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鵬飛:抓實旅遊扶貧,決勝脫貧攻堅

抓實旅遊扶貧,決勝脫貧攻堅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郴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易鵬飛

郴州是湖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休閒城市。近年來,郴州市深入貫徹中央、省委旅遊扶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旅遊業精準扶貧,走出了一條旅遊產業與脫貧攻堅協調發展的路子。2017年,全市通過旅遊扶貧帶動脫貧的貧困人口達到13637戶、39183人,分別佔年度總脫貧數的48.8%、42.9%,79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摘帽,桂東縣率先整體脫貧。

易鹏飞:抓实旅游扶贫,决胜脱贫攻坚

創新工作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走深走實走新旅遊扶貧道路。

從戰略的高度來定位。實施“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把文旅產業列為全市五大重點產業之一,制定文化旅遊體育千億產業四年行動計劃,不斷夯實旅遊扶貧的產業基礎。

以全域的思維來規劃。突破“抓旅遊就是抓景區”思維,按照“旅遊產業全域覆蓋、旅遊景區全域聯動、旅遊產品全域優化、旅遊線路全域統籌、旅遊品牌全域整合、旅遊市場全域營銷”的思路,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旅遊發展總體佈局,打造“錦繡瀟湘·別樣郴州”系列旅遊品牌,積極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蘇仙、桂東、汝城、資興、宜章、北湖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用統籌的辦法來推進。跳出旅遊抓旅遊,把旅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公共服務等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實施“旅遊扶貧+”工程,加速農旅、工旅、文旅、體旅、康旅融合,拓寬其他產業的旅遊功能,使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形成旅遊帶動產業、產業推動扶貧的格局。

強化產業支撐

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旅遊扶貧模式,增強旅遊產業的帶動力。

景區輻射“帶動”。把核心景區的周邊村落特別是貧困村作為景區休閒、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來打造,細化實化“景區帶村”任務措施。2017年,桂東、安仁、宜章、汝城四個片區縣利用莽山、稻田公園等8個景區帶動了周邊19個貧困村12049個貧困人口就業。

鄉村旅遊“拉動”。大力發展特色民宿、風情小鎮、歷史文化村落、養生休閒山莊、農家樂等鄉村生態休閒旅遊,把普通農家變成旅遊勝地。桂東縣金洞村建設了避暑度假休閒養生為主題的民宿近60家,發展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的體驗式旅遊,2017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000餘萬元,人均增收5萬元以上。

旅遊商品“推動”。引導各地開發鄉村旅遊商品,包裝土特產品,增強造血功能。汝城縣熱水村採用“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大禾米餈、冬筍、香菇、竹稻米、竹筒酒、手工紙等特色旅遊商品,推動農副產品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節慶活動“撬動”。2017年,郴州市成功舉辦春、夏、秋三季全市美麗鄉村旅遊文化節和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各縣市區分別舉辦桃花節、櫻花節、艾葉餈粑節、春分藥王節等節會活動,豐富了旅遊產品供給,擴寬了貧困戶就業、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易鹏飞:抓实旅游扶贫,决胜脱贫攻坚

做實市場主體

旅遊扶貧的根基在旅遊產業,活力在市場配置,主力軍是市場主體。郴州市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原則,在做好頂層規劃佈局、資源保護管控、基礎配套完善的基礎上,全力抓產業、抓企業、抓招商,緊緊依靠市場主體來支撐旅遊產業、促進旅遊扶貧。

招大引強做優主體。積極整合旅遊資源,精心包裝旅遊項目,對標有實力、有誠信、有成功範例、有專業團隊的大企業進行精準招商,近三年引進了長鹿、中景信、中惠旅、瑞欣和、花間堂等多家戰略投資者,簽約旅遊項目75個,總投資額430億元,建設了莽山文化旅遊景區、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飛天山文化旅遊產業園、郴州長卷等一大批重大旅遊項目,郴州旅遊實現了規模、品位、效益的巨大飛躍。

幫難解困扶持主體。建立“引進-落地-投產-幫扶”全過程服務機制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對重點旅遊企業和旅遊扶貧項目實行市級領導掛點聯繫、一線調度,組建專門隊伍駐點幫扶,面對面解決旅遊扶貧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培小育新發展主體。推出系列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措施,開展鄉村旅遊創客行動,深化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改革,暢通民間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渠道,激勵了越來越多創新創業人員投身旅遊扶貧,全市旅遊產業投資連續多年保持在增長25%以上。

注重結合融合。

旅遊扶貧,脫貧攻堅、區域發展是目標,有機結合、帶動融合是關鍵。

讓群眾更富。堅持把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落腳點,通過旅遊就業、入股分紅、農產品產銷對接、土地流轉等增收方式,構建了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有效參與旅遊扶貧,共享旅遊扶貧成果。全國特色少數民族瑤族寨——資興市回龍山鄉二峰村是個貧困村,回龍山景區創建AAA級景區後,村民除了依託景區從事務工就業、土特產品銷售、食宿經營、帳篷出租外,還自發組織瑤族文藝演出團隊為遊客義演,既富了錢袋,也富了腦袋,達到了扶貧扶志扶智的多重目的。

讓村莊更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順應旅遊產業發展要求,大力開展環境整治、規範建房、廁所革命,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建成各類鄉村旅遊區(點)200多家,其中五星級42個,四星級104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讓縣域更好。以旅遊產業為重點,引導支持各地加速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推動縣域產業向高端、綠色、鏈式方向發展,逐步擺脫資源路徑依賴,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桂東縣將旅遊產業作為富民強縣首位產業,近三年旅遊產業增加值佔全縣GDP比重年均在35%以上,旅遊從業人數佔本地就業總數45%以上,農民來源於旅遊的收入佔純收入突破30%。

讓黨建更強。推動基層黨建與旅遊扶貧深度融合,實施“1+4”系列文件,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能力、經濟助推能力、基層治理能力、群眾服務能力。“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沙洲瑤族村由村黨支部牽頭,建立“支部引導、集體經營、農戶參與”機制,有力促進了紅色旅遊開發。桂東縣漚江鎮青竹村經過整治軟弱渙散,新的班子積極引進企業和能人大戶發展民宿、康養、觀光農業等旅遊業態,不到一年的時間,10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萬元,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