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迎來新高管吳向東,大帥空降的幕後推手是平安馬明哲?

在媒體前消失了許久後,吳向東近期又重新迴歸了大家的視野,此番他的動作,對於中國兩家頭部房企來說,意味重大——吳向東或將告別工作了20餘年的華潤,來到華夏幸福擔任高管。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吳向東的履新,和平安的馬哲明不無關係,是他力邀其加盟華夏幸福的,據說華潤置地CFO俞建也一同前往,以及其他一撥高管。

吳向東是華潤置地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界領軍力量的主力推動者,他曾經也提出了華潤衝擊1000億的豪言,帶著過往的光環和鋒芒,他又將給華夏幸福帶來哪些改變?對於華夏幸福的發展又意味著什麼?

01、吳向東揮別華潤加盟華夏幸福?


華夏幸福迎來新高管吳向東,大帥空降的幕後推手是平安馬明哲?

(吳向東今年8月出現在華潤未來之星訓練營現場)




今年8月,許久未出現在眾人視野的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華潤置地執行董事吳向東,身穿白色的polo衫,在華潤未來之星的訓練營上發言致辭。

當時的吳向東,內心戲是怎樣的,我們無法得知。但是在兩個月後,他將要和他工作了25年的華潤作告別。而他的新去向,則是華夏幸福。

上一次吳向東成為媒體的焦點,則要追溯到2014年。當年,吳向東離開華潤的消息曾經在地產界引起軒然大波,這位華潤的激進派及“萬象城”的締造者,在辭職後一度消失在大眾的視線。

然而一年後的2015年,在華潤置地的年報顯示,雖然吳向東已於2014年辭任董事會主席職務,但仍留任提名委員會主席,而從華潤置地的實際運營來看,吳向東至今仍擔任華潤置地執行董事。

從吳向東初入華潤的那刻開始,就註定了他和華潤的不解之緣。1993年加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加入華潤置地。

2002年,吳向東操刀的深圳萬象城開工,當時是華潤第一次做商業地產,是華潤在內地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深圳最大的商業綜合體項目。身兼重任的吳向東將萬象城打造成深圳地標,該模式也在全國推廣,成為華潤置地的招牌和重要資產,吳向東一戰成名。


華夏幸福迎來新高管吳向東,大帥空降的幕後推手是平安馬明哲?

(吳向東一手締造的華潤萬象城,成為華潤置地的招牌和重要資產)




2013年6月,吳向東決定重返一線城市,開啟“返城”計劃:一線城市高價拿下地王項目,隨後大手筆融資,進入快週期開發,成了華潤置地吳向東時代的縮影。

相比過去,吳向東時代的華潤置地發展速度較快,吳向東也被普遍看作是“激進派”。吳向東曾提出的“1000億”目標也常為人所提起。在業界,吳向東被認為不僅是華潤置地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界領軍力量的主力推動者。

02華夏幸福開啟自救模式

而對於華夏幸福的王文學來說,這也是他第一次面臨人事任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情況,而且空降大帥的實力,非常之強悍。

據知情人士透露,吳向東是受平安馬明哲力邀加盟華夏幸福的,隨他而來的可能還有置地CFO俞建,以及其他一撥高管。換句話說,吳向東在華夏幸福的地位,類似於在華潤集團:在集團任職,並分管集團的地產業務。

華夏幸福迎來新高管吳向東,大帥空降的幕後推手是平安馬明哲?

(馬明哲)




其實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環京多地頒佈限購限貸政策,樓市遇冷,華夏幸福的資金回籠壓力增大。

幸運的是,華夏幸福遇到了平安。今年7月10日,華夏幸福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與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華夏控股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後者轉讓約5.82億股公司股份,佔華夏幸福總股本的19.7%。

股份轉讓完成後,平安資管持股19.88%,華夏控股的持股比例降至42.67%。至此,平安資管一躍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二大股東。王文學成了前十大開發商中,第一個放棄了絕對控股地位的民營房企。

平安的入股給華夏帶來了幸福的及時雨,但是這場雨並不是白下,華夏幸福同平安簽訂了嚴苛的對賭協議。

內容簡單來說:利潤補償承諾;優先購買權;平安分四期交付資金;平安在董事會謀得兩個席位;限制轉讓價格:集中轉讓不得低於本次價格。

上述種種也意味著以王文學為代表的高層對公司掌控權的下降。此次華潤吳向東的加盟,對於華夏幸福的企業發展也會有正面意義

第一,意味著華夏幸福內部開始出現制衡的力量,如果成功,或將避免大股東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資產,給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二,這也將是一輪華夏幸福的股權之爭。制約大股東權力,避免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中飽私囊,職業經理人控制和大股東控制一樣有害,這也可以使得公司朝著更正面的方向發展。第三,吳向東最終會不會出現在華夏幸福的高管名單中,可能短時間內並不能確定,但倘若吳向東真的加入華夏幸福,憑藉吳向東的能力和資源,一定會給華夏幸福帶來不一樣的牌面。


03、華夏幸福的“兩個不變”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華夏幸福有兩樣東西不會改變。

華夏幸福總裁孟驚曾表示,在華夏幸福的判斷中,有這樣兩個確定的東西:一個是以都市圈為核心的發展模式,這個一定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另一個就是城鎮化,他認為還有20%以上的增量提升空間,這裡面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會。二者的結合,就是華夏幸福的聚焦深耕以都市圈為核心、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發展戰略。

從華夏幸福的2018年的中報可以看到其產業新城這一模式持續性異地複製的可行性: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新籤PPP項目合作協議共計10宗,其中8個位產業新城項目,2個是產業小鎮項目,全部位於大本營之外的非京津冀區域。

截至中報,公司投資運營的園區新增簽約入園企業445家,新增簽約投資額約為 965.6 億元。其中,非京津冀區域新增入園企業288家,佔總數的64.72%;新增簽約投資額則達到745億元,佔總數的77.15%。

在中國金融去槓桿的宏觀背景下,產業經濟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波折。作為行駛在這一趨勢汪洋中的巨輪,相信華夏幸福一定能再開創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