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关羽,虚构的夜读春秋

被神化的关羽,虚构的夜读春秋

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当关羽和孔子一样被摆上圣人的神坛,纵然光芒万丈,被世人所崇拜,其实也意味着往往经不起历史细节的推敲。

关羽本来与孔子没有任何关系,却因为“夜读春秋”这么一出,非常巧合的联系在一起。

一切多亏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是的,罗贯中先生寥寥数语,便将关羽的忠义表现出来,甚至还给关羽涂了一层“儒雅”的外衣,让关羽的人格更加饱满,品格更加高尚。

不过,事实是关羽应该是夜读左传,陈寿在《三国志》中就是这么说的。因为夜读春秋一个明显的悖论在于,春秋比新闻联播还难看,记载的无非是“某年某月,我国领导到某国访问;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赢了;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输了;然后,一年就这么完了。”

要知道关羽可是“夜读春秋,秉烛达旦”,而按照常理,一个正常人显然不可能具有如此反人性的阅读趣味。

反之,左传比春秋好看的多,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详细的描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还会夹叙夹议,引用第三方的评价。

作为一名武将,关羽唯有读这样的书,才能从中学到有关行军打仗的东西。

罗贯中之所以虚构关羽夜读春秋,主要是为了更加契合《三国演义》的根本基调。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对曹魏阵营的人物能黑就一定黑,对蜀汉阵营的人则是夸上天,鲁迅说的“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是以蜀汉为正统,对立阵营的曹魏自然就是叛逆、反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大逆不道。

关羽作为刘备的兄弟兼臣子,所做的一切当然就是维护汉室正统。而“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为了“政治正确”,从意识形态领域,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让那些坏人们心生忌惮。

司马迁说:“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要言之,关羽夜读春秋还暗含着维护汉室之意,为蜀汉正确增添更多合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