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潮汕人(csr540)- 潮汕胶己人个平台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潮汕民间,只直接称它做“九月九”。

潮汕重阳节习俗

祭祖

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登高

《澄海县志》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簪菊花,插茱 萸,仍遵照古人遗留下习俗,谚语说:‘九月重九,登高饮酒。’”这天 称为重阳节,是因为《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九相重,称为“重九”。 又因为日、月俱为“九”数,两阳相重,又称为“重阳”。

重阳登高习俗,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有关登高缘因,人们社撰了 这样一个传说。《续齐谐记》曰: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 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大灾。 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 菊花酒,便可消灾免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 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 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 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随着岁月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漠,而登高习俗被 赋上新气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 当此之时,邀请三四亲朋好友,欣然结伴出游,登高环望,极目天舒。那 漫山红叶,金黄果实,各种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食“九皇斋”

潮汕重阳节保持中国传统的风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赏,饮酒赋诗,老百姓翻晒衣物书籍、椅柜颇有古意。潮安、澄海且有一处结缘风习,即炸油麻丸分送亲友。丸与缘同音(粤语读音),意在结缘。另旧时潮州戏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斋,称食九皇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员穿白衫裤,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体敬拜(连同玄武山佛祖和戏神田元帅一起拜)。民间也有拜九皇者。但在泰国潮籍华侨裔食九皇斋却很隆重,自初一至初九或初十,普遍有食九皇斋,祀拜皇神之俗。他们所祀的九皇神,与中国神书上所说的北斗辰宿不同,也与潮汕本土民间传说的人皇九个头,有九个兄弟,分管九州的九皇神不同。他们拜的九皇神,传说原是九个贼,后被观音大士收服,改邪为正,大慈大悲,做了许多善事,成为佛门的大弟子,而受人们的崇拜,构成了有异于本土的潮汕华侨民俗的一部分。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泰国普吉九皇斋节(图)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食重阳糕

重阳吃“重阳糕”。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粟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放风筝

清乾隆《揭阳县志》云:“重阳,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日,儿童多放纸鸢(即放风筝)。”九月风信好,儿童多放风筝。有童谣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

潮俗又说:“九月九,风筝仔,满街走。”说的是潮汕人在这一天的 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 动。金秋季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形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 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

潮汕地区的风筝不似潍坊风筝有名,但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 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自纸上画上各 种图案。常见的有鲳鱼、章鱼、蝴蝶、蜻蜒等动物造型。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食菊花餐

重阳节古称菊花节。古人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黄花醉重阳”及“九月黄花插满头”等诗句。

古往今来,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阳有赏菊、餐菊、饮菊、插菊等风俗。古医籍《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而在澄海樟林、盐鸿一带九月初九【食粿头】的习俗:

每年九月初九做粿头,吃粿头。最主要的食材是鸡屎藤,名字虽难听,却是一种能清热解毒的草药。除了鸡屎藤,还需集齐真珠花菜、苦刺菜、枝香草、脾仔草、金不换、益母草、叶下红、秋瓜叶等,才能召唤粿头。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但现在青草越来越难找,人多花不起工夫,除了盐鸿还保留有集齐九草的习惯,其他地方,能找到鸡屎藤,已算正宗了,更多的,只是将秋瓜叶以一当九用。青叶粿,这种用植物的叶子和大米做成的米果品,其貌不扬,薄薄的、扁扁的,像一片大耳朵。它不用印模印出来,而是用头头尾尾的边角料捏出来的,所以有人叫它“粿头”。

青叶粿制作过程:

【1】各种青草叶子和大米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2】制成粿型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3】进行蒸饪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4】进行油煎更加美味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别看这粿头粗粗陋陋,却是当地人们喜好的药膳小吃。雅名之所以叫青叶粿,玄机在于它选用9种青菜或草药的叶子作料。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正宗的青叶粿,一定要用9样叶子,9是个好数字,不过,有时缺一两味也无大碍,但不能缺得太多。但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止血祛暑的秋瓜(丝瓜)叶是不能缺的。秋瓜叶是主料,何况,秋瓜长命,吃了会益寿。”

昔年,樟林、盐鸿一带有一种习俗,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们纷纷到乡里北面莲花山顶的仙公宫求梦。上山来的人都要在仙公宫旁的山地睡到天亮,看这一夜天公赐个什么梦,来预测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莲花峰是一座海拔500米的山峰,到峰顶的仙公宫,要攀登弯曲崎岖的好长山路,很多人身上带一袋青叶粿充饥,夜间也好作点心。

在潮汕部分地方会在九月初九这天【食“炣饭”】: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老式的炣饭是用大火灶做出来的

由于大灶火大,锅大,米饭熟的快

所以做出来的炣饭也特别的香

最好吃的就是那层锅巴

油香油香的,又脆又好吃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告诉你,好吃的炣饭是这样制作的哦↓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第一步:炣饭材料的切、洗、泡。材料可依据自家的喜好而定,推荐板栗(切成丁)、胡萝卜(切粒)、虾仁(要浸泡)、香菇(切丁)、腊肉(切片)、猪肉(切丁)、玉米粒、土豆(切丁)佐料:葱、芹菜,同时煲上满满的一大锅白米饭。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第二步:所有材料准备功夫做足后,全部放在一起搅拌均匀,一起倒进锅里爆香。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第三步:所有材料爆香炒熟后,直接将已煲好的白米饭捞进材料中,注意白米饭要与佐料一起拌匀。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香喷喷的米饭上点缀满焖熟的板栗、绿豆、腊肉、香菇……炣饭就这样做好啦!流口水了吧~别看操作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却是色香味俱全哦~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如果希望做出来的炣饭更好吃,还可以把大米换成糯米哟!这可是潮汕人的独门秘方。总之,做潮汕柯饭没有固定的套路,你可以随心所欲,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你又创造了新吃法呢!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在潮汕人的眼里,重阳节这天,一家老小一起齐聚在一起吃这顿炣饭,意味深长。它寓意着来年,一家老小时来运转,好运连连,老人健康长寿,小孩快高成长,青年事业畅顺,少年学业有佳,一家老小平平安安。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食“粿头”食“炣饭”,这些潮汕习俗你懂吗?

关于重阳节由来的神秘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