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拓之死:爲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說起奧拓,這可能是所有人對鈴木汽車的第一印象,上個世紀90年代還有本世紀初的時候,奧拓可以說是中國頗多家庭的第一部車。鈴木的品牌印象也是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來。今年4月,奧拓悄然在中國停產,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奧拓之死,竟是日本鈴木退出中國的伏筆。

此後6月,鈴木宣佈從合資企業昌河鈴木中撤資。而三個月之後的9月4日,長安汽車發佈公告,宣佈以1元錢收購長安鈴木50%股權,日本鈴木則從該公司中退出。一元錢出售股權,說明了鈴木對中國市場已經沒有興趣。而此次撤資,意味著鈴木汽車在華已經不再擁有合資企業,正式退出中國市場。擁有“小車之王”的鈴木,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如今卻慘淡賣股走人,令人唏噓。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回顧鈴木在中國的發展,其可以說是對中國最為慷慨大方的企業。從1984年開始,鈴木開始向中國提供技術。國內有超過十家企業,依靠著鈴木的技術起步——

其中,長安、昌河、哈飛,這幾家靠著鈴木的汽車技術,做起了微車——也就是通俗的“麵包車”;而輕騎、嘉陵靠著鈴木的摩托車技術,做起了摩托車;江鈴、東安靠著鈴木的技術,生產出了發動機;長嶺、西安、江南、江北,這四家直接生產起了鈴木奧拓。

但當時鈴木的專利費收的並不多,據消息稱,當時西安製造一臺奧拓,只需要向鈴木交30元版權費。鈴木也成為了當時中國最火的品牌,於是,90年代初各種鈴木底子的汽車和摩托車跑遍了中華大地。

而鈴木和長安汽車在1993年合資,長安鈴木在2011年銷量達到22萬輛的歷史頂峰後,長安鈴木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為86513輛,到了2018年,長安鈴木銷量再次腰斬,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24121輛,同比下降達47%。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為何鈴木從巔峰如此快速的跌落?首先,鈴木在汽車上的策略是“做小車”。在造小車方面,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比得過鈴木。這從鈴木在中國的產品佈局可以看出來——鈴木雖然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了,但其實至今國產化的轎車只有四款——奧拓、雨燕、啟悅、天語,四款車裡只有一款是三廂車。

而直到2017年,鈴木才引入一款SUV車型維特拉,但此時鈴木在中國市場已經處於危機泥潭,無法自拔。由此,在國內,人們一提到鈴木,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奧拓、是雨燕、是昌河鈴木北斗星.……全都是一些廉價的“小車”和微車。

而隨著中國國內的消費升級,類似的A00級車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在國內同樣風靡一時的奇瑞QQ、長安奔奔、比亞迪F0等,已經都從月銷近萬輛到月銷幾百臺,其中奇瑞QQ已經停產。不僅僅是A00級車,微車在這兩年也處於下滑之中。而這基本上就是鈴木所擅長的領域。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鈴木的敗退是早已經註定的命運,這與其產品和企業甚至沒有關係。因為中國人的喜好確實與鈴木的產品開發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中國消費者喜歡大空間的車,喜歡豪華氣派的車,但鈴木卻研究小車。實際上,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甚至最終無奈退出的時候,鈴木卻在全球其他市場都收穫了不錯的業績。

在過去的2017年,鈴木的全球銷量達322.4萬輛,其中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就達到了165.4萬輛,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已經突破了40%,一家獨大。而鈴木在日本本土的銷量也有66.8萬輛,相比之下,中國市場的11萬輛顯得無足輕重。今年上半年,良母全球銷量176.5萬,是全球銷量最多的車企中排名12,次於本田,而目前,中國銷量最多的吉利和五菱,上半年銷量都不及其一半。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不僅是銷量節節攀升,在全球,它比寶馬賺的還多。《德國商報全球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安永最新的第二季度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已經不再是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汽車製造企業。目前,鈴木公司以11.8%的利潤率超越了寶馬集團11.4%的利潤率。”

而鈴木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業績。財年淨銷售額37572億日元,比上年的31695億日元增加了18.5%。財年營業利潤3742億日元,增加了40.3%。財年淨利潤2157億日元,增加了34.9%。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中國實際上並非鈴木放棄的第一個大市場,同樣鍾情於大車的美國人也遭到了鈴木的“拋棄”。早在2013年2月,鈴木美國汽車公司就在美國獲准破產,離開了經營28年的美國汽車市場。鈴木只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市場。於是,東南亞、日本本土、歐洲、印度這種主流小車的市場成為鈴木的主戰場。某種程度來說,鈴木也是一個固執的企業。

日本鈴木是一家超過百年曆史的企業。1920年Suzuki在私有的織布機工廠 (Loom Works) 基礎上投資組建了Suzuki 織布機製造公司(Loom Manufacturing Co),, 當時的Suzuki只是專注發展織布機,目標就是要打造更好的,更適合於客戶使用的織布機.。1937年的時候,鈴木已經開始準備生產汽車,不過因為二戰開始而擱淺。

在現在日本的主流車企中,鈴木應該是唯一一個在二戰期間,沒有任何軍工產業的公司了。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鈴木公司於1952生產出第一臺油動機車,也就是現代鈴木摩托的第一代雛形機。在1955年,鈴木的第一款汽車Suzulight面世。

除了外觀模仿德國大眾當時的流行款以外,發動機與其餘零部件均為鈴木原產。它被視做技術領域的奇蹟,因為在那個時候,前驅,四輪懸掛還有齒輪齒條轉向都算得上是非常尖端的技術。1963年,鈴木製造了強調越野心能的‘超小型威利斯基普’。該款汽車取名為“jimny”,也就是首代吉姆尼。

1979年,隨著女性駕駛員的日益增多,鈴木公司研發出一臺以女司機為主要應用對象的車型,該車後來成為鈴木集團最經典的產品。這是歷史上第一臺alto,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奧拓。

奧拓之死:為何鈴木利潤率超寶馬,在中國卻混到一元錢賣身退出?

鈴木的興起與日本的獨特消費理念有關,與歐洲和美國相同,小型車並沒有在日本收入水平提搞以後退出市場。因為小型車省油,節省停車面積,日本政府長期對這類車型有稅費的優惠,而且不斷的提高這類車尺寸和排量標準,它也長期作為以個主流汽車類別存在於日本市場中,並且隨著時代不斷進步。

但是在中國,駕駛一輛小型車會被視為“窮”,“沒面子”的代表,這是導致小型車在這兩年迅速衰落的原因,而鈴木的退出,也是意料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