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新手在訓練的時候,可能最頭疼的就是難以找到背部訓練的感覺,練習拉類的動作,總是感覺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在發力。而一些專業的健身教練,可能也很難迅速幫助學員找到背部的發力感。作為一名新手,你問別人如何找到背部的充血感?可能得到的回答是:多練練就好了。

如果你正在為找不到練背的感覺而苦惱,這篇文章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本文是個人訓練和教學經驗的一點總結,歡迎批評指正。

一.背闊肌的功能

本節可以跳過閱讀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背闊肌解剖圖,圖片來源:《運動解剖學圖譜》)

作為上肢最大的一塊肌肉,背闊肌具有三個功能:肩關節伸展,肩關節旋內和肩關節內收。

肩關節伸展可以理解為將我們的手臂向後伸。如下圖: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肩關節伸展)

肩關節旋內可以理解為將我們手臂向內旋轉。如下圖,注意看右手: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右側肩關節旋內)

肩關節內收可以理解為將我們的手臂向內活動。如下圖: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肩關節內收)

划船類的動作,需要用到的是背闊肌的伸肩功能,所以如果需要找到更多練習背部的感覺,我們只需要加大手臂在前後方向(即矢狀面)上的移動就好了。


二.找到背部練習的感覺

其實做划船類動作的時候,新手要找到背部發力感,只需要注意三個細節即可:第一,手臂不要外展過多;第二,腦袋想著「向後拉槓鈴」而不是「向上拉槓鈴」;第三 ,增加上臂在前後方向(矢狀面)上的移動。


1. 手臂勿離開軀幹過多

剛開始健身的朋友,如果在做槓鈴俯身划船的時候,手臂離開軀幹過多,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就容易參與發力,而背闊肌發力沒那麼明顯。很多人做划船類動作訓練的時候胳膊酸,可能就是因為手臂離開軀幹過多。相反,如果上臂有意識地貼向軀幹,背闊肌的參與感就會明顯很多。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手臂離開軀幹過多,就不太好找背闊肌的發力感)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手臂儘量往軀幹方向貼,更容易有背闊肌的發力感)


2. 想著「向後拉槓鈴」

不要過多屈肘,而是更多地讓手臂向後伸。腦袋裡別想著「向上拉槓鈴」,而應當「向後拉槓鈴」。


3. 增加在前後方向(矢狀面)上的活動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傳統垂直上下的槓鈴划船)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增加了更多前後方向上的運動的槓鈴划船)


三.斜方肌總是很酸

有些朋友表示,自己在做俯身槓鈴划船的時候,背闊肌雖然有感覺,但是斜方肌也經常會很疲勞。我猜測,應該是肩胛骨做了過多的活動。就如下面這張圖這樣:

練背,一些你不曾注意的細節


如果不想要斜方肌參與,注意控制肩胛骨保持穩定即可。可以先嚐試徒手練習下面這個動作,練習的時候建議用手機在身後進行拍攝,然後自己觀察一下上背部的肩胛骨是否有活動。


四.其他背部動作的小細節

1. 單臂俯身啞鈴划船

單臂俯身划船的動作細節其實和槓鈴俯身划船類似,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增加以下兩個細節可能會讓你事倍功半:一個細節是增加上臂在前後方向(矢狀面)上的移動即可;另一個細節是上提啞鈴的時候可以儘量少屈肘關節,儘量將上臂後伸,儘量啞鈴往自己「髖關節」的方向拉。

2引體向上

如果無法完成引體向上的朋友,可能最合適的訓練動作不是固定器械的「高位下拉」,而是「TRX划船」或者「仰臥位的反向划船」或者「彈力帶引體向上」或者「離心引體向上」這種徒手遠固定動作。

如果能練習引體向上,但是很難找到背部的發力感,可以考慮用「對握」的方式來完成引體向上,背部會有更明顯的發力感。

如果完成引體向上的時候已經可以找到背部的發力感,可以在練習引體向上的時候挺胸、略微抬頭,腦袋裡想著「胸口往上貼」,而不應該想著「下巴往單槓上貼」。能做多大幅度就做多大幅度,不用一定強求「下巴過單槓」或者「胸口貼到單槓」。

(本文完)

作者簡介:陳柏齡,創業者,健身科普者。從2012年至今在互聯網上撰寫了超過百萬字的健身科普,幫助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獲取接地氣的健身知識,在知乎、微博、微信公眾號累積有100萬關注者,曾開設過的網絡健身課程累積報名人數接近30000名,線下實際指導學員超過1000名。2017年4月參加香港國際健力資格賽獲得105kg級別第一。2017年10月帶領館內學員出戰第三屆大陸健力記錄賽,取得3金2銀2銅的成績,並且創造中年女子組52kg級別賽事紀錄。2018年帶隊參加國內多場健力賽事,取得3金2銀1銅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