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我們都希望有個懂事、聽話的乖孩子,不喜歡犯錯、“惹事”的搗蛋鬼。

但我們卻忘了,成長的過程就是試錯的過程,錯誤與問題背後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孩子外在的“乖巧懂事”背後,或許藏著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大問題!

小A從小活潑健談,能歌善舞,深受周圍人的喜愛,但內心敏感,自尊心極強。

父母脾氣都很火爆,加上父親惡習很多,小A的家裡總會傳來父母陣陣的吵架、摔鍋摔碗的聲音

小A的性格慢慢變了,不再愛說話。

有人主動問話她都不回答,因為有大名和小名,甚至在被問你叫什麼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到了初中,人家孩子都可以幫父母做生意,她卻連最基本的與人交往都不會,總想自己一個人待著,除了父母,幾乎不與別人說話。

連去小賣部都緊張的說不出話,一度達到了自閉的狀態。

幸運的是,在這個時候,爸爸幡然醒悟,惡習漸漸改了不少,並經常與小A聊天談心,爸爸媽媽也很少吵架,小A慢慢變得開朗的起來,不再害怕與人交流,

雖然話沒有以前多了,但是不再封閉自己,學會與人敞開心扉了,性格沒有繼續孤僻下去。

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長期、過度的自我壓抑,會令孩子變得憂懼、抑鬱,時刻處於應激狀態,非但不能形成放鬆的態度和良好的自我接納,反而會總是緊張的、自我監督與否定的。

外在的乖巧懂事並不是真的行為自律,而是因為害怕而不得不自我控制。時間長了,從身體上到心理上,都會變得緊張、脆弱,任何一個事件都會導致崩潰。

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近年趨升,但人們對此病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有專家曾對62位15-23歲“末診”於心理專科的患者作過調查,結果顯示,患者自身識別率幾乎為0,學校、家庭、社會對本病的識別率平均不足1%,一些綜合醫院的識別率僅為15%左右。

父母過度強勢

新加坡一位教授曾經說過:“當孩子們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就是父母

過度強勢的信號。

孩子們會變得十分焦慮,只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責怪自己不夠‘完美’。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行為被稱為非適應性完美主義或‘不良’型完美主義形式

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它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容易使孩子焦慮,甚至是自殺。”

作家槽值曾在《一個家庭的悲劇,從不好好說話》中提到過一則新聞:

16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經常被父母罵,服毒自殺。


在死之前,她又捱了兩場罵,因為穿衣服太慢和洗頭時間太長。

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父母沒在意,過了十二點,父母才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多次向他們埋怨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爸爸媽媽都愛弟弟,每次發脾氣都是衝著她這個做姐姐的來。

而且,女兒曾用他們的手機搜索過“安樂死”,甚至還在網上購買過一把刀。

這個16歲的少女,每天反反覆覆地醞釀著自殺,難以想象她所經受的痛苦和煎熬。

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

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抑鬱前兆

根據美國精神學會關於抑鬱發佈的標準,如果孩子不同於以往,幾乎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悲傷情緒中,或失眠、不安、樂趣消沉以及容易疲勞等狀況中,且這些情況在兩個星期內集中出現,我們就需要更加註重他們的心理狀況。

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抑鬱症前兆:

1)長時間地對以往的愛好、學習甚至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甚至無精打采;

2)長期失眠,尤其以早醒為特徵,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3)記憶力下降,總是感到自卑,經常自責,感到心慌;

4)自感頭痛、腰痛和身痛等,但又查不出器質性的病因;

5)經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虛,自己覺得沒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6)其他持續型的消極性情緒。

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發現抑鬱前兆怎麼辦?

1.預防比緩解更有效

抑鬱症可有各種各樣的應對辦法,但都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孩子們的抑鬱症。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們接觸最多,也是對孩子們影響最大的兩個外部環境。

除了課程學習之外,家長和老師應努力幫助孩子發現並發展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並摒棄傳統的獎懲方式,重視孩子們的心理狀況需求。

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抑鬱症的病發。

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這樣未來孩子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積極應對。

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2.不要怕,傾聽與陪伴是最好的良藥

天津聖安醫院周大勇醫生認為,面對孩子患有抑鬱症,一些父母難以接受;

他們非但沒有給予子女提供應有的陪伴、慰藉與幫助,反而指責批判子女“想不開”、 “意志力不夠堅強”、甚至採取打罵孩子的“暴力教育”方式

這樣的“落井下石”,只會讓孩子在抑鬱的泥淖裡越陷越深。

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抑鬱前兆,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傾聽與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不要再強迫你的孩子做“乖小孩”,他的痛苦你又知多少?

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性格也是樂觀開朗的。

希望家長們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遠離疾病溫暖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