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大有來頭,跟郭襄無關

很多人都說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是他最後見郭襄的場景,但桃子認為這只是一些金迷的一廂情願罷了。且不說張三丰最後和郭襄告別的地方有沒有那些景緻,就算有,彼時恩師覺遠新喪,自己又處於逃亡的境地,絕不會有心思去觀察周邊的景色。

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大有來頭,跟郭襄無關

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分別為: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那就是俞蓮舟的名字。看到蓮舟,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我們會想到王維的《山居秋暝》。裡面有一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讀過這首詩的朋友應該知道里面還有兩句叫“空山新雨後”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恰好對應了張翠山和張松溪的名字。

《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輞川別業所作,而輞川別業在陝西藍田縣,距離全真教所在的終南山僅四十九公里。張三丰有沒有去過終南山呢?很有可能是去過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提到張三丰曾經“北遊寶鳴”,這裡的“寶鳴”實際上指的是寶雞。歷史上,張三丰確實在寶雞留下過足跡,至今寶雞的金臺觀還流傳著張三丰的傳說。

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大有來頭,跟郭襄無關

我們都知道張三丰是道士,而當時最出名的道士聚集地就是全真教。張三丰不管是練武還是修道,顯然都不可能閉門造車,肯定是需要外出交流的,而最好的交流場所就是全真教。在去全真教交流的路上,張三丰經過了王維晚年隱居的輞川別業,又聯想到王維的《山居秋暝》,這便有了以後七個弟子的名字。從弟子的排位可以看出,張三丰給弟子取名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

一開始是遠處的橋,接著乘坐小船穿過一片荷花,周圍的山勢雄奇,一塊塊大石頭十分引人注目。到達山腳下才發現,原來溪水是從松間流下來的。抬眼望去,山上鬱鬱蔥蔥,綠得快滴出水來。到達半山腰,遇到了一個可以休息的亭子。休息片刻,終於到達了山頂,視野極其開闊,有豁然開朗之感。看著山下的景色,忍不住放聲長嘯,聲音久久在山谷裡迴盪。

張三丰七個弟子的名字大有來頭,跟郭襄無關

很明顯,張三丰給弟子取名來自於一次遊覽,而遊覽的地方就是輞川別業。仔細讀一下王維的《山居秋暝》是能感受到一點意境的,這種清靜無為的意境跟道家思想是十分吻合的,這也解釋了張三丰為何要遊覽輞川別業,又為何要以他遊覽的一些景緻作為弟子的名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