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9月27日,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剑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人才机制和低效。

该文章称,明明是技术骨干,却在研究所担任偏“基层”的职务、拿着不高的待遇,遭企业高薪挖人时也顺利获批,可人一走该研究所就发现少了这人整个项目都瘫痪,于是发公文想将其再带回来……

张小平原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员工,今年初跳槽至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9月,原单位发文“讨要”张小平回去,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

但他真的只是一个“基层研究员”?花朵财经(微信号: wdcentury2)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199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的他,可是航天科技集团中仅占2%的核心人才。而他在研究所的职位并不低,还曾被西工大作为知名校友宣传。

与此同时,将张小平招至麾下的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则如虎添翼般,上半年才完成了10吨级液氧发动机试车,在今年7月就敢召开百万吨级产品的“航天液氧甲烷火箭产品战略发布会”,今年9月,试验台已经建成。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还宣称,到了明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第四年的时候,就可以拥有可以媲美Merlin-1D的发动机了,

后者用在猎鹰9号火箭上。

“液氧火箭发动机”正是张小平的研究方向,不得不说,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对于公司来说,是多么重要!

新入职公司刚发布液氧发动机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21世纪什么最重要?黎叔说了,人才!

在前述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中,一份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文章指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究员张小平的个人离职,给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低温发动机研制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和载人登月计划。

花朵财经研究发现,文中主角张小平确有其人,张小平年初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辞职,但多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表示,“文章写的夸大其词,多处细节失实,但不能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媒体报道称,目前,该研究所表示暂无回应内容。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张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职该公司,平时在西安工作。

据公文内容,离职前,张小平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至少四个型号的发动机研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其中,在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型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承担着“最关键的技术岗位”。

在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中,张小平是“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别小看掌握核心技术人员的力量,来看看跳槽的张小平,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什么?

7月5日,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一个战略发布会,推介公司的液氧甲烷火箭产品,并发布了国内首款中型液氧甲烷液体火箭。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根据宣传,蓝箭公司目前仅成立三年,在2018年上半年,才完成了十吨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点火试车。到了7月份,便召开了百吨级的发动机的战略发布会,对未来是信心满满。

而更为重要的是,前文已经指出,在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中,张小平是“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正是张小平新公司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像张小平这样的技术人才多吗?

微信文章称,张小平只是个研究员,职称是副主任设计师,这是整个航天601所的最底层,因为整个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你说这样的科研人才,遍地都是?!开什么玩笑!花朵财经研究发现,这一说法并不靠谱。

怎么说?请看!

2016年6月,“长征七号”火箭升空,而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采用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即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新一代航天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

花朵财经利用十万加监测平台监测到,当时,西北工业大学 官方订阅号推送了一篇名为《“长七”心脏创造者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西工大校友占比三成!》的文章,该文章统计了长征七号升空背后的西工大校友,其披露的文字资料来源于航天六院以及西工大校友会。

据统计,航天六院的西工大毕业生近450人,其中省部级专家占比例过半,重大型号总师人数达四成!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410人中西工大校友有115人,占总人数近三成!

该文章例举了六院115名校友中的13人,张小平是第六个被介绍的。排在他前面的,是六院院长谭永华、副院长栾希亭、11所所长李斌、总工程师胡旭东,接下来,就是2名副主任设计师了。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无论是从被例举单独介绍,还是从介绍的排名来看,已经可以初步推测,张小平并非基层员工,道理很简单,作为一个大学的官方宣传,在115名校友都在6院的情况下,西工大怎么会特意列出一个基层员工名字?

这是其一。

通过以上,花朵财经也发现了张小平进一步的履历:199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现任航天六院11所型号副主任设计师。

那么,型号副主任设计师又是什么职位?是最底层,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吗?

花朵财经在航天科技官网找到文章《中国青年报:航天事业人才井喷可否复制》,该文章统计了如下数据:

现在,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设计师、总指挥、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53%,正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共有3000多人,35岁以下的占56%。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请注意,上面提到“正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共有3000多人”,这一数据看似很大,但需要明确两点:1、3000多人是包含了“正”“副”主任设计师以及“研究室主任”,共3个职位;2、这里的数据范围是“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按照金字塔结构估计,在所列3个职位中,副主任设计师在中间位置,我们就按1000人估计;而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多少人呢?

花朵财经继续挖了一下,发现,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人才建设栏目中披露,截至2013年底,集团公司从业人员17.47万余人,在岗职工15.9万余人。

17.47万人中,仅有3000名以内的副主任设计师,这一比例,连2%都达不到,何来70%之说?

此外,花朵财经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网也发现有“现有在职职工1500余人”的数据披露。

若按照网文的说法,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70%人士副主任设计师,大概也有1000人左右了。难不成,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所有副主任设计师,都集中在了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此外,据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透露,研究员是教授,副研究员也就是高工是副教授,副主任设计师比例也没那么高,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加起来大概也就占所有研制队伍的10%

综上,花朵财经很是质疑网络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花朵财经也注意到,有研究员表示,“这也反映了传统研究所的弊病,下属干活,领导拿了功劳,离了干活的下属,领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最后,再抛个花朵财经在整理资料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之瓜: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你还欠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8万元,这钱也不多,赶紧去还了吧~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 The End —

丨花朵财经丨是 十万加 App的财经频道

十万加 App作为权威财经大数据媒体平台

致力于为 投资者 和 记者、商界、经济界人士

提供基于系统数据挖掘的实时、高质的财经资讯及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