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夫妻婚後數年不孕,一檢查發現「小蝌蚪」都不見了

廣州夫妻婚後數年不孕,一檢查發現“小蝌蚪”都不見了

有精液不代表有精子

一對年輕夫婦婚後數年不孕,女方左查右查都找不到原因,強調要求男方進行精液檢查,但男方堅稱自己沒有問題,理由是自己性功能完全沒問題,射出來的精液也不少。最後,為了照顧女方情緒做檢查,結果發現男方精液中沒有精子,醫學上稱為“無精症”。

無精子症,就是射出來的精液裡找不到精子,男性通常可以有正常性慾、性功能和射精。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祝亞橋介紹,無精子症在生殖醫學中心門診每天都可以碰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無精子症的發病率在男性不育的病人中,約佔10%-15%左右,即十個到生殖醫學中心的男性病人中,可能有約1個左右無精子症的患者。

臨床上通常將無精子症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兩大類:

梗阻性無精子症:表示睪丸生精功能是正常的,只是輸精管道由於炎症、發育異常等堵塞,導致精子出不來。

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輸精管道通暢,但睪丸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正常產生精子。

無精子症患者平時性生活之後的射精,主要是由前列腺液和精囊液組成,只是少了精子的成分,而精子成分只佔非常少量的體積,且精子微小,肉眼不可見,因此即使射精量和以往一樣正常,也不能說就一定有精子。

祝亞橋稱,臨床上見到很多克氏綜合徵的患者,兩側睪丸如蠶豆大小,仍然可以正常性生活並排出精液,只是精液裡面沒有一條精子。也有許多陰莖勃起功能障礙、不能完成性生活和射精的患者,為了生育目的來就診,檢查精液是完全正常的。因此,“性生活與射精情況,完全不能代表精子的好壞”。

沒有精子,就斷了生育夢?

祝亞橋稱,一次精液檢查沒有精子,不要絕望。首先無精子症的診斷,一般需要經過至少三次嚴格精液離心後,顯微鏡下仔細查找沉澱中仍無精子,方可確診無精子症,且要排除逆行射精和不射精的情況。經常會遇到一些病人在外院查一次,提示精液無精子,便被醫生“判死刑”,其實男性取精液過程若受到外界影響較大、精液排出不充分、缺少經驗等,都有可能導致第一次取出來的不是精液,而是一點“前列腺液”,這裡面當然沒有精子。

因此,一次驗到沒精子千萬彆著急,擇期複查最明智。也不排除一些醫院檢驗沒有執行嚴格標準,將含有少量精子的精液誤診為“無精”。

無精子症診斷確定後,首先應進行全面的身體查體,包括身高、乳腺是否發育、體毛鬍鬚是否濃密,並且重點檢查生殖系統:睪丸大小、質地,附睪、輸精管、前列腺、精囊腺等情況。瞭解精漿生化,中性-α-葡萄糖苷酶、果糖濃度,初步判斷輸精管道通暢情況。抽血查性激素(促性腺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泌乳素等)、染色體、Y染色體微缺失。對於先天性輸精管缺如的病人,需要進一步檢查CFTR基因(囊性纖維化基因)。必要時行生殖系統B超檢查,瞭解睪丸、附睪病變,尤其是經直腸B超,瞭解前列腺和精囊、射精管情況。

祝亞橋強調,無精子症可以簡單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不同的梗阻因素,治療方案完全不同。

非梗阻性無精子症,可能由於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睪丸本身病變不生精、化療藥物影響等導致睪丸不能正常產生精子。如卡爾曼綜合徵患者,由於低促性腺激素,睪丸一直處於幼稚未發育狀態,而不能產生精子和缺乏雄性激素,此時給予一段時間的促性腺激素注射,療效顯著,可使患者睪丸再次發育,並且產生精子。

而由於隱睪、睪丸炎症、化療藥物副損傷等引起的睪丸病變,此類患者想要通過治療達到自然懷孕,恐怕就有些困難,但近些年開始採用睪丸切開顯微取精術來獲得患者微量精子,進行第二代試管嬰兒,使50%左右的這類患者實現生育。

對於梗阻性無精症,究竟選擇復通後自己懷孕還是直接做試管嬰兒?他指出,精子在睪丸內曲細精管產生後,輸出路徑包括睪丸曲細精管、精直小管、附睪管、輸精管、射精管、尿道,不同的部位出現梗阻,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甚至千差萬別。比如輸精管結紮、炎症阻塞等可以採用顯微外科手術復通,接駁輸精管與未阻塞段,讓輸精管路再通,精子排出,實現自然生育;射精管口囊腫的患者,可以採用經尿道電切囊腫,打開射精管,使精液能排出;而輸精管缺如或輸精管發育差的,則沒有任何外科手術機會,只能採取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助孕。

同時,是否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還應該考慮到女方的生育狀況和年齡。如女方雙側輸卵管,只能進行試管嬰兒助孕,則復通手術已無必要,或者女方年齡較大,超過35歲以上,已無等待自然觀察懷孕時間,建議直接取睪丸精子試管助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