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年輕人該找人工智慧替代不了的工作

阿爾法狗攻破圍棋那一天,人類想起了,工作即將被AI替代的恐懼。

李開復:年輕人該找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工作


這不免造成恐慌:自動駕駛技術正在代替“司機”,無人零售店正在代替售貨員,就連律師這一普遍意義上的高端職業,也面臨被大數據服務代替的風險。

AI技術會在某一天替代我的工作嗎?

Part.1 哪些工作會被替代?

局部來看,流水線性質的職業被替代是一種趨勢。就像蒸汽機的發明替代了馬伕,電腦的發明替代了打字員。互聯網的發明(幾乎)代替了郵遞員。正如李開復老師在TED演講上提到的趨勢:未來15年內,流水線上的工作會被代替。

李開復:年輕人該找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工作

李開復老師在Ted上演講:人工智能如何拯救人類

“換句話說”,李開復補充道:“你應當避開人工智能能夠完成的工作、瞭解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同時你也應該把這看作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的工作更多樣化、不再那麼單調。”

Part.2 AI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根據歷史的經驗和經濟學家的研究,技術進步總體上來講並不會增加失業。恰恰相反,在技術進步快的時候,反而是增加就業的

蒸汽機發明以後,工業國家爆發了各種各樣的工人暴動,工人們佔領工廠,打砸機器,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鋼鐵怪物搶佔了他們的工作,讓他們失業。當時也是天下譁然,居然有這樣自己動的機器,資本家再也不需要工人了!按照這個邏輯,這一部分人應當是永久失業了,一直到今天都緩不過來才對。但是結果呢?從大的時間跨度來看,失業率並沒有隨著技術的進步直線上升。

電腦從大型變為PC,使工作效率不斷增加,帶來成千上萬“上班族”;互聯網從龜速到極速,使人們的聯繫範圍不斷擴大,帶來的更多的“自由職業者”。

AI技術的進步確實會消滅一些崗位,反過來,AI的發展,必然帶來更多“操作AI”的職業。

第一,是圍繞新技術的工作,工程師、程序員。

第二,是原有產品需求增大帶來的崗位,考慮對比一下公元1000年和現在的人均肉類消費、衣服的件數,你就明白為什麼技術這麼發達了天下還有這麼多搞農業搞紡織的。

第三,滿足人類對產品的差異化需求,條件不好的時候,全國人民都騎飛鴿鳳凰,這倆廠子各需要一個設計團隊,到今天市面上的自行車有多少種?

第四,是新增需求,比如現在我們呼籲中國心理醫生嚴重不足,這要是擱以前,技術落後飯都吃不飽的時候

……

所以,建議大家在面對新技術的時候,不要懼怕,而是從瞭解開始,去發現機遇。

Part.3 面對AI,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此用李開復博士的一段話作結,也送給看完全文的你,希望對你的未來規劃有所幫助:

1. 我們應該具有戰略性思維,並以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工作為目標。我們應該致力於終身學習,更新我們的技能,瞭解新趨勢,並尋找新機遇。

2. 我們應該鼓勵批判性思維和各種創造力,不僅僅是科學和工程,還有:藝術、建築、音樂、詩歌、表演、講故事等。

3. 我們應該接受傳統工作崗位正在流失的現實。從事這類工作的年輕人現在就應開始從事適合自己優勢的新職業,這些職業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對於老年人,當你需要提前退休時,請考慮接受,通過打零工和志願服務賺取一些收入並過上喜歡的生活。

4. 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人進入服務業,選擇將心靈和靈魂傾注於這一行業的人,傳播他們的愛心和經驗。

5. 我們應該積極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別是專業人士,更多的數據和使用量能夠使人工智能不斷優化。我們應該使用這些工具來工作,保持開放態度,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務,使我們能夠關注更適合人類發展的領域。這就像是記者開始使用 Word 寫新聞,或者是攝影師開始使用 Photosh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