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話說每年放暑假都是家長的一件頭疼事:

一是需要騰開手看管孩子,

另一方面各種輔導班太燒錢。

錢花了,不踏實;不花,更不踏實

但有的家長花了錢更加心煩了。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魚sir最近就看到了一則新聞,某地區的郭女士,因為看中某輔導班承諾的純外教教學,就花了三萬兩千四百元塊給兩孩子報名了,為期一年半。看是對於月薪只有上千的人來說,三萬多是一筆天價的的學費。

因為沒有報名經驗,不知道現在機構水有多深,讓家長頭疼的事情來了。

開課沒兩天,郭女士她們就察覺到,外教還經常遲到,等到了第三天,機構外教居然集體罷工了!一再追問下,培訓主管才吞吞吐吐地說是薪酬沒談妥,至於解決的方案,居然是把小班教學直接變成了大班授課!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原來幾個人一個班的課,湊到幾十個人一個班上課,教學質量就下降了。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表示要求退還培訓費,郭女士也是其中的一位,但經過培訓機構一計算,退費金額竟然是負數!原來,培訓機構竟然按原價180元/節來“消化”家長們“包年”90元/節的優惠課時。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這是家長來清醒過來,原來報名時,這家機構表示,單節課時費用為90元,屬於優惠價,合同上,則是寫成180元,至於怎麼退款,合同上並未作出詳細規定。家長們認為,應當按照每節90元計算,而不是按180元計算。

魚sir看完這則新聞,忍不住抬頭仰天45度,長吁一口氣。在我調研各家培訓班的2年時間裡,這樣坑人的合同,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啊!尤其在暑假期間,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輔導班是一定注意機構套路,以免上當受騙。具體該怎麼做呢?且聽魚sir為慢慢道來!

報班前的準備4個準備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1.分層是否有測試?

像學而思和新東方,都有分層測試,根據成績報班。

2.明確優先安排的試聽老師

掌門的課程顧問說,正式課會“優先安排”試聽老師。試聽來個好老師,正式課換個一般的?3.課時包怎麼選?

有些輔導機構小組課按課時包購買,最少40節,最多480節。課時包越大,單價越低,到底要怎麼選?4.繳費前明確1對1還是小組課還是大班課

甚至有小班老師,為了讓家長報課,虛報1對1價格。5大方法應對機構套路

用積蓄報的3萬輔導班,不滿退費,機構用“神奇”算法得出負數

1.讓老師指定教學計劃單憑一節試聽課,確實沒法精準分層。不過還是有辦法,能讓老師更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試聽課前,跟老師聊聊孩子學科上的薄弱模塊。如果二三年級了,可以直接把孩子學校裡的錯題發給老師看。

報名以後,還可以讓老師制定教學計劃,具體到每節課講什麼知識點。如果部分知識點孩子已經學過,並且掌握得很好了,可以建議老師調整教學計劃,刪去這部分內容。

2.有效試聽掌門的1對1,大家都比較熟悉。試聽老師就是上課老師,所以我也一直強調有效試聽。

但小班課跟1對1不同,正式課的老師不一定就是試聽的老師。

所以,千萬不要試聽滿意就報名。一定要再三跟課程顧問確認,不是“優先安排”試聽老師,是“一定要安排”,否則試聽課沒有任何意義。3.自己組班最佳方案是,自己組班,再找兩個孩子。這樣,時間和難度都好商量。

但更多情況是,跟陌生的同學拼班,這個時候就要保證自己家孩子利益最大化。

如果認定試聽老師,報名前一定要確認好上課時間。很多家長會說,還沒報名,掌門不給老師的聯繫方式,沒法商量上課時間。

兩個應對策略。試聽課家長旁聽,覺得不錯,臨下課時直接跟老師約時間。試聽課後就會比較被動,只能讓課程顧問幫忙問老師的空點。上課時間固定下來後再報名。

4.建議先報小課包看效果我一直在提,課程顧問的角色偏銷售,自然想讓家長多買課,也會開出“低單價+贈課”的優惠條件。

我們的原則還是那個,小課包進一步“試課”。雖然大課包看著優惠,但萬一不合適,退費附加條件有很多。

說到課時包,還有一件事也要提一下,就是上課頻率。不少課程顧問為了讓孩子早點上完,再續費,會建議每週兩次課或者隔天上一次課。

其實,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

寒暑假每週兩次或三次,開學每週一次,都是比較合理的頻率。有家長想放假集中補,每天一次課,這種做法不可取,孩子也需要時間消化。

5.判斷性價比看過我薇信公粽號“魚sir家長圈”,《在線1對1,是不是課外補習的藥神?》的家長都知道,在線1對1的單價在120左右。有時候輔導班退出的小班課,價格也不佔優勢,最好能報班前諮詢我,當月輔導班的最新優惠活動,再報名。

6.看清課程協議上面新聞中說的優惠價報名,魚sir在最近兩年的調研中,發現退款時按原價扣是很多輔導班都會用的套路,家長們一定要看清。我甚至還遇到過諮詢給你看的課程協議(合同)和正式簽訂時不一樣的課程協議。不能確信的家長也可以在諮詢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