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艺术的涵义在于创作个性化

艺术的涵义在于其创作的个性化,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艺术家深刻的精神性。对晋书魏碑的临写是潜浸其本、中得心源,站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客观立场,十分注意魏晋书法中民间作品世俗化的筛选、醇古与雅化,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弃伪存真。

新世纪的社会心理是向往新奇,张扬个性。当今书坛是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的时代。“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审美标尺将强化。书法家不会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和谐与理性,开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之质,追求更多的开拓、强烈、抒情,更多的意趣韵味,碑帖结合,风格各异。大一统于艺术创作并不好,百花齐放的原则是切忌用同一标尺去裁剪。

个性即是创新,艺术不在于新与旧,而在于美与丑。新而不美,装腔作势,趋附时俗,何谈创新?我们常说“濯古来新”,必须由传统入,自传统出,厚积薄发,才能化古为新。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书家性格、学识、修养、阅历和创作实践的浓缩与表露。“书功无内外,善悟胜勤学。”胸中须有储墨,才得精思卓识。用真性灵挥写,以平常心处世。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言恭达:艺术的涵义在于创作个性化

米芾《元日帖》

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这话固然有不合理的成分,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书法艺术的审美在特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能表现书者的自然情性和思想性格。所以,言恭达先生认为“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书家性格、学识、修养、阅历和创作实践的浓缩与表露。”

唐李邕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唐张怀瓘说:“与众异者奇オ,与众同者俗物”。唐亚栖说:“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为书家之大要”。这些都是强调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问题。“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每个人都各有各自的秉性、情操、思想、素养以及阅历深浅、技能高低、品质优劣的差异,因此在书写中各具千姿百态,人人都有独特的面貌和风格。可见书法艺术是一门具有高度个性化的艺术,而且,这种个性化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自然性。如果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创造,那么写出来字就是千人一面而非一人多面,或状如算子的“馆阁书法”,或追风流俗的“展览体”,可谓“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违背了正常的书法创作及其艺术表达。

言恭达先生说“当今书坛是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的时代”,没有个性的书法创作很难称得上艺术,但有着个性的创作也未必是艺术。因为个性的表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所谓的“个性”而进行情感宣泄或搞怪出新的胡涂乱抹,过分强调个性,但它并不是书法艺术。诸如一些以书法为名义的行为艺术实则完全脱离了书法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本质;一种是强调“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书家性格、学识、修养、阅历和创作实践的浓缩与表露。”(言恭达语)为了书法艺术创新性的创造与发展而强调性情。后者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书法个性化表达,个性的流露有“随心所欲”的意味,但并不意味着写成啥样便是啥样;还应“不逾矩”,于法理中流露性情,于艺术中见出个性。

言恭达:艺术的涵义在于创作个性化

米芾《知府帖》

言恭达:艺术的涵义在于创作个性化

米芾《向乱帖》

言恭达:艺术的涵义在于创作个性化

米芾《丹阳帖》

(抱云堂书院彭庆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