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祥雲「扶貧牛」無縫對接貧困戶

(通訊員 陳應國)雲南省祥雲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新路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把建檔立卡戶產業扶持資金以入社分紅的形式投到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能繁母牛寄養協議,建檔立卡戶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寄養或領養方式,每年可以有穩定收入,而且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對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走出了無縫對接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新路徑。

為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發展的工作目標,祥雲喜三農合作社採取“扶貧牛”寄養託管的方式,一種寄養託管的方式是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缺乏勞動能力、缺乏飼養場所和缺乏養殖條件的情況下,由鄉鎮、村和掛包乾部協助,將養殖項目委託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其飼養和出售,將牛寄養在合作社,依託喜三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採取“寄養託管”和養殖場就地務工增收雙驅動,由合作社幫助養殖,產權歸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保底分紅1000元,母牛產仔後,牛犢出欄後還另行分紅。項目(品種)的資本金,以“六個一點(上級補一點、部門拿一點、企業扶一點、掛包單位幫一點、互助金助一點、貸款貸一點)”的方式補助投入,不足部分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墊支,待獲得收益時,扣除墊支費用和飼養費用後,全額將收益支付給農戶。

另一種寄養託管模式則是將牛牽回家自己養殖,產下牛犢後由合作社按照簽訂的協議作價回收。沙龍鎮白石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友武等幾戶農戶牽回家自己養殖的母牛先後產仔,合作社視牛犢狀況以7000~8000元的作價回收。在開展寄養託管工作中,採取鼓勵寄養託管的方式,帶動貧困農戶發展增收產業。按照能繁母牛每頭5000元的補貼標準,沙龍鎮結合當地產業扶持政策的實際情況,積極向縣扶貧辦爭取項目資金,建設能繁母牛產業建設項目,採取由合作社墊付能繁母牛超過補貼標準部分資金等方式,確保每戶貧困戶都能有一頭能繁母牛。

目前,祥雲縣喜三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新建年出欄200頭肉牛養殖場基地建設項目,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帶動一般養殖戶100戶。基於有些農戶不具備養殖條件,合作社採用了寄養託管模式來扶持貧困戶,與貧困戶簽訂合同,並按照合同要求來為貧困戶創造效益,讓貧困戶增收致富。其中寄養託管79戶、自養5戶。合作社本著讓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原則,使貧困戶從飼養能繁母牛繁忙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可以從事其他行業,拓寬了致富渠道。到目前,祥雲縣喜三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進行了兩次保底分紅,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均獲得1000元的保底分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