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作家——《重讀契訶夫》的現實意義

不是一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作家——《重讀契訶夫》的現實意義

今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童道明譯、(蘇)伊利亞·愛倫堡著的《重讀契訶夫》。雖然契訶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一樣是享譽世界的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但在21世紀的今天,很多經典文學已經邊緣化,特別是契訶夫的文學還是批判現實主義的,契訶夫是不是離我們太遙遠了?為什麼北京燕山出版社會在“抖音”流行、明星“霸佔”頭條的娛樂大行其道的今天去出版這樣一部看似不合時宜的書呢?書中插圖介紹裡曾引用童道明先生一句話:“把契訶夫給予我的感動,通過我的寫作與譯作傳遞給別人,使其他人也有了走近契訶夫的興趣,這也是我的一大人生快事。”這也是出版社選擇出版這本書的重要緣由吧。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前蘇聯或俄羅斯的托爾斯泰和高爾基的影響非常大,但契訶夫的名字也一直保留在幾代中國人的心目中。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凡卡》《變色龍》《套中人》,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契訶夫對俄羅斯底層人民苦難的關注與揭示,對作威作福、保守冷酷的沙皇制度的捍衛者的諷刺也慢慢進入到中國讀者的視野。近年來,有一些人也會在劇場看到契訶夫戲劇的上演。在我看來,中國讀者或觀眾之所以愛好契訶夫,是因為契訶夫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重讀契訶夫》不僅高度評價了契訶夫的文學,也針對評論界關於契訶夫的評論看法發表了自己的評論,這是真正的重讀契訶夫。

契訶夫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出版《重讀契訶夫》,在今天確實有些不合時宜。其一,現在的社會“抖音”流行、明星“霸佔”頭條,娛樂至上大行其道,誰還喜歡一部研究評論契訶夫的書籍呢?其二,現在的社會是社會主義社會,報紙頭版都是官員活動的新聞,報紙和領導怎麼還會喜歡批判現實主義呢?其三,批判在現實中不能說沒有,但不是主流,主流聲音還是歌功頌德形勢一片大好,比如“厲害了”,把誰誰嚇尿了。然而,在我看來,出版《重讀契訶夫》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今社會不是中國“厲害了”,除了中國電影票房世界第一之外,中國哪個方面哪個領域配稱“厲害了”?所謂的“厲害了”不過是吹牛罷了。

是的,中國有些方面確實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應該宣傳出去,但還至於動輒中國“厲害了”,這是明顯的在幫“中國威脅論”的忙,而且還是吹牛。中國的問題相當多,所以中央才提出“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堅持解決現實問題。胡亂吹牛,不僅不是正能量,還會幫倒忙,擾亂國家決策,不利於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科學發展。相反,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指出改進方法,這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反對問題報道問題評論,實際上是“貓蓋屎”,是在掩蓋問題,這是非常壞的文風和作風。出版《重讀契訶夫》,就是要人們重新學習批判現實主義,“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實事求是,把問題消滅掉,或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才是讓中國“厲害了”的根本之路,吹牛無法把中國吹“厲害了”。

契訶夫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後一位偉大作家,他為人謙虛、善良。他和魯迅一樣,也是棄醫從文。在很多論者看來,契訶夫成為偉大作家,或他的悲憫情懷,與他是好醫生分不開。他曾經說:“醫學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學是我的情婦。這個令我心煩,我就找另一個銷魂。”這是契訶夫的自嘲,也是他的現實情況。我們只知道他是一位勤奮而出色的作家,在44年的短暫生命中,他為文學史留下了477部中、短篇小說。但我們還應該知道契訶夫也是一位相當盡職的醫生。1892年,他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在診所會診453人次,出診576個家庭,在自家的接診無法統計。

對於契訶夫很適合一句套話,不是一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作家。對於人的生命健康,需要醫生保障,也許醫生開的藥很苦,甚至說的話也未必中聽,但醫生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醫生要悲天憫人。同樣,作為作家的契訶夫,也秉承了醫生的職業道德,要救這個社會,要救有社會病的人,當然,也需要悲憫情懷。無論是現實主義作家,還是浪漫主義作家,甚至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都要有治病救人的悲憫情懷。契訶夫的偉大,不只是其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更是其謙虛、善良的悲憫情懷。一個當過醫生的作家,就要像解剖患者一樣解剖這個社會。沒有這樣偉大的情懷,創造不出偉大的作品。當下的中國,也需要契訶夫偉大情懷的偉大作家和文學,那些胡吹的文學只能讓中國及其人們昏昏欲睡,那是相當危險的!

不是一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作家——《重讀契訶夫》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