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台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作為一個農村青年,我雖不是教師,但身邊卻有很多同學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所以我對教師扶貧還是瞭解較多的。現在,就讓我來說說,教師隊伍在扶貧路上遇到的尷尬處境。

三尺講臺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不知從何時起,我聯繫他們,周內打電話,他們更多的是在下鄉,在村裡扶貧,在路上填表。週末打電話約見面,不是在補課,更不是在休息,而是在村裡扶貧。

我問我一個要好的同學,我說你一天不好好教書,你都這麼窮,怎麼扶別人脫貧呢?他也是一肚子怒火,說自己當然知道教師最好的扶貧方式是教好學生,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大多數鄉村教師承擔了大量的非教學任務,作為新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容不得你有思想,服從成了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想想也悲哀,年輕人的樣子,難道不是血氣方剛,敢想敢做嗎?我質問我同學的時候,他笑著說,哪怕只有等到自己瘋了才敢反抗吧!

三尺講臺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讓農村教師承擔扶貧任務,真的是嚴重地擾亂了正常的教學。教育本來是學校家長和社會三方面的工作,但是農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的兒童,靠爺爺奶奶根本就不行,可以說父母這一環節也要老師努力去彌補。城裡的家長和老師可以建個群,全方位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農村的很多老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說用智能機了。所以說,一個鄉村教師,要想搞好教育,本來就很不容易,更別說還要分神做別的事。

三尺講臺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扶貧是一項國家戰略,也是全民的責任,但是不同的行業分擔的社會角色不一樣,所以扶貧的方式也應該不一樣才對。扶貧這件事,刨根問底的根治方法是教育,唯有教育,才能根治貧窮,至於填表補貼這些,無異於給病入膏肓的人打吊瓶輸營養液,治標而不治本。但是治標也有其意義,最起碼可以保證讓人活下來,你不能一些人富得流油一些人卻餓死街頭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如此美好的國度裡。

教師本來就是搞教育的這麼一群人。作為扶貧隊伍這樣群賢聚集的團隊,怎麼能夠做出捨本逐末這麼愚蠢而滑稽的事情呢?但是有一些地方正府,責任錯位,讓教師離開本職工作崗位,到村子裡包農戶、搞家訪,填表格、拍照片。更有甚者,讓教師到農戶家裡幫助打掃衛生,也美其名曰“扶貧”。這樣的做法完全是讓教師不務正業,滑天下之大稽!

三尺講臺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針對此種情況,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評論強拉農村教師扶貧”,文中明確提出:"教師扶貧的主戰場是三尺講臺,擅長的是扶志治愚。在貧困地區,老師盡職盡責講好每一課,讓每個適齡兒童接受正常教育,教給學生知識和本領;讓農家子弟順利地升學、就業,掌握一技之長,開闢增收門路,有助於全家脫貧。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把下一代教育好,扶貧困學子的志氣,扶貧困家庭的希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才是教師對脫貧最大的貢獻"。

我曾經鼓勵過我的同學,讓把扶貧路上所見所聞還有自己的所感通過文字記錄下來,分享出來,我們一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促進扶貧,促進我們這個國度更好地發展。然而,讓人失望地是,他說不敢,我其實是非常失望的。我們培養的應該是新時期裡敢想敢做的人,而非奴隸制社會里的奴隸。

既然人民日報都清楚地說明了教師在這場扶貧戰役中應該承擔的角色和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從教育孩子入手,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盲目配合做一些虛無的事情。教育扶貧,乃扶貧的根本之道。

貧窮地區和貧窮人民,要想徹底脫貧,必須強化教育,提升民智,避免下一代在“放羊、娶媳婦、生娃、放羊”的貧困思維中循環。只顧當前政績,農村的房子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漂亮,村容村貌讓半年不回家的農民都覺得眼前一亮,看似農民霎時間脫了貧,過上了好日子,但是貧窮的根子並沒有拔掉。脫貧後相關的扶持措施沒有了,只會讓廣大的貧困人口陷入更深的貧困。紙怎麼能包的住火呢?

三尺講臺才是教師扶貧主戰場,鄉村教師敢想也要敢說

讓教師離開講臺進村扶貧,實際上充分體現了基層一些人目光短淺,工作上的形式主義,正務上的急功近利。為了完成所謂的指標和應付所謂的檢查,靠表格、拍照等形式主義上的東西來扶貧,嚴重違背實事求是和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

關於讓教師進村扶貧,大白就說這麼多,希望廣大的教師朋友們,你們也能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工作不是唯唯諾諾,搞教育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為了正義,為了我們國家更好地發展,我們要積極地動起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怕你渺小,就怕你不做。


我是秦嶺大白,關注農村,關心農民,分享個人觀點,歡迎您點評,歡迎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