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20多年的蕎麥,如今調味品更好了,怎就沒有原來的老味道呢?

陝北有種美食叫“蕎麵圪坨”外地的朋友怕不知道,但對於陝北人來說,那是在熟悉不過了。有兩句信天游唱道:蕎麵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

吃了20多年的蕎麥,如今調味品更好了,怎就沒有原來的老味道呢?

我也是從小吃著奶奶做的蕎麵圪坨長大的,每當農閒時,或下雨天不務農時,奶奶總是給全家人捻圪坨吃,說是改善一下生活,同時也犒勞一下爺爺,因為爺爺最愛吃蕎麵食品了。她自己也換換口味。這樣的場景幾乎是村裡每家人不約而同都在進行的活動。

我也不知道圪坨名字的由來,很可能是它有個窩,才形象地叫它圪坨吧。奶奶麻利的和著蕎麵,為了吃起來口感勁道,她在蕎麥麵中加了些白麵,搓的時候,在乾淨的簸箕上灑上一層面粉,輕輕一搓,圪坨外面便有美麗的花紋而且薄了許多。

吃了20多年的蕎麥,如今調味品更好了,怎就沒有原來的老味道呢?

不過,現在正值伏天,吃羊肉容易上火,用一些自己熬製的高湯,也十分的美味。有時候爺爺為吃頓‘蕎麵圪坨’甚至會殺一隻羊,不為別的就為這個味道。村裡人笑話爺貪吃,我想是爺爺為一家人而著想才做的,畢竟他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

關於蕎麵陝北也有許多故事, 蕎麵見水就粘,不好和麵,又粘盆又粘手,但一和好又性散,和的硬了就散了。所以,面要和的不軟不硬,才好搓圪坨。蕎麵剛和好,看起來體積很大,但一做熟就不再增大了,於是就有"喜死媳婦,氣死婆婆"的民間說法,說的是媳婦把面和好,一看這麼多,挺高興的,而煮熟後還是那麼多,婆婆則認為是媳婦偷吃了,所以生氣不高興。看來蕎麵還在家庭婆媳不和的事上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對蕎麵來說,雖是有點冤枉,也是由它自己的特性造成的,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吃了20多年的蕎麥,如今調味品更好了,怎就沒有原來的老味道呢?

但無論怎麼說“蕎麵圪坨”的好吃,是我們陝北人一直認可的,去年也聽說我們的蕎麵圪坨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而言也甚是高興。如今爺爺奶奶年齡也有些大了,也做不動複雜的飯菜,想吃蕎麵圪坨就更難,我也是經常帶些給他們吃,都是我從街上飯店買的,調料放的更多了,蕎麥也更白了,比原來也勁道,爺爺說比他們自己做的好吃多了,可我怎麼吃也覺得沒他們二老做的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