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中医辩证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中医辩证高血压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我们治疗高血压病,主张病人尽早停用西药。但在停药初期,血压会暂有所升高,甚至头痛难忍。因为吃中药是一个治本的过程,血压都会有所升高。此时可以配合针灸治疗以降低血压。这样既治本又治标,病人没有痛苦而大病可除。如果病人实在头痛难受,可以暂时服用少量的降压药物以缓解症状并逐渐减少,若不难受,就不必服用西药。其实,针灸即可完全控制血压,能不用西药就尽量不用,以免久用伤阳。以后,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也就不会再复发高血压了。配合每天练习八段锦的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或者六字决的“吹字功”,对于缓解高血压症状有着极好的疗效。

统计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死于肾衰竭、心衰竭与降压西药关系重大 。西药会让患者产生强列的药物依赖性。表面降压实则摧残心、脑、肾,而且还会带来头晕、恶心,心慌,哮喘,水肿等副作用会给你造成巨大痛苦 。对于那些睡眠、情绪不好导致的假性高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就判了死刑。 降压药促使你的身体血压调节机制高速退化,高血压要想摆脱药物就要恢复人体血压调节系统,不能盲目使用西药降压,因为一旦服用让你永远再也离不开他。

中医辩证高血压

中药

其实我们可以依靠中医治疗高血压,通过辨证一般分以下六种方法。

肝阳上亢型:表现 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肝肾阴虚型: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阴阳两虚型: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痰浊中阻型: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中医辩证高血压

淤血阻滞型: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冲任失调型: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方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具体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

(1)治标法则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①平肝潜阳法 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②祛痰化湿法 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③宁心安神法 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④活血化瘀法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中医辩证高血压

(2)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①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②阴阳两补法 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③调摄冲任法 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高血压病的中医食疗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食疗方: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为一疗程。

3.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为一疗程。

4.莲子15克,糯米30克,红糖适量。将上3味同入砂锅内煎煮,煮沸后即改用文火,煮至粘稠为度。每日早晚空腹服。

5.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6.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7.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8.糖、醋浸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9.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早饭前空腹1次食。

10.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加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11.煮熟的黄豆浸于食醋中,2~3日后食之,每次10~15粒,每日3次,坚持服食,有降压作用。

12.青萝卜切碎榨汁,每次饮用30毫升,每日2次,连服10日为一疗程。

13.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14.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降血压之功效。

15.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对降压有效。

16.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中医辩证高血压

【症状】头晕、抽痛、目花、耳鸣、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舌尖红、苔薄、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

【方 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4.5克,钩藤(后下)、白蒺藜、臭梧桐各12克,菊花、稀莶草各9克,地龙4.5克,生牡蛎、珍珠母各30克。水煎服。

【加 减】眩晕甚,另服羚羊角粉0.3~0.6克。

【症 状】目眩、头胀痛、面红、目赤、口干苦、咯痰稠黏、尿黄、体质多偏肥胖、舌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

【治法】清火化痰。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胆星、茯苓各3克,黄芩、竹沥、半夏各9克,夏枯草、决明子各12克,陈皮4.5克,竹茹6克。水煎服。

【加减】肝炎偏旺,见头痛甚、烦躁易怒,酌加龙胆草3克,丹皮6克,山栀9克,苦丁茶6克,生牡蛎30克。心火偏盛,见睡眠不宁,加莲子心3克。痰煊偏重,见头重、目眩、肢麻沉重、胸闷、恶心,苔白腻,去黄连、黄芩、决明子、竹沥、半夏,加白僵蚕6克,天麻4.5克,白术、法半夏、泽泻各9克。

【症状】头昏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如活动或情绪波动则易面赤升火、口干、形瘦、腰腿酸软、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 药】复方首乌丸加减。制首乌、生地、桑寄生各12克,枸杞子、桑椹子、女贞子、白芍各9克,龟版15克,生牡蛎、石决明各18克。

【加减】兼心阴虚,见心悸不安、失眠,去白芍、桑寄生,酌加玉竹、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水煎服。阴虚火旺,见头痛、面红、心烦、口干较甚、小便黄赤、舌质红,酌加夏枯草12克,菊花、知母、黄柏各9克。更年期妇女月经不调,去生地、龟版,加熟地、当归、怀牛膝各9克,茺蔚子12克(或益母草15克)。

中医辩证高血压

【症状】头昏且晕、面色觥白、畏寒、肢冷、下肢酸软、夜尿频数、阳痿、滑精,或虚烦、口干、颧红、舌质光而淡红,脉沉细。【治法】助阳益阴。

【方 药】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加减。制附子4.5克,肉桂2.5克,仙灵脾、仙茅、山萸肉、熟地各9克,龟版18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

【加 减】心悸、气短,酌加紫石英15克,磁石24克,五味子、炙甘草各4.5克,党参9克。面足浮肿,加黄芪、白术、防己各9克。兼阴虚火旺者,去制附子、肉桂,加知母、黄柏各9克,玄参12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