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台第三屆論壇在京召開

本報訊:(張立寬)2018年9月26日,由綠色帶路平臺主辦,國際環保機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 創綠研究院、能源基金會(EF)和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GEI)共同承辦,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支持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第三屆論壇在京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副所長毛小菁等在大會上做了主旨發言。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第三屆論壇在京召開


論壇上發佈了兩份報告:《中國高耗能行業“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高耗能產能合作發展報告)和《“一帶一路”綠色電力合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綠色電力報告)。《高耗能產能合作發展報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下簡稱:“沿線國家”)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產業,包括鋼鐵、水泥、煤化工、煤炭、煉化和乙烯等高耗能行業的需求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分析;總結了中國相關行業走出去的現狀、成績和不足;首次提出 “綠色產能指標體系”;對中國與沿線國家高耗能行業的合作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綠色電力報告》分析了中國與沿線國家電力綠色合作的潛力、風險和挑戰。報告認為,在電力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動力的同時,安全、高效、綠色、低碳及可承受的成本是沿線國家電力發展應遵循的行動指南。

《高耗能產能合作報告》指出,高耗能行業是“一帶一路”目前合作重點之一。中國應發揮行業在節能環保減碳等方面的優勢,促進相關行業的綠色產能合作和發展。據麥肯錫2015年的報告,沿線國家和地區(包含歐盟成員國)覆蓋近50億人口,經濟總量約為39萬億美元,分別達到全球總量的70%和52%。這些區域的基礎設施普遍較為落後。據估算,沿線國家每年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超過 1.5 萬億美元。由於基建的快速發展,目前沿線各國對水泥、鋼鐵、玻璃有著巨大的需求。以東南亞為例,區域各國水泥需求量每年的增長率約為8%。然而,當地相關產能的發展並不充分。全球鋼材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是印尼,過去6 年鋼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0%以上。但印尼本土產能無法滿足其國內的巨大需求,鋼鐵自給率約為65%,尤其缺少高端鋼材。煉化方面,沿線國家煉廠生產的油品標準總體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目前沒有一個沿線國家的產品可以完全達到歐V 標準, 產品達到歐IV 或以上汽柴油生產標準的國家僅佔整個地區的1/4 左右。隨著環境標準的日益嚴格,需要提高油品質量。

與此同時,沿線國家單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單位GDP鋼材消耗、水泥消耗、有色金屬消耗、水耗等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以上。大城市空氣汙染問題突出,沿線國家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且增長迅速。相比之下,中國相關行業在發展規模、技術水平、節能環保減碳、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優勢。中國的先進產能與沿線國家有巨大的合作對接空間,應根據當地的客觀條件和需求開展產能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有關行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值得注意的是,高耗能行業由於環境影響大、碳排放高、投資多的“鎖定效應”,在進行產能合作的同時必須謹慎考量環境、氣候、金融等方面的風險。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應堅持優質產能合作,防止輸出落後產能,力爭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全球,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欠發展的國家生態脆弱,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促進綠色低碳產能合作尤為關鍵。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第三屆論壇在京召開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演講

《高耗能產能合作發展報告》參照中國以及國際先進的汙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首次提出有關行業“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指導性“綠色產能合作發展指標體系”。為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實現,報告建議中國政府和有關行業(1)分析帶路重點地區和國家的實際需求,做好提前規劃、調研併科學佈局; (2)識別中國有關行業的比較優勢,支持和倡導優勢領域和綠色產能合作,反對中國相關產業政策和結構調整目錄中規定的落後裝備走出去;(3)建議該指標體系作為行業自律、指導企業走出去基本原則和依據。需要重點指出的是,這些指導性原則也應是金融機構綠色融資的依據。在此基礎上,要深入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資源條件、不同工業基礎、不同需求下的差異化指標,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有關行業在有關地區實際開展綠色產能合作的具體化指南。

據德勤2018年的報告,很多沿線國家處於電力短缺狀態,電力供應和普及仍是首要問題。《綠色電力報告》認為,在沿線國家開展綠色電力合作,挑戰主要源自沿線國家日益迅速增長的電力需求、國家自主排放承諾等環境約束和項目風險識別等方面。因地制宜地開展綠色電力合作,需要全面考慮合作國家的實際情況,其中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政策規劃、資源稟賦、環境汙染和居民需求等方面。報告認為,“一帶一路”綠色電力合作的首要目標,是綜合資源規劃先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電力安全高效綠色低碳化發展。按照當地需求和經濟條件,優先發展如光伏、風電等可負擔又易於獲得的可再生能源。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第三屆論壇在京召開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核心租專家楊富強主持會議

《綠色電力報告》指出,經過多年積累,中國的電力裝備技術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清潔煤電、電網等技術領域均處於世界前列。同時,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相關經驗也可以為沿線國家起到示範普及作用。促進綠色電力合作將極大支持沿線國家電力方面基礎設施建設。GEI 2017年對沿線國家煤電項目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參與的煤電項目有超過40%的項目處於計劃(規劃中和已簽約)和建設中,考慮到環境、氣候和金融風險,以及能源結構轉型的要求,要對煤電項目的評價兼顧當前和長期的影響。

《綠色電力報告》建議有關企業和機構(1)分析帶路重點地區和國家的實際需求,按照綜合資源規劃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開展綠色電力合作;(2)將環境氣候約束納入考量,包括碳排放、水資源和空氣質量等,促進全球能源低碳轉型;(3)識別中國和國際電力發展的優勢和趨勢,推廣最佳實踐經驗,促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先進技術的競爭力和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

綠色發展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涵,目的是保護公眾身體健康,維護環境生態系統和應對氣候變化,保衛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支持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綠色低碳和包容性發展。國際公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自2016年啟動了綠色帶路項目,研究和制定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在相關重點行業產能合作中的低碳發展方案、政策措施、實施路徑和相關機制;建立綠色金融產能合作中的投資機制,分享中國有關行業低碳綠色的技術和經驗,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並作為發起機構之一建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和信息的分享,合作伙伴包括各有關行業國家核心智庫、行業協會、大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