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以后就可以每天免费获取“先飞策划”分享的提升思维导航、认知、及管理知识。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什么是拉锯效应

拉锯效应源于日本一家企业的面试。日本一家企业招聘员工时,他们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并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然后发给每组一把锯子,要求他们共同将一根圆木头锯成两段。在锯圆木头时,有的组两个人不能相互配合,快慢不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圆木头锯开;有的组两个人很快就磨合好,能相互配合,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圆木头锯开。结果,这家企业将“能否相互配合很快地锯开圆木头”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协调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相互配合,否则将一事无成。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

在一个团队中,要想完成工作目标,则需要团队中所有的成员很好的配合,如果大家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前途,那么事情不会做好,更不会成功。同样,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不可能均等地分配给所有成员,但如果大家抢着要去出风头,也许就不会有成功。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拉锯效应的案例

【案例1】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了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可想而知,没有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很好的配合,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也许人类的登月计划不会获得如此成功。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案例2】"王朝"葡萄酒

在世纪跨越之时,王朝公司在领导高层的搭配上充分采用利用了"拉锯效应",安排天津北辰区副区长高孝德担任王朝公司总经理,让和王朝公司一起成长的"土族"管理者田凤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与之搭档。高孝德长期在政府工作,具有深厚的政治功底和前瞻性的视野,对政策的把握有独特的见解;田凤英则是从销售第一线走出来的销售奇才,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营销技巧。两人优势互补,不久就显现出王朝"拉锯效应"的巨大威力。上世纪90年代,整个葡萄酒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险境,经销商不赚钱,厂家出补助价格倒挂。经过王朝公司高孝德和田凤英调查研究决定,实行"价格保证金制",公司取消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对市场零售价进行严格管理,顺价销售。如违反公司规定,则扣掉保证金。一个月后,各经销商价格全部顺价到位,"王朝"葡萄酒一下子畅销了。

2005年11月,高孝德因年龄退居二线,王朝公司"拉锯效应"再次显现:有政治远见和满腹韬略的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王白智生到王朝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田凤英与之搭手,开始引领王朝公司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企业集团发展,同时决定走两条路线:一是走中高端产品路线,二是走战略并购路线,从此,王朝公司走向了一条跨越之路。

"拉锯效应"创造了1+1>2的效果,这恰如第76届全国糖酒会"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营销成就奖"颁奖词所称:田凤英率领着占公司近1/3员工的营销部门,创造了近5年销售量2亿瓶、销售额52亿元、利税合计20亿元的骄人成绩……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案例3】《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

对于多数管理专家而言,《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组合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其团队成员要么个性鲜明,优点或缺点过于突出,实在难以管理;要么缺乏主见,默默无闻,实在过于平庸。但就是这么一群对团队精神一窍不通的“乌合之众”,“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组合在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最终却完成任务取回了真经!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个性”也许并不是那么可怕:作为团队领导人和协调者的唐僧,虽然处事缺乏果断和精明,但对于团队目标抱有坚定信念,以博爱和仁慈之心在取经途中不断地教诲和感化着众位徒弟。

队中明星员工孙悟空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虽然能力高超,交际广阔,嫉恶如仇,但桀骜不逊,喜欢单打独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团队成员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为达成取经的目标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也许很少有人会意识到,猪八戒对于团队内部承上启下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他的个性随和健谈,是唐僧和孙悟空这对固执师徒之间最好的“润滑剂”和沟通桥梁,虽然好吃懒做的性格经常使他成为挨骂的对象,但他从不会因此心怀怨恨。

至于沙僧,每个团队都不能缺少这类员工,脏活累活全包,并且任劳任怨,还从不争功,是领导的忠实追随者,起着保持团队稳定的基石作用。

每个团队成员都会有个性,这是无法也无需改变的,而团队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发掘组织成员的优缺点,根据其个性和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使其达到互补的效果。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案例4】GE公司的“运动团队”

GE公司前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提出过一个“运动团队”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干着与别的成员不同的事情,团队要区别对待每一个成员,通过精心设计和相应的培训使每一个成员的个性特长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并发挥出来。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所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有相互之间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

但遗憾的是,多数团队的管理者并不乐于鼓励其成员彰显个性;相反的,他们会要求属下削弱自我意识,尽量与团队达成一致,在个体适应团队的过程中所丧失的不仅仅是个体的独立性,同时也失去了创造力,许多天才和有创意的想法就这样被抹煞,而这恰恰是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拉锯效应的启示

依据拉锯效应,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一所企业,企业领导成员之间、下属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都要注重在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1+1>2的局面,从而促使企业的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彰显营销员个性非常重要,个人能力对营销员的工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成功的营销员更应依靠团队的力量。因为,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名营销人员只有在团队的大熔炉里,才能锻造成一块"好钢"。离开了团队发展的平台,营销员将一文不值。

如果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创业团队,我们会发现这些团队的个体无一例外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格个性,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相互结合,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创业进程。

彰显员工的个性,个人能力对员工的工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成功的员工更应依靠团队的力量。因为,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名营销人员只有在团队的大熔炉里,才能锻造成一块"好钢"。离开了团队发展的平台,员工将一文不值。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协同共事要用好“拉锯效应”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高度概括。恩格斯自己则形容,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只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很难设想,如果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缺乏相互配合的协作精神,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资本论》这部鸿篇巨制能够顺利问世。人与人如何协同共事也要用好“拉锯效应”。

(1)善于运用“拉锯效应”,就要善于团结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一些领导干部平时看起来挺善于团结他人的,不少朋友都围着他转。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些被他团结在身边的人,要么是酒友、牌友、商友,要么是学友、战友、乡友,都是因为身处不同的小圈子而网罗到一起的,都是怀着各自的“小九九”才相互笼络的,这样的团结实际上是“结团”,反而会束缚领导干部干事创业。

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善于团结,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选择,而是要像毛泽东教导我们的那样,“不仅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只有具备这样宽广的胸襟,才能把一切有利于推进工作的积极因素团结到自己身边,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善于团结,要注重是真团结而不是假团结。少数单位看上去一团和气,互相之间不挑刺儿、不找事儿,实际上却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这不是真正的团结。

领导干部必须时时树立“一切为公”的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沟通、多补台,既不一味偏袒,又不求全责备,多一些善意的批评提醒,少一些恶意的猜忌埋怨,以此消除相互的隔阂,营造浓厚的团结氛围。

(2)善于运用“拉锯效应”,就要善于尊重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领导干部在学习、生活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既要尊重自己的上级,也要尊重合作的同事,还要尊重下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更要尊重基层群众。不能只尊重职位比自己高、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同事或下属有意无意做了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以别人难以达到的大度和包容来处理,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回报。

(3)善于运用“拉锯效应”,就要善于谦让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说:“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铁人王进喜说:“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像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这些名人名言,都说明了为人处世懂得谦让的重要与不易。

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懂得谦让,多一些谦虚、谨慎,少一些自骄、自傲,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能力有多高超,见识有多广博,不把下属放在眼里,不把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当回事,一意孤行。对待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批评、指责,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多看积极的一面,多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约束自己,避免针锋相对、睚眦必报。日常工作中,要虚怀若谷,主动向下属求教问计,广泛听取意见,博采众长,完善决策和管理,避免工作失误。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主动退一退、让一让,不揽功劳,不争风头,不抢彩头。

协同力,才是职场取胜的利器!(职场必读)


(4)善于运用“拉锯效应”,就要严格自律

给他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想让别人信服、支持和赞赏,就必须要有高于他人的能力、情怀和素养;否则,就难以提升自己的号召力、影响力。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让下属信服,必须具有让人佩服和信服的独到之处。从这个层面上说,就是要严格自律,勤学习提升本领、勤工作创造业绩、勤修为展示形象。

邓小平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力再超群,如果缺乏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不能创造出为人称道的实实在在业绩,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因此,领导干部要勇当“井中秤砣”,不做“水上浮萍”,要把干实事、求实效作为安身立命的第一准则,远离花拳绣腿式的作秀,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在打基础、利长远上多下功夫,以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瞄准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浑;人自重,不失其尊严。”领导干部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才会有尊严、有威信;如果不自重,对自己无所约束,就没有资格、没有威信去管理别人,就不可能带出好班子、好队伍、好风气。要时时事事洁身自好,学会“限制自己”,善于“克制自己”,懂得“劝导自己”,重视“小事”,留心“小处”,守好“小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处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欢迎分享、点赞、转发帮助更多的人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