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岁月如歌——夏葆元

陈丹青:岁月如歌——夏葆元

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邱瑞敏、王永强、刘耀真、严国基、……我与这群上海美专毕业生打照面,竟远在1986年,葆元、景山、逸飞……他们创作在上海曾几次遭批判。葆元、逸飞当年的名声很奇怪;即是官方一流的“正角”,又是极“左”年代的“落选英雄”;既是“文革”作品的当然作者,又是勤习苦练的技巧主义者。他们的素描习作被拍成照片到处流传,既是“地下”的,又是“公开”的。当时大家一天到晚画素描;下笔要肯定,造型要精确,线条要潇洒。总之,不同于当年的“工农兵”素描。葆元的素描介于德加、门采尔、珂勒惠支、谢罗夫和左恩之间……葆元当年的名声很大,即便今日,上海画派的圈子里的没有谁不知道这素描的源头始自夏葆元。

陈丹青:岁月如歌——夏葆元

多年后我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乃至新疆、西藏的青年画家那里意外发现葆元模糊不堪的素描黑白照片,那些照片显然被几度翻印,传看再三,临摹再三。当我北上就学,中央美院复出任教的林岗、靳尚谊与朱乃正等老师都曾向我说起葆元兄:如今堆在书店里的素描范本也叫做素描吗?为什么就没有上海美专年代师生的素描集?为什么没有一本个人素描集,作者名叫夏葆元?

陈丹青:岁月如歌——夏葆元

……游荡江湖岁月荒荒,葆元的信寄到了,有一封曾使我十分感动,他在末尾写道:“请不要因为我的夸奖而骄傲起来。”葆元画素描是一种沉默的方式,无所谓基础训练,无所谓素材累积,不过是才气与“白相”。那天我们从西方比到东方,从此人说道彼人,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大谈怎样才是好素描,逸飞忽然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学夏葆元。”葆元的笔性:敏锐、轻巧、洗练和斯文。这些素描成为“文革”那个年代颇具意味的作品;同时,葆元固执而悉心地,没有任何西方氛围的年代,追求西方素描的文气与正脉,实为难能可贵。列宾在初见谢罗夫作品时叹道:我们是犬类,他是只灵缇。葆元的炭笔素描总使我念及列宾的比喻。这次葆元寻回的素描只是当年的数十分之一。

除了俄罗斯的列宾和谢罗夫兼而有之的影响,他的趣味还延伸至欧美。他着迷于轮廓线的精准、肯定、优雅和帅气,不理会北方素描刻意强调的体积与结构;他的素描全都散发着“忧郁”的特点,与当时的美学观点有异,而“文革”素描中的工农兵形象从未能像他那样,被画的极度肖似、传神、真切。这些珍贵的写生作品留下了20世纪70年代上海人内在的风格特质,即便是彝民或者陕西老汉,也染上葆元的目光……

在物质与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得以亲见这些作品,并因此鄙薄“文革”的素描。那些年,我一再被几位美术界“革命长者”规劝、教训、警告;勿学上海素描表面华丽的技巧。我知道他们指的是谁。记得每次默然听训,还不得顶嘴,但我心里充满着年轻人的不屑与狂妄。是的,旭东、韩辛和我以及当时的青年画友,差不多都看不起流行的绘画;因为我们在上海滩,因为上海有葆元与景山。

不能忘怀——但愿我并不为葆元的私谊而夸张记忆。日后我不再忠实的效仿他,因无法仿效的是他的才气,可是谁不曾追慕过值得效仿的人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