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慢旅 manlver|慢 下 來 世 界 不 同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慢旅君最近一個多月都在閉門謝客寫書稿,沒時間出去玩。可是依然很不幸,中了流感的招,一病二十幾天,一邊咳嗽一邊打字的柔弱背影,嘔心瀝血的感覺……

崔導說五一開車帶我去合肥散心。去之前diss他(不是地域黑,每次出去玩都會有這個吐槽環節):“不去,有什麼好玩的,聽名字都要胖三斤。”

崔導說:“合肥原名瀘州啊,而且安徽出過很多猛人,比如曹操,朱元璋,包拯,李鴻章,孫立人…你不想看看這個地方到底猛在哪裡嗎?”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我一看,媽呀,是挺猛……不輸咱們越地長歌。

到合肥直奔安徽博物院,後來,

後來我都不想出來了……

看網紅文物“路由器”請直接拖到底。

以下多圖預警!!!

新館相當氣派: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省博對面是地質博物館,沒時間了,只好留給下次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進門黃山鎮宅,陽光在壁雕上流轉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從老祖宗的頭蓋骨開始講起……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傳說中的“龍鱗”,其實是揚子鱷的甲骨。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很多動物遺骸發掘自人字洞遺址。那時,從劍齒虎到老鼠和蝙蝠,可能都在我們老祖宗的菜譜上。

接著就講到了新時期時代的玉人,一坐一立,雙手託胸萌萌噠: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雖然沒有良渚玉琮精美,但是表情還是非常惟妙惟肖的。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接下來看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玉勺: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距今5500年前,新時期時代,怎麼會有這麼精美的東西!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紋面陶人。據說,春秋吳越時期越國人還有紋面習俗。這個是七千年前的。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雙墩遺址的象形文字:有隻萌萌的豬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雙墩人還會製造實用的陶器來烹製食物。這是一個7000年前的蒸鍋,葫蘆形,下面放水,中間有一個陶箅子,上面放食物。相當科學。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七足鏤孔器,到現在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復原廚房場景。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房屋結構復原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禹會祭臺復原:

安徽蚌埠市禹會區渦淮交匯處塗山腳下的禹會村,相傳是“禹會諸侯”的地方。“禹會”的村名早在《漢書》中就有記載,延續至今。禹墟的稱謂在北魏時酈道元的《水經注》的“禹墟在(塗)山西南”中得到確指,這正與蚌埠西南郊禹會村的禹墟相吻合。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我一直認為,“大禹治水”講的是發生在江南的故事。因為大禹傳說的遺存很多,而且多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相傳,大禹娶塗山氏女為妻。新婚第三天即離家治水,“居外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重慶、紹興、蚌埠都有叫做塗山的地方。其中大禹陵在紹興會稽山;餘杭有個舟枕山,相傳是大禹系舟的地方,有機會可以去看下。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夏商之後,就是周。安徽有幾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墓,如六安戰國楚墓,蚌埠雙墩鍾離國古墓,壽縣蔡侯墓等,出土很多具有吳、楚、越、中原文化風格的青銅器。

這是徽博的鎮館之寶,鑄客大鼎。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我最喜歡的還有這一件鼓座: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蚌埠雙墩一號墓自2006年發掘之日起,因其獨特的形制及許多難以解釋的奇特現象,曾引起社會人士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一是圓形墓坑。二是該墓葬的封土,填土均為黃、青、黑、紅、白五色顆粒混合花土,五色土並非天然所成,而是要經過人工將五種地區的土壤採集並混合,說明在春秋應該就有五行思想了。三是在墓坑中間也出現了這五色土,並且構成從中間向四周的二十條輻射線,整體呈扇面狀,有專家認為是象徵性的天文遺蹟現象。四是在墓坑周邊建有十八個饅頭形的土丘,直徑一米五到三米不等。土丘中放置著大量的土偶,又有專家認為可能和女媧造人的神話有關。

雙墩鍾離國古墓的龍耳罍: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鍾離古城遺址在今鳳陽縣板橋鎮古城村。關於鍾離國的記載,史料匱乏。《史記·秦本紀》作“終黎”,嬴姓之國。一般說來是在西周的時候,由伯益的後代受封而建立,是西周、春秋時代的諸侯國之一,國君為嬴姓。春秋時期被楚國所亡。

墓葬出土9個編鐘上的銘文顯示:墓葬主人就是鍾離國國君——柏。出土戟上寫著“童麗公柏之用戟”,童麗與鍾離近音,應可通用,可以確定這個墓的主人是鍾離國名柏的國君。

另外2007年在鳳陽縣臨淮關鎮卞莊又發現了一座類似柏的袖珍墓葬,其中又出了一件青銅鐘,上面寫著“童麗君柏之季子康”,即是鍾離國國君柏的小兒子——康。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罍:酒器、禮器。

盨、簋、簠: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禮器。

鬲:炊粥的器具

甗:蒸鍋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卣:盛酒器。此鳳鳥紋公卣帶有中原風格(安徽地處楚、吳、越、齊魯交界),與其他吳越風格器皿有區別。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方鑑、方尊缶:這是一個套裝,小的用來盛酒,大的用來冰鎮或加溫。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乳釘紋銅簋: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

乳釘紋銅簋(guǐ,音軌),直頸,鼓腹,平底,圈足。腹部以菱形紋為地,每一菱形內飾一乳釘,並填以極細的雷紋。頸部和足飾變形夔紋。雙耳附飾鏤空稜脊。這種裝飾極為少見。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蔡侯蓮瓣蓋銅方壺:這是安徽省壽縣西門蔡侯墓出土的一件盛酒禮器。蓋飾鏤空八瓣蓮花形。方頸,圓腹。頸部飾對稱獸耳。腹部作“十”字帶區劃。圈足四角各有一獸,昂首跪伏。有銘文6字。上面的蓋子可以取下來,用長柄杓子往外取酒。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張圖幫你辨識夏商周禮器,很多字現在已經不常用了。但是罍這個字安徽人都會念,因為合肥有一條“罍街”。我覺得徽博的文物系統做的真不錯,會從一個點發散開去,很適合像我這樣有強烈求知慾但毫無基礎的小白。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墓葬出土除了禮器和生活用具,還有樂器,這和古人視死如生的觀念一致,即活著的時候酷愛音樂,死後也要帶一套樂器到地下享用。

蔡國,春秋中期的一個小國,春秋時,蔡國經常受到楚國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國滅蔡國。三年後,蔡平侯復國,遷都新蔡(今河南新蔡縣)。公元前506年蔡國曾隨吳國伐楚,並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國的逼迫下,和吳國的幫助下,蔡昭侯遷都於州來(今安徽鳳臺縣),稱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淮南市目前還有蔡家崗這個地名,不知是不是蔡國人的後裔。

蔡侯墓發現的鈕鍾,比較迷你: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鐃也是一種打擊樂器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此外還有一些青銅小件,這是老鷹展翅攫一條蛇的造型,沒有講明做什麼用途,我猜測應該是用來託著什麼東西的: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這是車節,相當於通行證,有了這個東西,車上的貨物不用徵稅。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1957年安徽省壽縣邱家花園出土戰國車節3件(形式和銘文均相同),舟節2件(形式和銘文均同)。自銘“金節”,是楚懷王頒發給鄂君啟運輸貨物的免稅通行憑證。據節文記載,頒發此節的時間是楚國的“大司馬邵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為公元前322年。鄂君的封地約在今湖北鄂城一帶。舟節規定鄂君使用船隻的限額是150艘。自鄂出發,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範圍涉及今漢水、長江、湘江、資水、沅水、澧水等。車節規定的運輸限額是50輛,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陸路的範圍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節文還規定載運牛、馬及有關折算的辦法,禁止運輸銅和皮革等物資。憑此節通過各處關卡可以免稅,否則必須徵稅。 金節是研究當時楚國的交通、商業、地理、符節制度、楚國王權的集中和強化,以及楚王與封君的關係等方面的重要實物。此“金節”用銅鑄成,文字錯金。因形似劈開的竹節,故名“節”。這種“車節”和“舟節”,迄今為止僅此一見,因而極為珍貴。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舟節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接下來講到兵器。春秋後起之秀吳越,在鑄劍方面是高手。安徽博物院也有收藏這一時代的劍,外形跟浙博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如出一轍。身為浙江人,很親切,但覺得還是沒有那兩把好看,所以沒拍照。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意外驚喜,我苦苦尋找的“殳”,實物出現在眼前: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這是蔡侯墓出土的殳。雖然“殳”字頻繁出現在各類文獻中,但是出土的時候考古學家並不知道殳長什麼樣,因此給它取名三稜矛。直到後來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同類實物,自報家門,一側的刃上鑄有“曾侯乙之用殳”六字銘文,這個謎才大白於天下。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春秋時期,車兵的制式武器有五種,被稱為車戰五兵,這五種兵器分別為戈、戟、殳、夷矛、酋矛(夷矛和酋矛是兩種長度不同的矛,夷矛較長)。

殳跟矛不一樣,前者是三稜或者多稜,銳殳是實戰武器,而晉殳是儀仗用的禮器,一般是儀仗隊開導用的。後者扁平,刺殺用兵器。這是矛,長得比殳樸素多了,因為它是實戰用的,沒有花裡胡哨的裝飾紋樣: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芍陂又稱安豐塘,位於安徽省壽縣,我國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興建於2600年前,比四川都江堰創建時間還早300多年,古芍陂號稱“天下第一塘”,被譽為“中國灌溉工程鼻祖”。

這是水利工具,鍤,一種U形鏟。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前方高能!!

你們要的網紅文物來了!!

去年底有篇爆文《國家一級文物竟有件酷似“路由器”!名字和用途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引起熱議,說的就是它——這件文物暫名為“雲紋銅五柱器”,斷代為西周,通高31釐米,其中柱高16.5釐米。“雲紋銅五柱器”器形確實奇特——器上有五根圓柱,分列於長方形的脊基上,距離互等;下為空腔方座,四角刓圓無稜隅,四壁微鼓。

上圖: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哎呀,圖上錯了,重上_(:з」∠)_: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這件青銅器出土於1959年3月,當時安徽省屯溪市西郊的正在修建飛機場,工地挖掘出青銅器、陶瓷器以及少量的玉石件和漆皮殘跡,經考古人員鑑定是兩座西周晚期墓葬。

當時出土的這件文物,難倒了在場所有的考古人員。這種造型的文物以前從來沒見過,沒有文獻記錄,文物上也沒有銘文,更不知它的用途是什麼!就連著名的考古學家郭沫若在仔細地端詳鑑別後,也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安徽屯溪西周墓葬發掘報告》猜測,可能是古代的樂器,“是用來插置管樂器以待吹,口部平齊便於放置穩固,脊上的五柱,就是插置準備吹奏的管樂器的”。也正因此,這份報告將之稱為“鐘形五柱樂器”。

當時的考古工作者還為其做過“試敲測音”。發掘報告中也列出了測試結果——五柱發音各不相同,或與古樂五音有關;每柱不同部位也有不同聲音。報告最終認為,這件銅器可能“與音律和校正音高有密切關係”。但同時,報告也指出,由於發掘時沒有見到附近有管樂器的腐朽殘跡為之佐證,因此也不能肯定這是一件樂器。“要解決它的用途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最後,考古工作者只好根據它的花紋和造型,給它起名為“雲紋五柱器”。由於它製作精美、保存完好,而且是首次發掘的孤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直到五十年後,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路由器,這件沉寂多年的文物突然翻紅,人們調侃說:“想不到西周人就已經用上了wifi……”

上篇到此結束,來一張玉佩壓尾。

一隻來自西周的路由器,至今無人能解密|慢旅|安徽博物館(上)

預告:

下篇放送一些萌萌噠文物,從三國至明代,挑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都放不可能,慢友們自己去徽博看啦!

你見過哪些調皮的文物?|慢旅|安徽博物館(下)

梵七七

設計師、旅行攝影師、自媒體寫作者,“慢旅”創始人。喜歡慢節奏旅行,深度體驗當地生活。三年來行走東南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地,追隨玄奘足跡,尋找佛陀聖地,對焦生命意義。微信公眾號慢旅(manlver)。

慢生活,慢旅行

更深度的旅行故事

請關注|慢旅|manlver

慢 下 來 世 界 不 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