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致使登月計劃癱瘓,張小平這樣的航天科技人才還有多少?

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人才機制和低效。

該文章稱,明明是技術骨幹,卻在研究所擔任偏“基層”的職務、拿著不高的待遇,遭企業高薪挖人時也順利獲批,可人一走該研究所就發現少了這人整個項目都癱瘓,於是發公文想將其再帶回來……

張小平原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員工,今年初跳槽至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9月,原單位發文“討要”張小平回去,這一點已經得到確認。

但他真的只是一個“基層研究員”?花朵財經(微信號: wdcentury2)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1994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力學專業的他,可是航天科技集團中僅佔2%的核心人才。而他在研究所的職位並不低,還曾被西工大作為知名校友宣傳。

與此同時,將張小平招至麾下的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則如虎添翼般,上半年才完成了10噸級液氧發動機試車,在今年7月就敢召開百萬噸級產品的“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佈會”,今年9月,試驗檯已經建成。

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還宣稱,到了明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第四年的時候,就可以擁有可以媲美Merlin-1D的發動機了,

後者用在獵鷹9號火箭上。

“液氧火箭發動機”正是張小平的研究方向,不得不說,擁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對於公司來說,是多麼重要!

新入職公司剛發佈液氧發動機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21世紀什麼最重要?黎叔說了,人才!

在前述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中,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章指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張小平的個人離職,給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低溫發動機研製工作造成了重大影響,甚至影響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和載人登月計劃。

花朵財經研究發現,文中主角張小平確有其人,張小平年初從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辭職,但多位航天系統科研人員表示,“文章寫的誇大其詞,多處細節失實,但不能否認,問題是存在的。”

媒體報道稱,目前,該研究所表示暫無回應內容。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張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職該公司,平時在西安工作。

據公文內容,離職前,張小平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至少四個型號的發動機研製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其中,在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和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型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承擔著“最關鍵的技術崗位”。

在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中,張小平是“靈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別小看掌握核心技術人員的力量,來看看跳槽的張小平,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什麼?

7月5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召開了一個戰略發佈會,推介公司的液氧甲烷火箭產品,併發布了國內首款中型液氧甲烷液體火箭。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根據宣傳,藍箭公司目前僅成立三年,在2018年上半年,才完成了十噸級的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點火試車。到了7月份,便召開了百噸級的發動機的戰略發佈會,對未來是信心滿滿。

而更為重要的是,前文已經指出,在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中,張小平是“靈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正是張小平新公司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像張小平這樣的技術人才多嗎?

微信文章稱,張小平只是個研究員,職稱是副主任設計師,這是整個航天601所的最底層,因為整個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設計師。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你說這樣的科研人才,遍地都是?!開什麼玩笑!花朵財經研究發現,這一說法並不靠譜。

怎麼說?請看!

2016年6月,“長征七號”火箭升空,而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採用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即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最新研製的新一代航天動力-液氧煤油發動機。

花朵財經利用十萬加監測平臺監測到,當時,西北工業大學 官方訂閱號推送了一篇名為《“長七”心臟創造者丨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西工大校友佔比三成!》的文章,該文章統計了長征七號升空背後的西工大校友,其披露的文字資料來源於航天六院以及西工大校友會。

據統計,航天六院的西工大畢業生近450人,其中省部級專家佔比例過半,重大型號總師人數達四成!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410人中西工大校友有115人,佔總人數近三成!

該文章例舉了六院115名校友中的13人,張小平是第六個被介紹的。排在他前面的,是六院院長譚永華、副院長欒希亭、11所所長李斌、總工程師胡旭東,接下來,就是2名副主任設計師了。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無論是從被例舉單獨介紹,還是從介紹的排名來看,已經可以初步推測,張小平並非基層員工,道理很簡單,作為一個大學的官方宣傳,在115名校友都在6院的情況下,西工大怎麼會特意列出一個基層員工名字?

這是其一。

通過以上,花朵財經也發現了張小平進一步的履歷:1994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力學專業,現任航天六院11所型號副主任設計師。

那麼,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又是什麼職位?是最底層,70%的人都是副主任設計師嗎?

花朵財經在航天科技官網找到文章《中國青年報:航天事業人才井噴可否複製》,該文章統計瞭如下數據:

現在,整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設計師、總指揮、副總設計師、副總指揮隊伍中,45歲以下的佔53%,正副主任設計師、研究室主任共有3000多人,35歲以下的佔56%。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請注意,上面提到“正副主任設計師、研究室主任共有3000多人”,這一數據看似很大,但需要明確兩點:1、3000多人是包含了“正”“副”主任設計師以及“研究室主任”,共3個職位;2、這裡的數據範圍是“整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按照金字塔結構估計,在所列3個職位中,副主任設計師在中間位置,我們就按1000人估計;而整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多少人呢?

花朵財經繼續挖了一下,發現,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網人才建設欄目中披露,截至2013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7.47萬餘人,在崗職工15.9萬餘人。

17.47萬人中,僅有3000名以內的副主任設計師,這一比例,連2%都達不到,何來70%之說?

此外,花朵財經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也發現有“現有在職職工1500餘人”的數據披露。

若按照網文的說法,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70%人士副主任設計師,大概也有1000人左右了。難不成,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所有副主任設計師,都集中在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此外,據一位航天系統科研人員透露,研究員是教授,副研究員也就是高工是副教授,副主任設計師比例也沒那麼高,總師、副總師、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師加起來大概也就佔所有研製隊伍的10%

綜上,花朵財經很是質疑網絡文章內容的真實性。

當然,在研究過程中,花朵財經也注意到,有研究員表示,“這也反映了傳統研究所的弊病,下屬幹活,領導拿了功勞,離了幹活的下屬,領導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最後,再拋個花朵財經在整理資料過程中的“意外收穫”之瓜: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你還欠西北橡膠塑料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2.8萬元,這錢也不多,趕緊去還了吧~

离职致使登月计划瘫痪,张小平这样的航天科技人才还有多少?

— The End —

丨花朵財經丨是 十萬加 App的財經頻道

十萬加 App作為權威財經大數據媒體平臺

致力於為 投資者 和 記者、商界、經濟界人士

提供基於系統數據挖掘的實時、高質的財經資訊及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