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20多年的荞麦,如今调味品更好了,怎就没有原来的老味道呢?

陕北有种美食叫“荞面圪坨”外地的朋友怕不知道,但对于陕北人来说,那是在熟悉不过了。有两句信天游唱道: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吃了20多年的荞麦,如今调味品更好了,怎就没有原来的老味道呢?

我也是从小吃着奶奶做的荞面圪坨长大的,每当农闲时,或下雨天不务农时,奶奶总是给全家人捻圪坨吃,说是改善一下生活,同时也犒劳一下爷爷,因为爷爷最爱吃荞面食品了。她自己也换换口味。这样的场景几乎是村里每家人不约而同都在进行的活动。

我也不知道圪坨名字的由来,很可能是它有个窝,才形象地叫它圪坨吧。奶奶麻利的和着荞面,为了吃起来口感劲道,她在荞麦面中加了些白面,搓的时候,在干净的簸箕上洒上一层面粉,轻轻一搓,圪坨外面便有美丽的花纹而且薄了许多。

吃了20多年的荞麦,如今调味品更好了,怎就没有原来的老味道呢?

不过,现在正值伏天,吃羊肉容易上火,用一些自己熬制的高汤,也十分的美味。有时候爷爷为吃顿‘荞面圪坨’甚至会杀一只羊,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味道。村里人笑话爷贪吃,我想是爷爷为一家人而着想才做的,毕竟他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

关于荞面陕北也有许多故事, 荞面见水就粘,不好和面,又粘盆又粘手,但一和好又性散,和的硬了就散了。所以,面要和的不软不硬,才好搓圪坨。荞面刚和好,看起来体积很大,但一做熟就不再增大了,于是就有"喜死媳妇,气死婆婆"的民间说法,说的是媳妇把面和好,一看这么多,挺高兴的,而煮熟后还是那么多,婆婆则认为是媳妇偷吃了,所以生气不高兴。看来荞面还在家庭婆媳不和的事上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对荞面来说,虽是有点冤枉,也是由它自己的特性造成的,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吃了20多年的荞麦,如今调味品更好了,怎就没有原来的老味道呢?

但无论怎么说“荞面圪坨”的好吃,是我们陕北人一直认可的,去年也听说我们的荞面圪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而言也甚是高兴。如今爷爷奶奶年龄也有些大了,也做不动复杂的饭菜,想吃荞面圪坨就更难,我也是经常带些给他们吃,都是我从街上饭店买的,调料放的更多了,荞麦也更白了,比原来也劲道,爷爷说比他们自己做的好吃多了,可我怎么吃也觉得没他们二老做的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