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春秋时期的晋国,那可是超级威风的存在。仅仅是晋献公一位国君,就先后吞并55个诸侯国。

晋文公时期,晋国大败楚国,晋襄公时期大败秦国,秦国十数年不敢东出。到晋悼公时期,晋国实力达到巅峰,独霸中原,同时期的秦国,齐国,楚国,都不敢在这个时候跟晋国开战。

但巅峰过后,迎接晋国的便是衰退。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随后三家凑在一起,顺便把整个晋国瓜分了。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就这么的,韩国,赵国,魏国便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三家分晋后,历史便从春秋进入战国。魏国的魏武卒那是威震天下,5万魏武卒就打得秦国五十万大军溃不成军,连连败退,将秦国的势力范围压缩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赵国呢,一边要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还要一边注意着秦国、齐国的进攻。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赵国一举成为中原大国,其国力哪怕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都不敢轻视。

但韩国却十分的尴尬,虽说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在历史学上老是被人拿来讨论,他和燕国到底谁才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当然了,在赵魏韩中,韩国实力无疑是最弱的。但都是晋国的继承者,凭啥韩国要这么弱小呢?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先从领土上看,韩国分到的领土是最少的,不仅土地不够肥沃,还没有地理优势,都没有天险可以据守。

反观魏国,他分到的土地在河东,这是晋国最开始被开垦的土地,很是肥沃,在赵魏韩三国中,魏国拥有着最肥沃的土地。

赵国呢,虽然土地不怎么肥沃,但至少分到好几个盆地,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天险,敌人就很难攻打进去。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这么一对比,韩国就十分尴尬,土地产量不行,就意味着无法拥有更多的人口。没有优越的地理地形,就很难进行把守。

再从所处的位置上看,韩国的东西南边分别是齐国,秦国,楚国。每一个都是当年跟晋国扳手腕的存在,都不是韩国所能对付的。

韩国的北方是魏国,魏国向来强势,想要当三晋的老大。再加上韩国实力较弱比较好欺负,魏国便一直强迫韩国当小弟。久而久之,韩国还真不好发展自己。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想要强大,就必须进行变法,改革旧制,剔除弊制。像魏国进行吴起变法,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魏武卒。哪怕马陵之战后魏武卒损失殆尽,但吴起变法留下来的规章制度依然保证这魏国军队的战斗力。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战国后期成为唯一能和秦国正面硬刚的国家。长平之战虽然赵国惨败,但也让世人看到赵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再看看韩国,公元前351年,韩侯任命申不害为相,韩国开始申不害变法。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在庞涓的指挥下,申不害训练的韩国新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即便后来有齐国的围魏救韩,令韩国躲过被灭国的结局,但也因为申不害失去军队的支持,令后来的变法难以再实施下去。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为何是最弱小的?赵国和魏国有什么优势吗?

等申不害死后,他颁布的变法条例大都被废除。也就是说韩国顿时就回到变法之前的样子,申不害15年的努力化为灰影,相当于啥也没干。

在武将方面,韩国也缺少名将。赵国有李牧,廉颇,魏国有吴起,庞涓,这些在战国时期都是声名显赫的存在。反观呢韩国呢,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还真没有特别厉害的武将?

当然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韩国自韩昭侯之后,就在也没出现过特别厉害的君主。虽然魏国后来也没有啥厉害的君主,但毕竟吴起留下的底子还在,按照吴起定下来的规章制度,至少能保证不会被轻易灭国。

相比之下的韩国,申不害变法后的各项政令均被废除,简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像这种情况,韩国怎么可能不弱小,不会被秦国第一个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