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人工智慧再智能,也還是我們的奴隸與工具

人工智能正在模仿人腦?奇點正在來臨?

2016年AlphaGo擊敗圍棋手李世石,似乎讓全世界進入了人工智能的元年。很多人在討論:人工智能是不是要變成人了?是不是奇點即將來臨?我們人類會不會毀滅?很多科幻小說似乎都是這麼寫的,似乎計算機、人工智能不但會有智慧,而且會有意識,它能夠保護自己,因此就會傷害人類。

李開復:人工智能再智能,也還是我們的奴隸與工具

既然計算機的速度如此之快,它快速的接近甚至會超過人腦,那麼,未來,計算機也必然地會變成和人一樣?

人工智能再智能,也還是我們的奴隸,我們的工具

今天的人工智能,還欠缺很多人類所擁有的能力,比如說它並沒有感覺,我們知道的很簡單的事情,計算機並不知道。計算機並沒有自我存在的意識,計算機它並沒有感情,它更沒有摧毀人類的慾望。當然未來,它可不可能發生?今天它不懂藝術,不懂音樂,未來是不是可以?我們不能排除它發生的可能性,也許五年後就會有一個奇蹟,也許還要等上一百年,也許壓根就不會發生。與其來談機器人奴役人類、超越人類、統治人類,取代人類,還不入談論一些更切實際的問題。

翻譯、記者、股票交易員、保安等將被取代

人工智能反而會帶來巨大的商機,因為人工智能它發展得非常快,在很多領域我們過去所熟悉的一些工作有些被消失,有些會被慢慢取代,有些會取代人類,有些會讓人類直接下崗。

很多會議的實時講話會被翻譯。我們在座有一個很優秀的翻譯,可能你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機器取代。當然一個實時、無錯誤的,充滿感情吸引力的翻譯,要找到這樣一個翻譯還是很困難,所以你的工作機會還得以保留。但是一個簡單、廉價的文字摘要的翻譯,機器已經可以做了。翻譯作為一個工作,如果你特別厲害,能夠實時地翻譯一些詩句,你這輩子從事這個工作都是OK的,沒有問題的。但是95%以上的翻譯,做一個簡單字面上能聽得懂的翻譯,這個工作今天機器已經開始可以做了,而且以後會快速地進步,大膽地說,95%的翻譯應該都會被機器取代。

美聯社90%的文章都是機器寫的,並且在幾年前就已然這樣,為什麼它的文章可以用機器撰寫?記者在常人看來是這麼高大上的工作,機器可以取代嗎?事實是,可以,機器取代記者並不困難,如果你今天看到某個公司發佈一個新聞,再看到它家的股票跌了,你把它攢一攢,加工一下,上下文銜接一下,那就是一篇好的文章了。其實95%的文章都是這一類的,真正特別有深度的,像《紐約時報》做的那樣特別有深度,一個記者花了三、五個月的深度調查,然後出來一篇文章,或者是特別有文采的一篇文章,它還是要有很深度的傳媒精神,有文化的記者才可能寫出來。但是普通的文章基本可以取代了。

成長為一個律師很困難,但是一個法務助手很容易,做一個醫生可能不容易,但是幫助醫生做一個工具,或者在醫療的幫助下,比如說幫助糖尿病患者測血糖的助手,這麼做並不會取代醫生,但實際上,當大家都用了這個機器之後,實際上所需要的醫生和護士的數量就會下降。

交易員、股票分析師,很大程度分析師就是在看不同籃子裡面的股票漲幅、跌幅,帶來什麼樣的購買的獲利空間。如果用機器來做這項工作,效果會更好。

想象一下,以後當這些無人駕駛汽車每天都是在捕捉100萬個不同的場景,就像AlphaGo用了100萬盤棋彼此對弈,人類在數量上無法模擬到這麼多盤棋,因此也就無法擊敗這些機器了,可以大膽地假設,未來這一類的工作,從交易員、助理,任何有“中介”兩個字,或者“助理”兩個字的工作,首先會被消滅。

很多重複性的、數據性的、客觀性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計算出來的東西,基本會被取代。

更深層一點,可能就會做成工具,讓更少的人從事這樣一項工作。還有很多非高大上的工作,也會被取代。人們接近10%的工作都在駕駛和駕車有關,司機會被取代。保安會被取代,機器人可以將視頻拍得很完整,當它知道有人入侵,就會通報人類。當然不是說,全世界所有的保安都被取代了,也許在一個工廠晚上巡邏的工作中,本來要10個保安,現在只需要一個保安再加上10個機器人。

10-15年之後,世界上90%的工作,也許50%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裡就會有巨大的商機。使用機器人的成本越來越低,邊際成本會不斷地下降。這些機器人是24小時,一年365天工作,他們不會罷工,不會抱怨,不會抗議,不會跟老闆吵架,不會鬧情緒,也不用生孩子,這些機器人是非常聽話的。誰能發明這些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無論是司機、保安、交易員還是秘書,誰就能從中獲取非常好的利潤,一定是從錢最多的行業開始,落差最大的行業開始,不斷去推廣。

人工智能是什麼?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可以分為感知、決策和反饋。感知就是看到、聽到,取代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當機器人看到這張圖,就會說,一個嬰兒抱著泰迪熊睡在沙發上,這是人工智理解的內容。決策,就是判斷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該去買賣哪一支股票,該去推薦哪一個異性的對象來交往,或者預測明天的天氣會怎麼樣。google的自動回覆功能非常酷,如果你用gmail,手機收到郵件之後,它會提示你,要不要這麼回?當有一個人發一封感謝信,他會自動寫一個回覆“非常感謝你的來信,我非常感謝你對我的讚揚,因為他看了很多很多人的來信和回信,甚至可以主動地推薦或者幫你撰寫你的回信。

除了決策之外,也有機械的反饋,包括機器人、無人駕駛。

在過去的30多年有非常多的里程碑,今天不是一個特別細膩的講座,這裡就不多說了。我自己也非常有幸在語音識別和視覺,還有自然語言處理的遊戲方面都在非常非常早的年代,還不能說是真的很智能化的時代做了這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兩年越來越多的產品化,越來越多很好的技術和產品的推出。

近年取得最大的突破:深度學習

為什麼這幾年,人工智能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呢?深度學習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力。如果說過去的機器學習是簡單地來說是很淺的學習,今天的深度學習給非常大的空間,讓一個自我學習的系統,看到很多的樣本,然後從這個樣本里面能抽象出概念來,比如說我給你看很多很多臉,每一個名字、男女、年齡,它自己慢慢就會學習,原來眼睛、頭髮、眼鏡是這麼回事,慢慢自己提升能力,在非常海量的數據上能夠理解概念,判斷、推測,作出很好的決策。

最簡單的人工智能機器就是搜索引擎,每天在百度、google上搜東西,出去的結果都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方面的出來的。

一個巨大的機器學習有上億個不同的參數,給它看幾十億個照片,能學出來什麼是什麼。然後創新工廠有幸參與的face++,它所看到的眼睛、鼻子、嘴巴,之前的皺紋或者是皮膚的顏色,或者是雀斑等等的,都是看了上億張臉以後所判斷出來的,這是一個皺紋,這是個青春痘,那是個疤痕等等的,根據這些人臉來判斷,怎麼幫你彌補起來,一個疤痕需要彌補。這些東西其實在美圖秀秀裡有非常好的處理,明天我正好要去美圖秀秀新的發佈會,它裡面其實用了face++的技術。

深度學習到底價值在哪裡?簡單地來說,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超過人類了。不是說在所有的領域,而是說在一些識別的領域,我們這裡是一個實體的物體的識別,比如說貓、狗、椅子,我們可以看到在深度學習之前,人的識別的能力是接近95%,機器只有75%,最近因為深度學習,機器超過了人類。當機器在識別的能力上超過了人類,它就可以有很多應用,比方說在邊防、保安,哪些人就是看著你的臉,跟你的身份證是否匹配,機器做得比人好,就不需要人了。語音識別做客服,接線生,機器做得比人好,就不需要人了。

深度學習在很多領域超越人類,創造價值

這裡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應用,在識別方面,還有很多商業,互聯網就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因為BAT已經有特別量的數據。陰謀論說Facebook有太大的數據了,會有AI巨頭去抵抗。這些互聯網的數據可以用來推廣告、賣產品、社交媒體營銷。另外一個推薦的商品就是人工智能推薦的,每天打開微信所推的人和頻道,可能想認識的人和頻道也是人工智能所做的。

什麼東西離錢最近?肯定就是三大金融領域:券商、保險,銀行,各個領域都有各種人工智能,我們每天接到電話,你要不要買銀行的產品?大家都不想買。應用了人工智能以後,你接到的電話可能就是你想買的,實際上,我們就有投資一個這樣的公司,它就是來優化這個過程,以後我們會收到越來越多我們想買的東西,越來越不被過分地騷擾,這一類的技術可以用在各種領域。

還有就是醫學領域,沒有什麼比救人命更有意義的,在癌症的判斷,DNA的檢測,MRI/CT,我自己生病的過程中,我的醫生就會告訴我,我就會問,那邊好幾個是不是腫瘤又回來了?醫生說那不是,那是你自己的小腸。那個是囊腫,那麼,囊腫與腫瘤有什麼差別?醫生說,在你們看來都一樣。醫生就是被訓練來識別惡性腫瘤的機器,這個完全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來做的。

教育,在學外語、語音機會特別巨大,所以商機是非常非常大的。

人工智能的未來藍圖

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十年之內都會不斷有人工智能促使新的產業的發生。在大數據上使用的各種數據,金融、教育、醫療應該是三大應用。在感知方面,我覺得現在我們看到語音、手勢識別,未來可以在安防領域。還有AR/VR,看到很厲害,你戴上一個頭盔,要靠什麼來控制它呢?要靠身體的運動。

在決策方面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感應器都可以有東西進來,所以一個無人駕駛的汽車,就是把各種不同的幹因其全部扔到一個機器裡,機器告訴你怎麼去開?深度學習可以把不同的東西扔到一起做判斷。雖然今天大家都在講家庭機器人,但是在我看來,人工智能首先會是在工業上,從工業走上商業,再走上家庭,因為家庭的要求是最高的,現在的技術還不夠,但不斷有商業價值的東西來促使技術的推展,然後再進入家庭。

這個主要想講的藍圖,未來是非常光明的,是今天就有應用可以掙錢的,明天、後天,十年之內都充滿著應用,會進入人的每一個生活的角落。

創新工廠投了不少的公司,包括在座的吳甘沙做的無人駕駛,包括face++所做的人臉識別,我就不多說了。我們不是因為湊熱鬧來做人工智能的,是真實把我們50%的錢全部投到人工智能裡面,人工智能如果不成功,我們就會賠很多錢的,當一個人講話人工智能很火,AR、VR很火,問問他你把多少錢就要投到這個領域去了?她們講了很多,但是投入的很少。我們投入的是真金白銀。

我們投資的有些公司已經上了福布斯、紐約時報等等。

人工智能VS人類

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機會和挑戰?

我非常同意卡普蘭的看法,我不講,未來人工智能會不會奴役人類?先渡過這一關,你想想,未來10-15年,有一半的人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當然你可以說,失業沒有關係,都去做一些AI就好了,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和能力,而且所需要的人數也不是那麼多。如果大膽地假設十到十五年,會有一半的人失業。也許人工智能會創造20%的工作,是一些編程的,或者是AR/VR設計的,或者是修理機器人的,修理無人駕駛的等等。

人工智能產生的工作肯定遠遠少於失去的工作,所以面對人類很大的一個挑戰,我們怎麼樣能夠去在我們的經濟體系裡面,還有整個社會穩定的狀態裡面,能夠讓這麼巨大的失業人數不帶來很大的挑戰,這個是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沒有看到的。工業革命毫無疑問取代了很多人的工作,那麼機器革命也是一樣的,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天來得這麼快速,來的這麼大量,是不是做好了準備?

還有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有非常大的挑戰,很多傳統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說找一個安穩的工作吧,找一個金飯碗吧,甚至很多重複性的工作被認為特別適合孩子的,尤其在中國家庭裡,針對女孩子,會告訴她,安穩的工作更重要。我個人不這麼認為,這麼去教孩子,其實就害了孩子,因為重複性的工作最快速被取代的,取代了以後不再回來了。

小時候,我的姐姐被很多長輩說,打字員這個工作挺好的,因為打字員很安穩,永遠需要,人寫的字都很亂,報社需要、翻譯需要,尤其是英文打字員,那就不得了,我有一個姐姐就做了打字員。她現在已經退休了。要是她晚二三十年再出生,放在今天,她的飯碗就會被取代,今天很多金飯碗都有很多的挑戰。

面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我是樂觀呢,還是不樂觀呢?

面對未來,到底是樂觀還是不樂觀呢?我覺得我現在可能50%:50%,50%的人是非常同意卡普蘭教授的看法,人工智能產生經濟價值,趕快捕捉,社會要學著怎麼去轉型。甚至還會進一步說,本來人類之所以存在,應該不是讓我們全部去做重複性的工作,應該是做我們有興趣、有天賦的事情,也許就是要一個人工智能推向,把這些工作都弄沒有了,我們才會去追尋自己的心,找到未來人類應走的方向,這是很神聖的目標。

另一方面也很擔心,因為90後、00後生活在虛擬社會里,玩著遊戲,在網上刷著手機,60、70後可能也是這樣,但是95、00後更嚴重,如果這些小朋友在虛擬社會里長大,工作也不好找,金飯碗也不在了,逼我成為頂尖的畫家、頂尖的記者太難了,還不如躺在沙發上玩著VR遊戲,這可能是人類面臨不好的結局,

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很大程度看我們怎麼做,看我們想怎麼樣教育下一代,我的建議就是說,尤其在教育方面,還是應該非常重視啟發式教育,讓孩子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因為一個有興趣的人,他是有激情的投入,做他愛做的事情,這樣一個人我相信很可能不會被機器取代,或者很難被機器取代,或者這是他唯一一條不被機器取代的路。

你可以想象一個特別會寫詩的詩人,特別會唱歌的歌手,或者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他們會繼續開創他的事業,因為現在的AI還是有很多侷限性的。

第二點,可以平衡一下我們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維,過去50年很多人都是被就業,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說要做理工科、工程師或者商學院,工科跟商科是最好的,文科不好找工作。其實如果看人類的歷史,工科和商科不見得是最大比例的,也不見得是每一個時代人們最渴望做的事情。也許過去的50年到100年有巨大的就業機會和壓力,讓我們更多地走上了這個路。

當然喜歡的還是可以繼續走,但是這些工作可能也是相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華爾街過去的10年,交易員就從10萬個變成了5萬個,以後會更少的,剛才講的很多其他的商業工科的可能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也許可以再考慮一下我們的下一代,如果真的對文科,對藝術有興趣,或者不是要做這麼創意的,對文創,對手工,其實也不是不可以的,對服務,這些有熱衷的孩子們,我覺得應該更退一步考慮更多的方向。

另外一個方法講,找那些不會被機器取代的,一個機器還是很難取代一個有才華的人,還是很難取代服務做得特別溫馨,讓你感覺心中都很開心的一個行業,所以可能再考慮一下這個文藝跟理工方面要平衡一下。

最後我覺得真的要做到頂尖的人才了,任何的領域如果你真的讓自己扎得很深,做成頂尖的人才,這樣才能讓自己不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