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反对罗振宇得罗辑思维,读了两本书发现很多观点不能苟同,有哗众取宠?

lvlr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就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很多人就反感这一点

逻辑思维我看来和逻辑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种类似鸡汤与信息的分享,或者叫读书会

特别是逻辑思维的货一点都不干!都是将道理文字美化或者说是将信息焦虑化!

我们是普通老百姓,在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里,都体现的很焦虑,很多人冲着这点来做文章,让你听的爽,感觉都对。让你听着怕,感觉自己哪里都不对

其实我们真正的需求不是逻辑思维来给我讲鸡汤,讲道理,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一个搞车床的人去听逻辑思维,能给他什么帮助?提高效率?所以说一点都不接地气

创业现在是很多人想去尝试的,如果听完逻辑思维,就会觉得很OK,感觉很好!开始吧!然后结束!不仅误人子弟,还会伤害到别人

他充其量就是个网红主持人,你如果听雷军,马云那些人讲的道理我能理解,但是他凭什么?


鲸品惠


逻辑思维刚开办的两年,我是一期不落,认真听完看完,确是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脱口秀节目,一开始不牟利,只是在普及知识。当时在老罗的推荐下买了很多书,确是也都是非常棒的书,也一一拜读。但是从近几年开始,特别是从转战得到APP后我逐渐疏离了老罗,并不是因为他开始谋利了,也不是因为内容不新颖了。而是有一种腻的感觉。有时候,书和人的语言是不同的。书更多的是表述,而人更多的是玩味。很多课程我也买了,但是大多是所谓的大咖们的一言堂,我个人感觉主观性太强,有时候也有误导和过分渲染的痕迹。还有很多所谓的大咖名不副实,东搬西凑也能做一个付费课程。我不太喜欢被别人带节奏,特别是一些政治,金融和社会方面的内容。我肯定老罗的思维方式。但我没法认同APP里那么多人的思维方式。因为我没法选择!所以近两年对老罗捧场也就少了许多,仅仅维持在每天早上的60秒了。感谢老罗给我带来的知识。


用户1642177837612


首先题主在表述中无意中犯了2个概念模糊的错误:

①罗辑思维不是一两本书,是一个网络视频节目,现在已经停办了。

我们说起罗振宇必想起罗辑思维,因为他就是做罗辑思维做起来的。罗辑思维是在优酷独家平台播放的视频节目。现在已经没有了。他现在做的是得到APP,就是在上面卖书,卖课程,推荐书籍等等。

②读了两本书发现观点不敢苟同 、哗众取宠,这个不能成为你反对罗振宇以及罗辑思维的理由。

这个理由有点太牵强,有点莫须有。首先得到APP上的书不是罗振宇自己写的,他只是卖书的,只是推荐书的。他就是一个生意人,一个书商而已。所以你反对他?是不是找错了对象。

你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太垃圾,然后把店长骂了一通:你们怎么出这么垃圾的书?

你是认真的吗?

很多人说得到APP上面的书和课程都是贩卖知识焦虑,精神焦虑。实际上我是赞同的。焦虑这种心理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不管是连年战争动乱的民国,还是到处旗鼓喧天红旗招展的解放岁月;不管是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还是男女结婚见面女孩就问有房有车吗的物质时代。请问,哪个时代没有焦虑呢?而焦虑这种东西一般只有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才会有,普通老百姓焦虑的只是今年的稻米能卖多少钱。以前商业初级阶段商品只是苹果,衣服,鞋子这些看得见的实物,现在劳动力变成了商品,焦虑变成了商品。这说明商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了。这个现实需要我们自己承认。

我觉得我们之所以反感一些事情,是因为居然现在有些人把焦虑也当成商品来贩卖!

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不会轻易的被别人带进某个观念的笼子,因为我会自己思考,但是我必须承认:焦虑是可以被贩卖的。

如果你对哪本书的观点不敢苟同,这实际上不已经在表明你自己的态度了吗?你在思考,你在反思,你在对比啊!知识不就是用来启迪智慧的吗?

你接下来想干什么就是你自己的智慧告诉给你的了。


吴文弄墨


最早接触到的是罗胖每天早上的60s,每天讲一个观点,听的很新颖也是收获满满;接着听了他讲的近代史,非常非常的精彩,脑子里仿佛呈现当年的历史场景;紧接着逻辑思维,每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是颠覆性思维,刷新了我的观点和想法。后面没有逻辑思维了,只有得到APP,一开始还是和往常一样,几乎每天都去听,但后面越听越吃力,很多内容无法理解(也许是我的知识面太窄,理解能力较差),讲的很深奥,也令我很焦虑,所以只能选择性去听些内容了。

偶然一次在网易公开课里听了樊登读书会讲的几本书,很接地气,内容也很容易懂,樊登就是去每读一本书,然后告诉你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以及教我们如何结合现实生活运用书中的知识,非常的积极热观,听上去也不费劲。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都是想要学习,想要走的更高更远,学习知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能适应罗胖的,也有人适应其它人的。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学习。哈哈,有感而发,文笔不好,勿喷。


矮油不错哦123


这两天一下出来无数人对罗胖展开口诛笔伐。人性的丑恶其实在从反对罗辑思维的观这些人身上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很简单的原因主要就是两个:一是羡慕嫉妒恨,都是大V,搞知识传播的,为什么他火我不火;二就是理解偏差。

很多人说罗胖的观点不正确的,罗胖什么时候说过他的观点一定正确?而且一再强调他只是知识的帮运工,是搬的其他人的知识,呈现给大家,给大家多维角度的思路。很多文科知识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你理解的角度越多视野越开阔。本人听过不少罗辑思维里的东西,罗胖搬运的知识中可能是相互冲突的,有什么关系呢,很正常啊。本来就是要多视野看问题,关键是自己去如何去听。我看过宇宙来源于大爆炸的书,并不妨碍我看另外一本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书。

另外一些人说罗胖说的东西没用,本来很多知识就没什么实际用处,你知道贾宝玉喜欢林黛玉,这个知识有用吗?而且这个有没有用,也是看个人理解。


老郭123123462


罗标准的骗子,打着知识的幌子骗钱,他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有点生活经验都会知道他说的是狗屁!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深受其害,每天看逻辑思维,总觉得好牛逼,觉得自己特有品味,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己是傻逼


毫无意义


年轻人看罗胖的演讲和老年人购买权健的保健品,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

都是贩卖焦虑,老人怕死,年轻人怕没机会,

有人说罗胖可以让他碎片化的时间得到利用,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有没有想过正是这样使用碎片化时间才导致你的知识碎片花了呢?

有人说听了之后炒股赚了,拜托那只是你运气好,如果炒股那么好赚,他们卖啥内容啊,按照他们的逻辑炒股不比给你们讲课来的快…

你用你碎片化得到的一点经济学知识就想着掌握了经济学原理,一点点人工智能的知识就想着已经懂这个行业了,一点点区块链知识,炒了阵子币,就觉得已经把握到了下一代的技术。拜托这些除了能给你一点谈资之外没有任何帮忙的…

年轻人还是要慢一点,多学习一些成体系的知识,让自己的灵魂可以厚重一些,别一有风就被吹的很远,也让自己的身体能追的上灵魂。


小飞杂谈


举个栗子。

一个故事(道理)讲给大家听,你只有60秒时间,那你就会绞尽脑汁压缩内容,最后除了干货之外,是不能掺杂个人内容的,这样大家听起来就觉得,这个道理很实在,是这么回事。

换个方法,没有60秒限制了,你想怎么说怎么说自由发挥,这里面个人色彩就非常浓厚了,有时候你还得故意加这些色彩,不然写不了那么长啊。

这时候你就不是让道理暴露(无贬义)在大家面前了,而是道理和你一起暴露。大家可能还是认同道理,但不一定会认同你。

所以这里并没有个人的“变化“,只是一直都这样,以前看不到而已。

就是这么简单。


少年维特的第三条腿


今天咋都对罗振宇口诛笔伐了呢?

从罗辑思维到得到,恍恍惚惚有几年时间了。

但是你们也都有真的去认真看吗?

单纯依赖于十来分钟的短视频或者一个小时左右的视频来让自己提升,不觉得有些可笑吗?视频与音频有着低效的通病,而所谓的通病加上自己的惰性就成为口诛笔伐别人的理由。

你们有买过书认真去读过吗?

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你去买过没有?

不说有多少实际的收入,但是思维的转变没有吗。

房价上涨?公共资源浪费?你们有去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学不到东西就转变读书方向就好。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观点大肆传播呢?

难道每个没有长眼睛。

罗胖是个做读书经济的人,的确卖的有一部分是焦虑,也的确他的知识就是力量里他并不适合来讲爱情。但我想问,所谓的无用论真的可靠?

哪怕是每日自我批评都会有所裨益,你们,真的去思考了吗?


小夜醉泣


我看过罗振宇的演讲和他的书,我谈谈我的想法。

我们都希望任何事都是非黑即白的,因为如果这样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不会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猜。所以,在这个概念下,大多数人在意谁对谁错,后来就形成了凡事看结果。换句话说,结果是好哒,那么过程也是好哒,结果不好过程全错。

罗振宇的想法是想打破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说结果和过程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正向纽带,可能过程是对了结果未必好,而过程错了结果未必差。

这个理念对于国人来说,最初可能确实会觉得有道理,但是会产生一些本质性的颠覆。最简单的例子,现在那么多人翻案历史人物,究竟是对是错?本质上就是这个问题,英雄人物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历史败类从来没有做过好事?

所以,罗振宇的概念,如果还是以这个思路去看,结果肯定还是悲剧。说白了,罗振宇给予的仅仅是一个逻辑,而不是一个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