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一起來傳話》

[美] 珍·克拉絲 圖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內容簡介

“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一句簡單的話,竟被鳥兒傳得千奇百怪。凱迪克大獎獲得者、暢銷書作家麥克·巴內特,在本書中講述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鳥媽媽讓小鳥們帶話給彼得,讓他”回家吃飯”。站在電線上的鳥兒向下一隻鳥傳話時,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加以理解,添加了自個兒的想像,結果將這一簡單的信息傳遞得千奇百怪。結果會怎樣呢?彼得還能趕上飯點麼?翻開書就知道了。作者將大家熱衷的傳話遊戲寫成一個讓人捧腹的故事,讓孩子咯咯直樂,一遍又一遍地重讀。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一起來傳話》就像集體活動中的那個經典遊戲:把一句話耳語著依次傳遞,看最後一個人說出了什麼。

畫面中,電線上棲息著各種鳥類,形態各異,有的嬌小,有的壯碩,有的頸長,有的嘴大。鳥類是比較話多的物種。我時常在清晨的床上靜聽,窗外樹叢中的鳥兒像話癆一樣,你一嘴我一嘴,語速不同,聲調不一,沒完沒了。真想知道鳥兒在說什麼,說了那麼多,會重複嗎?還是有無比豐富的語言。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一起來傳話》裡,鴿媽媽對隔壁小鸚鵡說:跟彼得說趕緊回家吃飯;扛著棒球棍的小鸚鵡一臉呆萌,轉身對隔壁的鳥說:我打出了全壘打,告訴彼得;頭戴飛行帽的野鴨傳下去的是:跟彼得說,飛行員開的都是螺旋槳飛機……可想而知,這一路傳下去的話千奇百怪,根本不靠譜。

我們玩傳話遊戲時,會盡量傾聽和揣摩那句話,想接近原話和原意。這些鳥則拋開傳遞人,自說自話,絕對的自我中心。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最感興趣的: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成績,甚至自己的想象,卻不忘記加上“告訴彼得”,因為他們需要傾聽者,需要接收信息的一方。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我首先想到了朋友圈。微信朋友圈越來越讓人審美疲勞了。轉發內容佔了大半,難以勾起人點開的慾望;原創內容稀少,觀者也不再無謂地點贊。整體局面就是每個人各說各話,很可能沒人聽,但還是會說。這在現實世界是不可能的,你會一個人對著空氣說話嗎?

網絡改變了人的行為方式,也改變了人的心態。綜合而言,從前的人拘謹、內向、訥言,更願意聽別人說;現在的人自信、開放、話多,永遠都在發表觀點表明態度。另一方面,在網絡和智能時代來臨前,信息相對稀少,觀點匱乏,眾人會熱切追隨某種觀點;如今信息氾濫,觀點也氾濫,一個人可能輕易轉發一篇文章,但並不會輕易認同一個觀點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我還想起一部劇,每一集男女主角都會分頭回憶兩人共同經歷的某段時間,但驚人的是,不僅細節多處不相符,而且事態走向也不同,每個人都用自己更舒適的角度記憶,記憶是被加工過的。這和《一起來傳話》中的鳥兒一樣,只說自己想說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說的話無法抵達聽者,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還說個什麼勁兒啊?眾聲喧譁但不入耳的時代,我們是該靜靜,還是該聽聽呢?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糖蟲媽媽繪本故事|《一起來傳話》孩子愛聽的故事,爸爸也會講


愛繪本愛閱讀的您

看完有沒有什麼想分享的呢

歡迎在文藝莞後臺留言互動

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噢~

關注並私信我們,可免費領取牛津樹全套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