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歙砚徽墨

一提起我国的文房四宝,想必大家脑海中立刻想到的的肯定是笔,墨,纸,砚。自宋代以来,“文房四宝”就特指宣笔,宣纸,以及徽州地区的歙砚徽墨。徽州一带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又很丰富,所以不论是人文还是自然面貌,徽州绝对是揽天下之大胜。人间有味徽墨香,玉带金晕歙砚强。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靠的也是良墨和倒墨之砚,层纸的泼墨香气,是华夏子孙智慧的气韵。千年徽州底蕴,从这里开始。

文房四宝之歙砚徽墨

【非遗】歙砚技艺星晕天成 巧夺天工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歙砚历代被文人所称赞,南唐后主李煜曾对其有“歙砚甲天下”的妙赞,李煜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小微为“砚务官”派石工周全之,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由于国主的重视,歙州一带的制砚业就更为兴旺了,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由帝王设置砚务官督采歙石,算得上是破天荒的盛举。可以说,这是歙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屯溪老街有一家挂着“砚雕世家”牌匾的店铺,店面看上去也是古风古色的,一进门入眼的便是一块巨型的歙石端放在正厅前,用彩绳环围着,怕是被来往游客随意乱摸而坏了石头原有的光泽度。与其说是家专门制作歙砚的,倒不如说是有关歙砚文化的博物馆,百年歙雕已不单单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标记了,更是蕴含着传承的可贵。歙县,也是因为素然淡雅的乡村美景和历史悠久的歙砚使得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山村以它独有的文化姿势闻名遐迩。

文房四宝之歙砚徽墨

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生产线探秘

歙砚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制坯、设计、雕刻、配盒等。每一方砚台的制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离不开制砚工人和雕刻家的劳动。其中雕刻是制作程序中较为复杂的一项, 歙砚砚边多采用古器之纹,因此这个物品造型看上去也是素雅大气,美观大方。我在徽州古城看过砚匠师傅制作歙砚,刀工精细,神经丝毫不敢怠慢。他说那些看上去越是简单的砚台其实制作越难,可能一块砚台承载更多的是匠人师傅的态度吧。

文房四宝之歙砚徽墨

徽墨工艺

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万载存真的美誉。明代中期以后,在整个徽州地区,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加之黄山一带气候适宜徽墨原料的生长,使得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业的中心。徽墨也承载着徽州地区的礼节,所谓“一两黄金一两墨”,真正的好墨在于配方,在于功夫。一块小小的墨锭需要点烟、熬胶、和料、制墨、晾墨、修边、洗水、描金等八道工序方能制成。

好的书法作品大多一气呵成,当然也离不开工具的辅助。一脉相承的徽墨纸砚串联起的是徽州厚实的人文文化 。

文字:扬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