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置地人事大變局:多名董事會成員變更 吳向東去留成謎

华润置地人事大变局:多名董事会成员变更 吴向东去留成谜

時代週報記者 蔡穎 發自廣州

年關將至,為華潤效力了25年的掌舵人吳向東再度被傳離職。

早在10月17日,外界就盛傳,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華潤置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向東將接受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委託,接手華夏幸福,一同赴職的還有公司CFO俞健。

當時,華潤置地火速回應稱:“公司管理層正常履職,公司董事會沒有發生變動”。隨後,在公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一則吳向東參加活動的新聞。與此同時,時代週報記者就吳向東離職一事致電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情況並不屬實。

不過,12月4日晚間,華潤置地的一則公告讓事情變得明朗。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俞建因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辭任華潤置地執行董事以及執行委員會成員。在新的公司董事會中,執行董事有6人,分別為吳向東、唐勇(首席執行官)、李欣(總裁)、張大為(副主席)、謝驥以及沈彤東。

在華潤置地發佈俞建辭任報告的兩小時後,華夏幸福隨即公告稱,聘任俞建為公司分管財務及融資等業務的聯席總裁。俞建正式加入華夏幸福,暗合之前的傳聞。而媒體獲得的一份華潤集團內部人事任免通知則直接顯示,吳向東不再擔任華潤置地首席執行官職務,聘任唐勇為華潤置地首席執行官,免去其華潤置地董事局副主席、首席運營官職務。

25載光陰,華潤置地的靈魂人物吳向東有過榮耀時刻,也曾跌落谷底。隨著華潤置地權力結構的調整,後吳向東時代或來臨,華潤置地將駛向何方,引人遐想。

代表作萬象城

1993年加入華潤集團,2005年正式進入華潤置地,如今已經51歲的吳向東在華潤集團任職達25年之久。

2000年,這位年輕的少帥便受命組建華潤(深圳)有限公司,而投資超過40億港元的萬象城購物中心成為深圳公司成立後最大的一筆單項目投資。

在當時,商業地產還屬於新鮮事物,面對這個龐大而又陌生的項目,吳向東顯得有些無所適從,隨後便奔赴歐洲、美國進行考察。

2005年,萬象城開業,火爆異常。據吳向東透露,羅湖萬象城開業一週年的出租率已達到97%,華潤大廈的出租率更是達到了100%。

此後萬象城項目開啟了在全國各個城市異地複製的步伐,而以萬象城為核心的商業地產成為華潤置地重要的商業資產。

截至今年6月底,華潤置地在營購物中心有27個,佈局全國20個城市,包括16個萬象城,11個五彩城萬象匯,投資物業資產總額達到1067億元,佔公司總資產的19%。

2013年,吳向東接替華潤置地原董事會主席王印一職,至此,吳向東的職業生涯迎來高光時刻,並提出了2015年銷售額要突破千億規模的目標。

在第二年的3月21日,吳向東交出了成為董事會主席後的首份成績單,2013年華潤置地銷售額達713.89億港元,淨利潤為146.96億港元,與前一年相比分別增長了60.9%和39.1%。

靈魂人物

然而就在執掌華潤置地僅一年半後,2014年11月,吳向東疑因捲入宋林案以個人理由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此後便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頻繁的人事變動,管理層的不穩定,對華潤置地的經營環境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影響。

2014年,華潤置地取得692億元的銷售額,未實現700億元的銷售目標,其中毛利率繼續下降至30.6%。

2015年4月,吳向東低調回歸華潤,出任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分管華潤置地並擔任執行董事。

2016年7月,副主席唐勇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同時設置聯席總裁管理架構,聯席總裁張大為、李欣協助唐勇開展工作,組成華潤置地三人核心團隊。而董事長主席一職長期處於空缺狀態。

其後,華潤置地便進行了區域架構調整,正式由九個大區調整為六個大區,其中北京大區將和山東大區合併、上海大區和江蘇大區合併、深圳大區和福建大區合併,其餘成都、瀋陽、武漢大區則保持不變。

區域架構整合完成、高層權力重組使得公司業績重回加速賽道,2016年,華潤置地以1080.4億元的銷售額順利躋身千億軍團。

長期避居於鎂光燈下,吳向東似乎扮演著幕後軍師的角色。外界對於吳向東在公司的地位也頗為好奇。董事會副主席唐勇回應表示,吳向東是華潤置地的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也是華潤集團的助理總經理,分管地產業務,對華潤置地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記者瞭解,吳向東在華潤置地的管理層介紹中仍居首位。

事實上,從華潤置地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也能看出吳向東所處的主導地位。今年6月,華潤置地將旗下商業地產事業部從開發業務中剝離出來,調整為一級組織機構,形成總部大區–項目–商業地產三級管控,並由副總裁喻霖康全面負責。而此舉被視為商業地產分拆上市的第一步,而這一決策與吳向東的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繫。

而今年4月,萬科獨董劉姝威的發文又將吳向東推向“寶萬之爭”的輿論漩渦之中,最終華潤置地出面駁斥。

體系調整

伴隨著俞建的辭任聲明以及吳向東的離開傳聞,華潤置地新的權力體系也在進一步調整中。

在12月4日華潤置地發佈的公告中,唐勇被聘任為華潤置地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免去其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首席運營官職務;李欣為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總裁,免去其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聯席總裁職務;張大為為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免去其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聯席總裁職務。

而現任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沈彤東將補位俞建,成為執行董事中的一員,

在此次調整之後,唐勇正式成為掌舵人,而聯席總裁的組織架構也將退出華潤置地的歷史舞臺。伴隨著各個職位的落定,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房地產行業洗牌速度正在加快。這一輪房企規模競賽中,關於華潤置地掉隊的議論不絕於耳。

在2017年中報投資者電話會議中,唐勇就不太理想的成績單作出檢討。2018年結束在即,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集團實現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950.2億元,同比增長56.4%,超額完成1830億元的銷售目標。而此時,碧桂園銷售金額已破6000億元,恆大、萬科已破5000億元,華潤置地甚至不及融創和新城控股。

雖一直被外界質疑保守,但華潤置地也有自己的業績“底線”—規模力保行業前十。就目前成績而言,華潤置地正處在第十的危險邊緣,要想不被趕超,管理層們還需更多努力。

在房企規模競賽中,華潤置地地產開發與銷售業務漸漸落後於萬科、恆大、碧桂園,公司把希望寄託在多元化業務上 ,華潤置地在2016年年報提出,堅持“銷售物業+投資物業+X”的商業模式。在這其中,作為投資物業的商業地產業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據其近五年年報,商業地產的收入始終不及預期,佔全年總營收比例始終不及10%。如何提升商業地產的營收貢獻,同樣成為新管理層們需要解決的難題。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