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建平:党的领导力与军队强大的执行力

欧建平:党的领导力与军队强大的执行力

编者按 执行力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力释放效果的集中体现。90多年的风雨历程告诉人们,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打天下、保江山、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拓展的神圣使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而这种领导有别于西方的特质领导、情景领导、追随领导、权变领导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领导。主要是通过宗旨领导——激发执行动力,绝对领导——筑牢执行根基,民主领导——调动执行活力,生命领导——优化执行环境,血性领导——过硬执行作风,从严领导——强化执行纪律,变革领导——创新执行组织,魂魄领导——形成执行文化。正是这种散发着中国共产党独特魅力的军事领导,才使得人民军队具有了卓越的、无与伦比的强大执行力。

执行力是重要的领导力,是领导力释放效果的集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解放军学管理》《红色管理》等书籍分外畅销,成为领导者经商治企的“枕边书”和必读物。一些大学的MBA、MPA课程,也把学习军队的执行力作为重要内容。其缘由是什么呢?从人民军队9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打天下、保江山、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拓展的神圣使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而这种领导有别于西方的特质领导、情景领导、追随领导、权变领导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领导。正是这种散发着中国共产党独特魅力的军事领导,才使得人民军队具有了卓越的、无与伦比的强大执行力,并为全社会立起了学习楷模。

一、宗旨领导——激发执行动力

军队有这样一句名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许多人认为,军队执行力强是因为每个军人都有这样的信条。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却不能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国民党的军人和共产党的军人都有这样的信条,为什么一到战场上,胜负的天平就倒向共产党呢?一个重要原因,国民党的军队是“要我执行”,而共产党的军队是“我要执行”。“要我执行”与“我要执行”,两字换位,天壤之别。一个是被动执行,一个是主动作为。哪个执行力强?肯定是后者。所以,对于军队来说,仅仅靠“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是不够的,或者说是浅层次的,更深层次的则是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并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这就是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945年4月,党的七大政治报告对我军宗旨进行了概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又作了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鲜明的宗旨是建军之道,也是治军之道。那个年代,我军虽然不清楚麦克格雷的y理论。这种理论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员工,力求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融合”。但我们党对军队实行的宗旨领导,很好地实现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总结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深刻总结到“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为他人打仗,而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是红军作战勇敢、战斗力强的原因。我军官兵上上下下都非常明确,为人民打仗、为自己翻身解放打仗。这个枪我必扛,这个仗我必打。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之所有以战斗力、有执行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把“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正是因为我们党的宗旨领导,广大官兵战时才能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平时才能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最为赞叹的是中国军人不怕死。中国军人为什么不怕死?是因为我们的战士有种自觉自愿的强大执行动力。

二、绝对领导——筑牢执行根基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共产党如果手中没有军队,用什么“打江山”?用什么“保卫江山”?军队讲“军魂”,就是讲军队听谁的。听谁的搞不清楚,枪口对准哪儿都不知道,就等于没有“魂”。解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和指挥权这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起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1928年11月,我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实行班、排设党小组,连队成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的制度。使党组织成为部队统一领导的核心,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之后,在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领导和管理体系。这样一来,就使得军队形成了两套组织系统。一套是军事行政系统,这与一般的军队没有大的区别;一套是党的组织系统,从中央军委到各级都有党的组织。我们党领导军队的特色和秘密就在于,通过党在军队的组织系统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个秘密共产党人知道,其实国民党和一些军阀也认识到了。据史料记载,为了改造旧军队,孙中山在国民革命军中推行党代表制,意图是要实现“以党治军”。1925年8月,国民党将所辖军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连以上各级设立党代表,师以上各级设立政治部。由此看出,党代表的叫法不是我军的专利。国民党的组织是垂直领导,党代表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同级军事长官行使职权。我军的军政首长同为部队首长,相互是协作、配合关系。而国民党的党代表,与军事长官是监督关系,非常容易产生矛盾。1928年2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为了更直接地掌控军权,操纵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军事提案审查委员会”做出了“不恢复党代表制”的决定。国民党最终的失败,这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形成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二是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三是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这个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领导和首长分工负责的关系,实现了党的组织系统和军事行政系统的高度融合。四是双首长制。这是我军的显著特色,也是党对军队实施正确领导的重要人事措施。五是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机关。通过政治机关保证政治工作在全军上下全面有序地开展,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工作的具体落实。六是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基层。党的各级组织和组织制度健全,为军队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民主领导——调动执行活力

在军队内部推行民主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一个创举。早在1928年,毛泽东就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蔽,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工农红军与旧军队完全不同,实行的是全新的治军方式。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各种烦琐礼节,开会时士兵有说话的自由,实行经济公开等。这种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新型官兵关系,使军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推行民主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把士兵从受压迫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士兵成了军队的主人。我党在军队推行民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民主。强调官兵不论职务高低,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只有职务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经济民主。让士兵管理伙食。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做过描述:“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做点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三是军事民主。从练兵到作战,实行一套完整的民主方式。这三个方面史称军队的“三大民主”。我军始终认为官兵关系,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的干部要真心爱护士兵。实践证明,在军内推行民主,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了官兵关系,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四、生命领导——优化执行环境

军队是鱼,老百姓是水,鱼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党对军队的这种领导,实际是对军队生存环境的领导,是生命领导。维护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克敌制胜、发展壮大、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我们党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一是用性质定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定了我军的性质,也规定了军民之间的关系。毛泽东一再强调“军队中要从每个战士的思想解决问题,使他们彻底认识到拥政爱民的重要性。只要军队方面做好了,地方对军队的关系必会跟着改善”。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全军上下包括地方群众都已经在脑海里深深地打下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烙印。二是用活动密切。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因为粮食和住房紧张产生了矛盾。有个边区司令到毛主席那里诉苦,说老百姓不给房子住,还告中央的状。毛泽东听了以后,笑着对那个司令说,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军队就像老鼠见猫就跑,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这是件大好事。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你们谁懂历史,说一说是不是这样。从那时开始,在毛泽东倡导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妥善地化解了军政、军民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三是用形象塑造。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只要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军官兵就会挺身而出,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军做到了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这就是我军在人民群众中展示出来的形象,这样的军队怎能得不到人民的拥戴呢?四是用制度保障。我军内务条令有对外交住的基本准则、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等。这些重要制度,都是党对军民鱼水关系的规范。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军队打胜仗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深情总结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五、血性领导——过硬执行作风

与社会组织强调柔性领导的最大不同,军队强调的是血性领导。邓小平曾说:“我们这个军队有个好传统。从井冈山上,毛泽东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习近平反复强调:“培养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嘛!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嘛!”我军战争和建设实践表明,优良作风是战斗力、出战斗力。

电视剧《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原型是军队某部师长王近山。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候,上级就想到要用李云龙的部队去解决问题,就是因为李云龙和这支部队有一种敢于刺刀见红的亮剑精神和作风。“敢于刺刀见红”,原本意义是在战斗进行到最后关头,敌人已经冲到眼前,需要展开肉搏的时候,指挥员下达命令:“上刺刀!”这时候,没有一种勇敢的精神,没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绝对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所谓“刺刀见红”,不只专指拼刺刀的情景,而是讲部队要有一种敢打敢拼、勇猛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

优良的作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精心培育、从严要求。长期的培养塑造,使我军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即士气高昂、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拼命精神;雷厉风行、果断迅速、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举止文明、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正是有了这样的作风,才形成一种气场,产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威慑力和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的感召力;才建成一支作风过硬有强大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部队,打赢恶仗、硬仗、险仗,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

六、从严领导——强化执行纪律

军队执行力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铁的纪律。邱少云为了严守战场纪律,野火在自己身上烧起来了却纹丝不动,从而确保我军不暴露,确保我军战斗胜利。有这样铁的精神、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军人,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我们党培养军队铁的纪律始终以严著称。一是把纪律内化为自觉。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支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或狭隘的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军人从入伍那天起,就天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已经变成军人必备的素质和高度的自觉。二是让纪律成为铁。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反对自由主义、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军阀作风,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长征时期,针对张国焘的问题,强调反对分裂主义,重申党的纪律。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我军要准备解放全中国的关键时期,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毛泽东还专门在《中国青年》复刊号上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强调纪律,军队建设始终有铁的纪律。

三是重奖重用守纪律的人。守纪律的人通常是老实人。老实人往往事业心责任感非常强,不会挖空心思去经营关系,不会刻意去宣传和包装自己。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重奖和重用那些守纪律的老实人,不仅是对纪律最好的维护,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七、变革领导——创新执行组织

提升军队的执行力,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紧跟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推进组织形态的变革创新。习近平在一次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我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适应变革、领导变革、推进变革,是党领导军队的重要方式,也是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我军以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组建了军团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从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我军的主力部队还曾一度地方化。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要从抗战时期的分散兵力进行游击战转移到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战略转变,组建了纵队、军和野战军。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说,“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时变化”。“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当时,毛泽东要求把精兵简政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来看待。我军能够在不同的战争时期,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能够做到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军根据不同时期的军事斗争任务和军事战略的转变,适时调整军队组织编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部署军队进行一场自我革命的“主动式改革”。在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我们党坚持战略上勇于进取,该改的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战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表现出现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治理能力。全军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听令而行,按令行事,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改革的正能量,形成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合力。通过改革改变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崭新格局。

八、魂魄领导——形成执行文化

军队打胜仗靠什么?既要靠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要靠强大的精神和意志。我军历史上曾经有“一把军号退敌军”的经典战例: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釜谷里战斗。我志愿军一个连坚守一个高地,先后打退敌人6次进攻,连队83人只剩下7人。傍晚,敌人组织8辆坦克和1个营的兵力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我军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这时,司号员郑起看到身边的军号,拿起来就吹响冲锋号。敌人听见号声惊呆了,以至于忘记向只离他们10多米远的号手射击,而是出人意料的调头溃逃。一把小小的军号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神奇魔力,就因为这军号声中放射出我军强大的精神和意志的力量。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它仿佛是非洲女巫,只要它一响起,共产党的军队就如同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我军。每当这时,我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那把军号至今珍藏在军事博物馆。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经验时说,美国军队为什么打不过我们志愿军,原因是美国兵“钢多气少”,而我们志愿军则“钢少气多”!这种气、这种精神就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军队的执行力强,从根本讲就是这种先进军事文化的“底气”很足。

建军90多年来,我们党非常重视军队的文化建设,始终强调要用先进军事文化铸魂育人,形成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古人讲:“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对一个人来说,文化是灵魂,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文化也是灵魂,有了灵魂,军队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

(本文作者: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