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請回答1988》裡有句話很讓人感動: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 ,也覺得喉間哽咽。媽媽,最有力量的名字。”

可是真的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當媽有多難。

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好媽媽,從成為母親的那天起,放棄了從前的任性,生活中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

很多媽媽時常對孩子感到愧疚,後臺經常有媽媽留言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不管是衝孩子發脾氣,還是孩子任性、生病,媽媽們都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好。

我們恨不得做100分媽媽,讓孩子事事順利,然而事實上,孩子只需要一個60分的媽媽。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媽媽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我認識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弱小和無知,有關孩子的大事小事,親自上陣,衣食住行都是父母包,替孩子做得很多。

一個100分的完美媽媽,常常把孩子的獨立和成長的機會給抹殺掉了,把萬事都做齊備了,孩子就沒有自己成長的餘地了。

這樣的孩子最後會變成給什麼樣?

獨立能力差;

不懂責任、逆反;

膽小、沒有主見;

抗挫折能力低......

有位家長曾留言:“孩子上大學了,獨立能力特別差,宿舍裡就他一個人,不會洗衣服,不會鋪床,什麼事都得問我們,孩子他爸說他幾句,他說:‘我變成這樣,不都是你們慣得嗎!’哎,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往往是被全能的父母養得越來越脆弱的。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你變“壞”些,孩子才能開始長大


身邊一朋友曾經對我說:我不做全能媽媽,我要做個“壞”媽媽:

“我現在在孩子心裡成了壞人了。

上個周, 帶孩子去逛超市,他看上了一個遙控汽車,孩子不依不饒,賴在地上不走,一邊哭,一邊罵:‘壞媽媽!壞媽媽!’家裡的家務活,我也經常喊著他幫忙幹。

連我婆婆都經常說:你怎麼忍心。

可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捨不得孩子流眼淚。但是我也明白,溺愛會換來孩子的任性妄為。孩子大了,該狠心的時候不能心軟。”

朋友的話讓我十分感動。

一個孩子在生命的頭幾年,需要媽媽無條件地去滿足他,給予的愛越多越好。

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做媽媽的要逐步放手、“狠心”,愛得要有節制。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60分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媽媽”。太多太少的好,對孩子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足夠好的媽媽,能夠傾盡全力在生命的最初滿足孩子的全方位需求,也能坦然地接受孩子逐漸長大、逐漸從自己的生活中退出。”

不要跟前跟後圍著孩子轉,就為了喂一口飯;

不要看見孩子摔了一下,就心慌意亂跑過去;

不要日復一日地輕聲細語哄孩子起床;

不要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

哪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不會摔幾跤?哪個孩子餓了不知道吃飯?有原則和邊界的愛才是理性、健康的愛。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當然,所謂的“壞”媽媽,並不意味著不近人情、冷漠,而是在愛孩子的同時,他的壞習慣,不能慣;他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該他面對的挫折,別擋在前面。

孩子未來的路,要他自己去走,可能現在他會鬱悶:"為什麼我的媽媽總愛管著我?”

然而,等到他長大,終會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

插畫: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