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 中弘股份恐成市場化退市第一股

週三,1.38億股封死在跌停板,無情的籌碼將中弘股份股價壓在了0.82元/股,全天成交4.86億元。由於這已是該公司股票第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面值,且由於漲跌停限制,該股股價週四絕無可能回到1元之上,這也意味著,中弘股份很可能成為A股史上首隻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而退市的公司。

有私募人士指出,這是一次市場化的選擇,資金的不認可最終讓公司走到了如此被動的局面。

“並不是完全沒有挽回餘地。”國際地產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後續如果有白武士入場發現公司可以和值得挽救,就會提出債務重組方案,或者向殼中注入資金。

資金最終選擇用腳投票

自從8月15日股價首次跌破面值1元以來,中弘股份的股東可謂每日都忐忑不安,去與留的思想博弈從未停止。因為,在A股歷史上,還從沒有一隻個股因為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而退市。20個交易日等一個奇蹟,是不少有僥倖心理的投資者所想。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股指節後表現不佳,中弘股份在0.95元左右上下徘徊數日後,終於選擇了放棄抵抗,在10月17日股價一度衝至0.96元后尾盤出現大幅跳水,最終以跌停價0.82元報收。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弘股份第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面值,由於A股單日漲跌幅限制,這意味著中弘股份在週四沒有可能漲回1元之上。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即1元)就會被終止上市的相關規定”的規定,不難推斷,中弘股份退市幾乎已成定局,該公司也將成為自該條規定2012年設立以來,第一個因此退市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7日交易前一晚,中弘股份曾發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18年10月16日收到董事長王繼紅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及董事、總經理張繼偉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與此同時,中弘股份宣佈任命原北大科技園項目經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張永宏為公司新總經理。

但即便臨時換帥,也未能改變市場對中弘股份的看法,資金最終選擇用腳投票,1.38億股封在跌停板上,顯得格外的冷酷。

公司一直積極自救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淨利潤急跌、債務逾期、股權凍結、項目停工、股東集體減持等壞消息如惡虎環伺。危機四伏的情況下,中弘股份一直在努力自救。

2018年7月11日晚,中弘股份發佈公告稱,擬作價14億元將全資子公司海南如意島旅遊度假投資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出售給佳兆業集團。公告中寫明,雙方已於7月8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中弘股份不得已將“最值錢”的如意島項目售出。通過交易,中弘股份能夠獲得佳兆業經過債權債務衝抵後所支付的7300萬元現金,負債減少81.92億元,同時增加10.3億元投資收益。

即便是在8月中旬首次跌破面值之時,中弘股份的自救也一刻未停,甚至還引出一場鬧劇。

8月27日晚間,當時股價已經跌破0.8元的中弘股份公告了與加多寶及銀誼資本簽署的《債務重組及經營託管協議》,次日中弘股份便強勢漲停。然而,加多寶方面緊急澄清此事,讓原以為這是中弘股份“救命稻草”的投資者大失所望。

但就是這場鬧劇,奇蹟般地拉了中弘股份一把。9月5日,該股股價成功收至1元,意味著公司至少重新“續命”20個交易日。

9月13日中弘股份跌停,退市警報再度響起。

國慶假期後,中弘股份發佈多份公告,公司及中弘集團與加多寶集團及銀誼資本簽署協議,各方同意終止一切形式的合作。同時,公司與宿州國厚城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創展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新的經營託管協議。

由於在中植系成員“中泰創展”決定接盤之前,浙江中泰創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中弘股份的債權人與之剛剛爆發5億元訴訟衝突,這一矛盾的做法也引起交易所關注。不過,中植系對此回應稱,中弘股份為上市公司,妥善處理其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有利於維護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有利於有序化解中弘股份面臨的債務風險。

但即便搬來中植系“救兵”,此次卻未能創造奇蹟,中弘股份股價鐵定不能在第20個交易日回到面值之上。

並不是完全沒有餘地

深圳一名不願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記者:“交易所這個規定發佈以來,中弘股份算是開了先河,成為該規則下可能退市的第一股。我覺得這挺好,至少是一次市場化的選擇,資金的不認可最終讓中弘股份走到了如此被動的局面。”

不過,北京一私募經理向記者表示:“幾年前,有一隻B股,也是股價連續低於面值,不過後來通過縮股的方式避免了退市厄運。在海外市場,縮股是很常見的現象。此次中弘股份會否效仿,我覺得可以關注下。”

黃立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弘股份並不是完全沒有挽回餘地。首先上市公司可以看看能否向證監會申請延期停牌,藉口找到白武士。如果獲得同意的話,證監會會提出有關要求。後續如果白武士入場後發現公司可以和值得挽救,就會提出債務重組方案,或者向殼中注入資金。如果是債務重組方案,那麼就涉及債權人要消減債務,如果是純注入資金就不涉及債權人減債或換股。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還有一種聲音認為,2012年滬深兩市引入“1元退市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投資者不要迷戀所謂的殼資源,炒作垃圾股。

此外,記者發現,2012年,閩燦坤B在連續18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後,該公司宣佈停牌重組,最終其6:1的比例縮股方案先後獲得臨時股東大會和地方政府通過,擺脫了退市厄運。此次,中弘股份會不會開創A股先河,通過縮股規避“1元退市標準”,或許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0.82元/股 中弘股份恐成市场化退市第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