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笔下的天安门都是什么样子?

天安门不仅是杰出的建筑艺术,

更且是祖国的象征与名片。

天安门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值此国庆佳节,与大家共同欣赏艺术家笔下那些不同角度、不同内心表述的天安门。

庄重清幽的天安门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很多大风大浪,所以对身外之物看得很开,活得坦然,活得自由……”

——王肇民

艺术家笔下的天安门都是什么样子?

王肇民 天安门 纸本水彩 39.5×54cm 1978

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575,000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的水彩,被王肇民先生画活了。不跟风不趋时,著名美术史论家迟轲先生评价他的作品是“伟大的风格”。

王肇民先生擅水彩,在水彩中,尤擅静物。其实,先生在风景、肖像和人体方面,也有极高的水准。《天安门》正是先生创作于1978年的水彩风景。与寻常选取的正面角度不同,先生将视觉落在天安门的安静一隅中。苍翠林木下的天安门,庄重与清幽并齐,俨如先生“在沉寂中灿烂”的一生。

历史纪实下的天安门

“人们愿意到天安门前拍照留念,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平常,但里面包含着很不平常的意义,它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孙滋溪

艺术家笔下的天安门都是什么样子?

孙滋溪、孙路 天安门前七十年代 布面油画 155×285cm 2001

孙滋溪 天安门前七十年代草图 纸本扫描 19×59cm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5,980,000

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位青年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前,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天安门前照相。几年过去,由于工作生活原因,他搬家至天安门附近居住。天安门前的一幅场景深深地吸引着他——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手提行囊,面带风尘,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候拍照。多年前的他亦是如此。

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与亲身感受,他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来——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创作构思油然而生。一画就几十年,创作了《天安门前》3幅系列作品。这位曾经的青年,正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画家孙滋溪先生。

新时代下的天安门

“我相当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作为社会个体的艺术家,必须要敏感地对新时代、新生活向往,必须体现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忧虑……”

——王丹

艺术家笔下的天安门都是什么样子?

王丹 秋千NO.2 布面丙稀 150×180cm 2006

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74,750

生在四川长在四川的女性艺术家王丹,敏感地捕捉着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她认为这并不是社会或者哪个个体强迫她做的,而是出于自身本能。

她笔下的《秋千NO.2》正是以天安门为背景,表达出女孩子在新生活中的轻松、快乐与希望。天安门在她笔下,成为新生活、新希望的强有力保障。

艺术家笔下的天安门形式各异,这里罗列的几件作品不过是个引子,普天同庆之际,希望这个话题能勾出大家对家国情怀及当下时代的更多思考。

详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华艺国际拍卖”,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