冲锋用长矛刺单雄信于马下,救了李世民一命。而在之后的战斗中,屈突通率军击败王世充军,被列为战功第一。后期的虎牢关之战,尉迟敬德又阵前夺马,大挫对方锐气。

而在此战中,秦叔宝唯一的突出表现就是跟程咬金一起,对窦建德发动最后的突击。

而在李世民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中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上》的说法,秦叔宝参加了。但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说法,秦叔宝没有参加。

也就是说,秦叔宝可能没有直接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只是参加了,却只是负责外围战斗,没有亲自参与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战斗。

由以上这两方面就可以看出,为啥秦叔宝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后了。

显然,对李世民来说,秦叔宝确实有功劳,而且功劳不小,但比他功劳大的最起码还有二十三个人。


冷兵器研究所


谢头条!我知道你所说的第一猛将是胡国公秦琼秦叔宝。

秦琼在隋唐后期确实是一员猛将。他带领瓦岗兄弟投奔秦王李世民,为李壮大了夺取天下的力量,秦琼本人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以至唐高祖直叫秦琼恩公,官封护国公(胡国公)一字并肩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世民称秦琼为秦王兄。

为何秦琼后来会失宠于李世民?我个人认为,第一,秦琼在玄武门事件中表现不积极是主要原因。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最终成为唐太宗的关键一战,在这一仗中,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相当积极,而秦叔宝在此事上表现的比较犹豫,最后虽然也参与了,但事前给李世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是其一。第二,秦琼半路才投了唐朝是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秦琼原在瓦岗寨李密手下,因李密重色轻友,导致瓦岗众将各奔东西,秦琼就是在瓦岗英雄解散后投奔李世民的,自古有个先来后到,这是其二。第三,秦琼在对待单雄信问题上重友轻主。单雄信是王实充的女婿,也是秦琼瓦岗最要好的朋友和兄弟,因唐公李渊误会射死了单雄信的家兄单雄忠,让单雄信和李家结下了不解之仇。王实充兵败后,单雄信死不投李,并破口大骂李世民,秦琼此时也比较为难,眼看着单雄信出言不训,动手动脚而无动于终,这让李世民出尽了洋相,丟尽了脸面,若非尉迟恭出手,事态如何发展将难以想象,这是其三。第四,秦琼和李世民非亲非故。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在名看,排在前面的要么是皇亲国戚,比如李道宗乃李世民叔父,长孙无忌乃李世民大舅兄,柴绍乃骏马,李世民姐丈,要么是唐之旧臣、老臣和近交,比如,尉迟敬德多次护驾,等等,反观秦琼,相对其他人离李世民较远,这是其四。第五,秦琼后期重病缠身已不能再用。秦琼一生征战,到唐朝建立因疲劳已染一身疾病,李世民征高丽秦琼已不能随征,帅印被敬德拿去,西征突厥秦琼已死,这是其五。

总之,从各方面看,秦琼虽为第一猛将,但后来封赏却位列最后,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谢谢!


知未是也


按题主的说法,指的应当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最后的胡国公秦琼。

世人推崇秦琼,是因为许多人受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影响太深,历史上的秦琼并非独当一面的名将,而是和尉迟恭一样的猛将,至于隋唐之际秦琼是否最猛,这个不一定,起码尉迟恭勇猛程度不在秦琼之下。

扫灭群雄、一统天下,仅靠勇猛是不行的,否则三国第一名将就是吕布了。

唐初的名将是属于“三李”――李世民、李靖、李绩的,还有就是李孝恭、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等。李靖、李绩均位列武庙十哲,非秦琼所能比。

李靖、李绩灭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侯君集灭高昌,秦琼最大的能力是斗战,统兵非其所长。

总的来说,秦琼在凌烟阁的位置是正常的,与其功劳和地位相称。

或者说,与尉迟恭相比,不是秦琼排低了,而是尉迟恭排高了,因为尉迟恭曾杀李元吉,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逼宫李渊,有特殊功劳,否则排名当与秦琼相差不多。

倒是李绩位列倒数第二,低了。





心向青山


根据题主的提问,指的应该是秦琼吧?



秦琼,字叔宝,是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投靠过的人比较多,初是隋朝将领来护儿部下,后来跟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战死兵败后秦琼投奔于裴仁基,之后又随裴仁基投降瓦岗李密。李密失败后,又投降王世充,因为不满王世充的为人,随后投奔李唐分配在李世民帐下为将。降唐后追随李世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战绩不比其它武将差,生前官拜左武卫大将军。那么如此功臣为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后?

首先一点就是玄武门之变表现不积极,秦琼与李绩、李靖等人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对于李世民与太子建成的帝位之争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机,诛杀太子李建成表现失常。试问这种部下有哪个领导喜欢的。所以此时秦琼在李世民映像里很不好,认为秦琼不赞同自己的做法。



第二是因为前期久经沙场,伤痕累累,久病缠身,后期基本上没有什么战功。而凌烟阁画像的建立又是在秦琼死后才建立的。凌烟阁画像对于李世民来说可能只是对于一些功臣的表彰和纪念感情而建立的,并不是根据功劳大小,武力排名而建立的。再说了,就算是以功劳大小排名的,对于秦琼来说也没有反驳的机会了,毕竟人已不在了。排名排前排后还不是统治者说了算。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不用一二三四五的分析的那么复杂,按人物关系说就行了。很简单。您把题目再明确一些答案就出来了。

秦琼是李渊手下第一名将,和李世民可绝不是一心。

比如玄武之变,如果李世民敢找秦琼帮忙,死的绝对是李世民。

秦琼在李世民手下不假,他降的是李渊,也是李渊派他去帮衬李世民的,绝大部分封赏也是李渊给秦琼的。李世民从来没敢拿秦琼当兄弟,这也是李世民聪明的地方。他宁可用刀逼出房玄龄无可奈何的支持,也不会用哪怕一根头发去相信秦叔宝。


古今通史


李世民手下能人辈出。秦琼功劳居中。这个排名并没有欺负他。

秦琼此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这个武既指个人武力也指军事成就。不过在李世民这座大佛面前,他并无太多统帅方面的表现机会。李世民当时建立了威震天下的特种部队玄甲军,秦琼,就是玄甲军的头,在虎牢关一战中,他的功劳仅次于统帅李世民。此后他都是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唐建立的过程中可以说他的功劳真不小。此外,并无证据表明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


变,他只是没有尉迟恭那么积极而已。当然演义小说里面总是说他义薄云天,或许他人品高尚,不忍见秦王兄弟相残吧,他受李渊厚待,更不想让高祖为难。秦琼作为李世民嫡系,就算他再中立,他也撇清不了干系,若李建成上位进行清算,他绝对难逃一劫。而且,玄武门之变后,秦琼担任的,可是左武卫大将军,这个职位至关重要,保护着大唐皇城永安宫(大明宫)的安全,皇帝生命有四重保障,最大的保障是天下的兵权,第二重是京师的守备军,第三重是皇城的守卫军,最后一重是禁宫内的守卫军,这其中,尉迟恭担任的是禁宫内的守卫将军,而秦琼也是禁宫外皇城内的守卫将军。两人官职不分上下。

秦琼真正在凌烟阁上排末,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凌烟阁是太宗晚年感念功臣所立,这里面,最大比重是贞观年间的贡献,所以魏征房谋杜断高,其次是建唐,所以河间郡王李孝恭高,两者比重都大,所以大舅哥长孙无忌高居第一。秦琼在建唐过程中出力比起其他功臣,并没有超出多少,比如李绩,功劳也不比秦琼少,大小战役也都有参与,也只是排秦琼之前。而且,最主要的是,秦琼自贞观以后就甚少参与朝政了,一直在为年轻时的勇猛舍命还债,伤病缠身而死,所以于贞观盛世,秦琼并无多大贡献。

其次,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秦琼是李渊的爱将重臣。秦琼投唐以后非常受李渊器重,各种赏赐待遇不断。所以秦琼既是李世民手下,又是李渊爱将,更是武德年间重臣,双重身份在贞观后也比较尴尬。是的,李渊的心腹并不受太宗皇帝待见。论功劳,裴寂,刘文静,陈叔达,萧瑀等人,都是武德重臣,也是开唐功臣,可是除了萧瑀幸运,其他人都没机会上凌烟阁。所以凌烟阁并不是开唐功臣表,而是贞观功臣。


小哇是个读书人


功劳再大大不过长孙无忌,反正长孙无忌最大,秦叔宝排第二和排最后也什么意义,既然上了凌烟阁就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的。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秦叔宝,李世民是有气度的人,别拿那些小事情去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