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前段時間在朋友家,親眼目睹了一位媽媽和孩子的相處狀態:

孩子在自己房間寫作業,這位媽媽一直出來進去,送水果、送牛奶······

我心裡暗自發笑,都是做父母的,我明白這位媽媽,表面上是關心孩子,實則只是想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在學習。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她也只是為孩子好,擔心孩子,但其實這種擔心,說實話有些過度,根源還是在於不信任孩子

作為父母,很多時候,關心照顧孩子是一種本能,但要做到信任孩子,卻並不容易。

很多家長即使嘴上聲稱信任孩子,但實際行動中卻充分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沒有信任的愛,是一劑毒藥

很多父母,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孩子幫忙端盤子,媽媽馬上說:“你端不穩,別把盤子打了。”

孩子拿掃帚掃地,爸爸說:“別掃了,你掃不乾淨。”

孩子嘗試新事物,父母說:“這孩子做事沒耐心,一看就不行!”


很多父母,不信任孩子的言行:

孩子手機發訊息,就覺得孩子是在早戀;

孩子在房間呆的時間長了,就覺得孩子是在玩遊戲;

孩子明明說的是實話,卻覺得孩子在撒謊······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作家三毛,也曾為父母對自己沒有信任的愛感到困擾。

她曾在《送你一匹馬》一書中這樣描述:

“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回國,單獨上街去的時候,母親追了出來,一再的叮嚀著:‘綠燈才可以過街,紅燈要停步,不要忘了,這很危險的呀!’當時,我真被她煩死了,跑著逃掉,口裡還在悄悄的頂嘴,怪她不肯信任我。”

“十七年離家,自愛自重,也懂得保護自己,分別善惡和虛偽,可是,在父母的眼中,我永遠是一個天真的小孩子,他們絕對不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人世的複雜。”

“回想起來,每一度的決心再離開父母,是因為對父母愛的忍耐,已到了極限。”

她說:“愛和信任,愛與尊重,愛過多時,便是負擔和干擾。”

的確,沒有信任的愛,是一劑毒藥。因為缺乏信任,所以父母總是過分擔心、事事包辦、提醒,孩子成長的潛力、探索欲被壓抑。

這樣的愛,只會阻礙孩子獨立個性的養成,阻礙他們能力的發展。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父母的信任,讓孩子更有勇氣和自信

知乎網友小A說,從小不被我媽信任,我媽倒不翻我手機、日記、書包,就是一直都不肯聽我的話,我說的,她都要找人確認一下才會信。

雖然我已經工作了,但我媽的不信任,對我的影響直接投射到我的親密關係上:

找對象毫無安全感可言,一直在懷疑或憂慮,女朋友說去睡覺了,我就胡思亂想:她說去睡了,是不是不想理我了。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親近的人。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的心裡會覺得特別失落,自我價值感低,做事也缺乏動力。

其實,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父母的愛和信任,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基礎,被信任的孩子,具有冒險的勇氣,不會被困難和絕望輕易壓垮。

上大學時,一位同學就曾對我吐露心聲:“回憶求學時代的生活,我一直對爸媽給予的信任充滿了感激。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雖然父母盼望我有一天“考”出農村,可他們從來沒有在學習這個問題上,對我有任何壓制。

只因為他們充分地相信我,不管在我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時候,他們從沒有因此讓我備受寵愛或是無地自容。

我就是在他們營造的這樣寬鬆的環境裡,得以練就平和的心態,順利克服學習中的所有困難。”

比如寶寶學走路,你應該相信他能學會,而不是處處懷疑擔心他能力不足,比不上其他小朋友;

比如上臺表演,你應該相信他能成功,而不是表現得過度憂慮,加重他內心的恐懼。

一句肯定,一句鼓勵,擁有父母信任的孩子,會成長得更有底氣。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父母的信任,讓孩子更自律

前段時間,馬伊琍做客《朗讀者》,在和董卿對話的過程中,馬伊琍一直在強調父母對她的信任,並舉了自己高中發生的一件往事。

高一時,成績很好的馬伊琍思想品德得了“差”,老師說,因為她“跟多個男生有早戀”。爸爸讓老師寫出“男生們”的名字,老師只寫出來一個。

爸爸對老師說,“你不是說多個嗎?我女兒我最瞭解她,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跟老師不歡而散。

知道這件事後,馬伊琍當時就哭了,很感激爸爸對自己的信任。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馬伊琍說,“我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得更自覺,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

馬伊琍的父母初中都未畢業,但是他們卻將女兒培養成了一個獨立堅強、內心強大的人。她認為,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個詞:信任。

再看看那些動不動以關心孩子為由頻繁進出孩子房間,實則只是想監視孩子的父母,孩子不但學不會自覺,還會覺得反感。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才是最大的內驅力。

不要羞於表達對孩子的的信任和鼓勵,告訴孩子“你很優秀”,認可他的好,再陪他將不足的地方補上,找到教育的平衡點。

收穫了你的信任後,他會開始嘗試做出更多努力,帶給你更多驚喜。

當然,也不是要盲目信任孩子,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明白孩子哪些事會做,哪些事一定不會做,哪些事情是孩子有能力做的。瞭解是信任的前提。

插畫:在在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輸掉的不止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