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伤膝”是误传

太极拳“伤膝”是误传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锻炼会导致膝关节疾病”,这是一个误区。

风湿病学会是世界上知名的骨关节疾病学会,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认为:膝关节疾病本身就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晚期功能障碍程度重等特点。膝骨关节疾病不仅带来疼痛、功能活动受限,还会有情绪上的精神伤害。运动干预是其主要防治手段,并非各种运动都有益于膝关节。

如何既达到运动效果又能减少膝关节损伤风险是关键问题。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各种运动中,太极拳对膝关节的压力相对较小。太极拳的步法对膝关节最高的反作用力是体重的1.2倍,而步行与慢跑时最大的反作用力可达体重的3倍以上。

所以说,太极拳可以改善下肢踝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深部的肌群和神经控制灵敏性,当关节遇到潜在的力伤害时提供一种反射性的保护。

太极拳“伤膝”是误传

太极拳“伤膝”是误传!

掌握好太极拳拳架的要点是保护膝关节的关键。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拳谱要求:注意虚实阴阳转换,以意导气,以气催力,拳架不能僵硬也不能松软无力。上下一体,一气相连,迎送相当,才能动作转化灵活,缓急变换自如。由此可以得知,太极拳强调劲起于根,主宰于腰,行于手,由脚到腿、到腰、再到手,上下相随。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打太极与膝关节磨损没有必然联系!

那为什么会出现太极拳习练者,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出现关节痛呢?大多数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打太极拳前未做关节热身活动

不少人忽视练习太极拳前的热身运动,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练一遍太极拳,直接进行套路练习。由于活动不够充分就开始练太极拳,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还比较僵硬,做动作不慎就会造成膝关节扭伤,在以后练习时就成会出现疼痛现象。这和游泳时不做腿部热身容易造抽筋的道理一样。有些太极拳师本身不重视热身运动,使学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是需要纠正的。

2忽视打太极拳后的休整和保养

太极拳的多数动作要求松胯屈膝,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对腿部力量的要求较大,许多初学者(包括一些长期采用错误姿势的练习者)在练拳时,四肢僵硬,双腿重心移动时力不走裆,长时间练习后,腿部肌肉由于疲劳就会比较紧张。所以在停止练习后,要做好休整活动,注意肌肉的放松。这就像参加百米冲刺的运动员跑完后还要进行一段距离的慢跑一样,使身体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3打太极拳时姿势不准确

1、跪膝。跪膝就是膝关节超过脚尖太多,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到膝关节上,不能顺利地下到脚上,由于膝关节承重太大,易造成膝关节疼痛。

2、定式时实腿的膝关节与脚尖不能对照。由于膝关节与脚尖不对照,使膝关节受力不当,所以易造成膝关节疼痛。如动作“单鞭”定式,左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

3、重心倒换时动作幅度过大,两膝造成左右摇摆;同时两脚不能抓地,出现不是外侧脚离地,就是内侧脚离地的现象,这样子扭来摆去,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使膝关节受伤。

4、动作转换时不能虚实分明。在脚尖外摆、内扣时尽量不要负重,待定好方向后,再将重心转移过去,不要将两脚在地下虚实不分地乱扭乱摆,这样既不能体现出虚实分明,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导致以后出现关节痛。

4过分进行超极限的运动

有的练拳者,过分强调功夫的长进和在技击上取得成就,经常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过度的超极限的运动,也会造成膝关节受损。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在练完功后,身上出汗很多,这时全身毛孔都张开了,这时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间,或用电风扇对着吹和洗凉水澡。反之“风如箭刺”,容易造成关节痛。特别是在冬天,运动后出汗多,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大风天气里最好也不要在户外练拳,否则也容易让关节受风。

总之,打太极拳引起的关节痛主要是运动方式的错误造成,它不是太极拳套路本身的问题。需要告诫大家的是,打太极拳需要有名师指点,因为它和其它运动不同,经络运行和内气导引是靠外形模仿所不能意会的。现在教太极拳的人很多,但真正能领会和有效传授太极拳的精髓的人不多。教授的方法和锻炼的方式不对,自然会练出关节痛等“运动病”来。建议大家要跟有所传承的、真正的明师学习太极拳。另外,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所谓老少皆宜,就是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架位的锻炼方式。腿脚和关节不好以及年龄较大的人,不要强调低架位,只要注意到和内气运行到位就行,对初学者来讲,也要徐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大负荷的锻炼。

所以说,正常的、科学的太极拳锻炼不但不会损害膝关节,而且对关节炎、痛风等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